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明吧 关注:4,387贴子:239,881

被《宋史》冤枉的留梦炎,那个补刀文天祥的并不是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观点引自知乎用户“友善用户川丹丹”。
史料列举:
《宋史·卷四一八·列传第一七七》:
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
据《文天祥全集·卷十七·纪年录》辑出的元初邓光荐的《文丞相传》:
是时南人士于朝者,谢昌元、王积翁、程飞卿、【青阳梦炎】等十人,谋合奏,请以公为黄冠师,冀得自便。【青阳梦炎】私语积翁曰:“文公赣州移檄之志,镇江脱身之心,固在也。忽有妄作,我辈何以自解?”遂不果。八月,王积翁奏,其略曰:“南方宰相,无如文天祥。”上遣谕旨,谋授以大任。昌元、积翁等,以书喻上意。公复书:“数年于兹,一死自分,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事遂寝。
青阳梦炎和留梦炎是同时代人,青阳是姓,南朝宋有青阳显伯。留梦炎是浙江衢州人,“青阳梦炎”不可能是“青阳留梦炎”的简写或衍文。
《至顺镇江志·卷十九·人材》:
青阳梦炎,字梓卿,蜀成都人,居京口。家世治《春秋》,宋末选补太学生,登进士第,授官。时李亶以淮北地归宋,封齐郡王。梦炎以才选,奉使将命至,则亶兵已败。冒锋镝,致使命面还。累迁淮东湖北提刑,知澧州、峡州、常德府,权荆湖制置司事。咸淳中,忤时相意,去官不复仕。其守常德时,出财于家,使贫民以物来质,而不取其息。在澧州,悉家财买田二十顷,岁收所入半价赈粜,以惠下贫,名曰“义济庄”。岁凶则不取其直,仍以所积之资施予之,其田至今犹存。归附初,世祖皇帝闻其名,召至都,赐第以居。晨夕献替,深简圣眷。历官至吏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卒官。奎,梦炎长子,始仕奉训大夫,常州路总管府治中。累迁至朝列大夫,同知临江路总管府事,卒。璧,奎弟,以父荫授承事郎扬州路通州判官,卒于官。弟翼,字君辅,文行俱粹,隐不仕。
明朝胡广重修《文丞相传》时在照抄《文山先生全集·纪年录》 中引邓光荐《文丞相传》时,也以为“青阳梦炎”就是“留梦炎”,于是:
积翁又合宋官谢昌元、程飞卿等十人谋请以公为黄冠师,冀得自便。【留梦炎】私语积翁曰:“文公赣州移檄之志,镇江脱身之心,固在也。忽有妄作,我辈何以自解?”遂不果。
于是留梦炎就背黑锅了,连子孙都不能参加大明科举了……


IP属地:浙江1楼2019-02-24 21:52回复
    青阳复姓是个四川特产,目前能见到的记载姓青阳的都是四川人,且多为仁寿县和井研县人。
    比较早见的青阳氏记载为:五代前蜀枢密使唐道袭母亲姓青阳氏。
    青阳复姓在宋朝时期发展兴旺,出现了很多人物,仅记载的进士就有7人,分别是
    青阳楷,潼川人,宋朝景祐元年进士。
    青阳泰,井研人,宋朝熙宁年间进士,知归州。
    青阳回,简州人,宋朝元符三年进士。
    青阳充,仁寿人,宋朝政和二年进士。
    青阳仲博,井研人,宋朝乾道年间进士。
    青阳师鲁,仁寿人,宋朝淳熙年间进士。
    青阳燮,仁寿人,宋朝绍熙四年进士。
    四川青姓从何而来?我(不是楼主本人)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四川青姓是由青阳姓改来的。这个改姓过程大约开始于宋末元初。
    首先,从四川青阳姓源流说起。从唐末虞部郎中到川,至第八代孙青阳简(1012—1090),时值宋代,家势已大有发展。简之后,家势日盛,人口广布。先后出了九个进士:青阳楷(潼川人,官永丰)、青阳泰(井研人)、青阳回陵(简州人)、青阳竞(井研人)、青阳充(仁寿人)、青阳仲博(井研人)、青阳师鲁(仁寿人)、青阳燮(郫县人)、青阳梦炎(成都人,居京口)。可见,简的后人在宋代已分布在今四川井研、仁寿、简阳、三台、郫县、成都以及江西永丰、江苏丹徒(京口)等地。就这么一支
    人在元代之后突然消失了,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
    这种思考就从青阳梦炎开始。《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载:“青阳梦炎,字梓卿,成都人,居京口。举进士,累迁淮东、湖北提刑,知澧州、常德府。咸淳中,忤贾似道(丞相),去官不复仕。降元,官至翰林学士。”《元史》载:“世祖十二年(1272)四月,......荆西湖北提刑青阳梦炎、李湜始出降。”
    六月,谕付还青阳梦炎 、李湜被没家赀,“併徙其家赴都。”又载:“至元十四年,吏部尚书 青阳梦炎以议勲奏请商挺将功折过。帝怒。”从这几段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在宋末、元初的政治境遇:在当时宋人和之后汉人看来,他是叛官、卖国贼;在元朝高层看来,降将高座,嫉恨多多,遭帝怒斥,祸当将至。
    当时青阳姓家族中不乏高人,对此形势不会不未雨筹谋。面对元朝铁血的连坐政策,不得不改姓埋名,易地安家。而族中人才济济,不会不知青阳姓早分裂出一个青姓。所以青阳氏改青姓成自然的事了。


    IP属地:浙江2楼2019-02-25 11:39
    回复
      好冤惹


      IP属地:四川3楼2019-02-26 13:43
      收起回复
        缺少了阅读,笔下的灵动也没有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2-20 22:23
        收起回复
          史料看多了,很多东西固定式化了。其实,所谓的史料,又有多少是真实的?提笔下文的第一手史官都未必真实,还不说之后的几经纂改。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2-20 22:54
          收起回复
            读史,只是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不那么枯燥罢了。象打球,象打麻将,性质是一样的。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12-20 23:00
            收起回复
              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
              这是原文,害死文天祥的是留梦炎,不是青阳梦炎。第一,青阳梦炎本是忠臣,在南宋当时不和奸臣贾似道同流合污,辞官不做。死后汪元量专门为他写诗《青阳提刑哀些》提刑辞宋国,奉使到燕都。入贡能全璧,怀归不献图。看羊居北海,化鹤返西湖。楚客歌哀些,临棺奠酒壶。第二,宋灭亡时青阳梦炎闲赋在家,元世祖知道他的才能招安去的,留梦炎是投降过去的。3,青阳梦炎当时是礼部尚书,官职没有留梦炎大,而且他和积翁,谢昌元等十来个南仕关系好,他决定不了文天祥的生死,只有留梦炎是宰相,他说话才起作用。所以留梦炎没有背锅,是害死文天祥的人,以至于明清时期留氏后人都不能参加科考


              8楼2020-04-10 15:24
              收起回复
                洗白。。。秦桧、吴三桂、李鸿章、袁世凯、汪精卫。。。都要站起来了!


                9楼2020-07-15 13:10
                回复
                  不事朝廷而降虏,冤否?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20-07-23 18:48
                  收起回复
                    拒不奉诏而主动降虏。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20-07-23 18:52
                    回复
                      他后代在南充了


                      IP属地:四川12楼2020-09-04 21:51
                      收起回复
                        一个浙江,一个四川,八竿子都打不着。
                        青阳梦炎,成都人,在南宋因得罪贾似道而辞官,降元后做到礼部尚书,《元史》无传,所幸梦炎侨寓之处镇江的地方志中,保存了记载他生平与子嗣的小传:
                        “青阳梦炎,字梓卿,蜀成都人,寓居京口。家世治《春秋》,宋末选补太学生,登进士第,授官。时李亶以淮北地归宋,封齐郡王。梦炎以才选,奉使将命至,则亶兵已败。冒锋镝,致使命面还。累迁淮东、湖北提刑,知澧州、峡州、常德府,权荆湖制置司事。咸淳中,忤时相(贾似道)意,去官不复仕。其守常德时,出财于家,使贫民以物来质,而不取其息。在澧州,悉家财买田二十顷,岁收所入半价赈粜,以惠下贫,名曰‘义济庄’。归附初,世祖皇帝闻其名,召至都,赐第以居。晨夕献替,深简圣眷。历官至吏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卒官。奎,梦炎长子,始仕奉训大夫,常州路总管府治中。累迁至朝列大夫,同知临江路总管府事,卒。璧,奎弟,以父荫授承事郎扬州路通州判官,卒于官。弟翼,字君辅,文行俱粹,隐不仕。”
                        他的儿子青阳翼,是元代镇江与文人俞希鲁、顾观、谢震齐名一时“京口四杰”。
                        同样是南宋的状元,而且都当过南宋丞相。
                        一个为宋尽忠,一个叛宋降元。
                        很多人宁愿把给文天祥补刀的青阳梦炎,脑补当作衢州梦炎。
                        看来,想翻案,没那么容易!


                        13楼2021-11-14 14:25
                        收起回复
                          留梦炎这样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官,无论《宋史》还是《元史》,都不为他作传。不但史书不为他作传,明朝浙江一带姓留的人,要参加科举考试,都要保证自己不是留梦炎的后人,否则没资格考。直到清朝,留姓子孙都得写这样的保证书。清朝乾隆皇帝做历史评价时,曾说:“才德兼优者,上也;其次,则以德为贵,而不论其才焉。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以降元。”


                          14楼2021-12-07 08:51
                          收起回复
                            留梦炎给青阳梦炎背了个又大又黑的锅,冤死了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1-18 01: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