本人2K9开始玩的玩家,因为2K成了篮球迷。
差不多2013年,经常跟我一朋友打野球,聊着发现大家都喜欢打2K,并且都是从2K9打到2K13,之后我就经常去他他家两个人对战2K13。之后朋友拉着朋友,慢慢变成每周五晚上聚会活动。

(2K13的封面,感慨这三个人之后发展。)

当时我们条件很简陋,是用笔记本接电视机打的,用的是自己的杂牌的手柄,七八月分的天特别热,他那台笔记本跑着跑着就过热,为此他还去买了个散热器,然而当时PC版2K的体验实在是太差,只因为我们几个人的手柄型号不同,电脑就经常会有手柄冲突,每次去他家开头的1个小时,肯定是在调试手柄。
之后我们实在忍无可忍,集体怒换手柄,统一型号,这下看你还冲突不。

(这个手柄我一个人就坏过4个,都是电线不供电了)
没记错的话换手柄的时候是在2K14刚发售后不久,当时小伙伴们都觉得2K14的盖帽好变态,用内线常常可以打出30+20+10帽的数据。
这个期间我们的玩法,我们经常4个人一个队伍,每人控制一名球员欺负电脑人,
4个人各司其职:
控卫---传球第一的控卫,一般是队里组织最好的人,需要他精确分配队友球权保持每名队友数据;
分卫---3D球员,负责空位3分,适合对于单打不那么执着的人,快攻转换时底角接球三分有奇效;
小前---全能型的小前,队里二号持球手,什么都能做,但主要负责外线持球单打冲击篮框。
中锋---低位型的中锋,一般外线打不开就靠内线牵制了。
我们整整打满了那个赛季,拿下65胜,4个人一起进了全明星,最后拿下总冠军。
有时候大家会热衷于帮一个人刷数据,刷100分或者30助攻等。当时打赛季刷数据就是我们的乐趣所在,4个人都能进第一阵容时感觉太棒了。当时觉得2K的乐趣就在于此了。

本以为这样大家就一直这样持续下去了,然而人心永远不会满足,2K14发售的几个月后,次时代版2K14公布了,当时公布的画面对于我们来说无法形容有多震惊。

我们并没有马上入手主机,国人的习惯都是花钱买硬件,免费玩游戏,主机另外花钱不说以后游戏都得买正版的,一张游戏三四百元,真的要买吗,大家也迟疑了。

差不多2013年,经常跟我一朋友打野球,聊着发现大家都喜欢打2K,并且都是从2K9打到2K13,之后我就经常去他他家两个人对战2K13。之后朋友拉着朋友,慢慢变成每周五晚上聚会活动。

(2K13的封面,感慨这三个人之后发展。)

当时我们条件很简陋,是用笔记本接电视机打的,用的是自己的杂牌的手柄,七八月分的天特别热,他那台笔记本跑着跑着就过热,为此他还去买了个散热器,然而当时PC版2K的体验实在是太差,只因为我们几个人的手柄型号不同,电脑就经常会有手柄冲突,每次去他家开头的1个小时,肯定是在调试手柄。
之后我们实在忍无可忍,集体怒换手柄,统一型号,这下看你还冲突不。

(这个手柄我一个人就坏过4个,都是电线不供电了)
没记错的话换手柄的时候是在2K14刚发售后不久,当时小伙伴们都觉得2K14的盖帽好变态,用内线常常可以打出30+20+10帽的数据。
这个期间我们的玩法,我们经常4个人一个队伍,每人控制一名球员欺负电脑人,
4个人各司其职:
控卫---传球第一的控卫,一般是队里组织最好的人,需要他精确分配队友球权保持每名队友数据;
分卫---3D球员,负责空位3分,适合对于单打不那么执着的人,快攻转换时底角接球三分有奇效;
小前---全能型的小前,队里二号持球手,什么都能做,但主要负责外线持球单打冲击篮框。
中锋---低位型的中锋,一般外线打不开就靠内线牵制了。
我们整整打满了那个赛季,拿下65胜,4个人一起进了全明星,最后拿下总冠军。
有时候大家会热衷于帮一个人刷数据,刷100分或者30助攻等。当时打赛季刷数据就是我们的乐趣所在,4个人都能进第一阵容时感觉太棒了。当时觉得2K的乐趣就在于此了。

本以为这样大家就一直这样持续下去了,然而人心永远不会满足,2K14发售的几个月后,次时代版2K14公布了,当时公布的画面对于我们来说无法形容有多震惊。

我们并没有马上入手主机,国人的习惯都是花钱买硬件,免费玩游戏,主机另外花钱不说以后游戏都得买正版的,一张游戏三四百元,真的要买吗,大家也迟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