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龙卷风打散了过去的雁行路线。
21世纪10年代中国崛起,宣传中国模式。20世纪7、80年代日本崛起,宣传日本模式。日本模式吸引了韩国、港台地区、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的模仿。中国模式没有引起这些国家的同等反应。在东亚和东南亚主要国家中,真正学习中国模式的应该是越南。为什么中国没有成为亚洲的领头雁?而是日本?或许跟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关,中国想让曾经红过的非洲和拉美一些国家用中国模式,并在外交上协助中国施压台湾地区,可谓远交近攻。打住,这不是本帖要涉及的话题。这样说,四小虎在90年代末期的失败,与同时期日本的成长低迷,给20世纪后半叶的亚洲雁行送了终。巨龙开始显露,龙本身是一个拼贴嫁接的产物。
90年代,上海还没有带动江南城市崛起。那个时候,华南地区处于横向高峰,刚好也是亚洲四小虎的黄金年代,据说泰国90年代还是广东的目标。亚洲金融危机改变了很多。
三角经济区构想——>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前秘书长吴作栋,从港珠前店后厂模式得到启发,于80年代末提出新加坡-柔佛-廖内成长三角。意即,要新加坡做前店,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和印度尼西亚的廖内群岛地区做后厂。然而,港珠各自为政的情况没有马来半岛南部这么强、亚洲小虎抵御外汇危机的能力也没有背靠大陆的香港强,项目逐渐搁置,新加坡终于没有像香港那样制造业空心化。新加坡不太可能跟马来西亚搞一国两制,更别提印尼,三国仍将处于次区域关系,但这个成长三角构想后来又被中国一些地区所参考。闽台被划为类次区域,福建试图用闽东的福清和平潭,跟台湾的科技城新竹搞三角经济区,若事成,平潭也能制造2025了,当然,台湾没有那么幼稚,凭什么把家底转移给你?广东1994年提出珠三角,华南经济圈80年代就闻名亚洲,1982年红头文件《关于成立上海经济区和山西能源基地规划办公室的通知》提出上海经济区,真正上海再出发还是90年代浦东开发。历史唯物主义说:形势比人强。自21世纪以来,福建形势长期不太明朗。一带一路大力宣传的主要是重工业输出。
农发小贷——>印尼人口庞大,2.7亿,城市化率曾经长期略高于中国,2011年被中国超过,在80、90、00年代印尼的城市化率和中国相差不多,同样有广大的农村人口,可以说两个经济体有着类似的基本面。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印尼人行依靠微型金融部门的业务成为唯一有盈利的国有银行,村级单位储蓄用户数量:1996年161.4万,1997年181.4万,1998年216.9万,1999年242.3万;贷款客户数量:1996年248.8万,1997年261.5万,1998年245.7万,1999年247.3万;储贷比率:1996年174%,1997年188%,1998年344%,1999年286%,危机最深刻的97、98继续增长,98年的储贷比尤其高,拉动金融复苏,受到瞩目。其中一条重要经验是1983利率市场化、取消贷款补贴。中国的农村金融改革基本是往这个路线走:2015年10月全面放开存款利率,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旅游业模范——>2010年提高到国家战略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在2018年又增加了全域开放自贸,从赛马、健康产业的配置来看,还是围绕旅游这个核心,结合全域开放,指向旅游创汇。海南旅游业2018年带来外汇收入7.7亿美元;印尼旅游业2018年带来外汇收入176亿美元,主要是巴厘岛拉动的,约占一半。近年巴厘岛旅游的持续强劲。引得了中国一些相关从业者包括旅发委(旅游局)赴巴厘岛培训考察,如,避免大盖别墅区度假区使旅游地产化,重视景点的空间组织云云。此外,海南的旅游业还吸收了泰国的经验,如210品质游&尊享210。
SPA水疗护理——>亚洲两大标杆,印尼巴厘岛和泰国普吉岛。所以SPA店会引聘泰国技师吸引顾客。
荒漠化防治——>在北方荒漠化地区广泛铺设的棕榈制生态垫是2002年从马来西亚引进的。
空心菜四季供应——>源于福建农科院专家1983年从泰国引进四季生长的空心菜种,并使之产业化。
合同农业——>泰国正大模式在深圳推广。模仿者如温氏股份的公司+农户、四川新希望集团的公司+家庭农场。
环评制度——>2003年,环境保护总局印发《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要求各一级行政区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排放超标和超限额的企业名单。2005年《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工作的意见》,使用颜色代码标定环评等级。借鉴自印尼环境部出台的企业环境绩效评级系统。中国把金黄色从第一位【很好】调到第三位【一般】,依次为绿、蓝、黄、红、黑,印尼为金、绿、蓝、红、黑。
跨国并购国企——>南方谈话后,在香港蛰伏已久的印尼华商黄鸿年出手了,他通过在香港收购的壳公司中策,于1992~1994年陆续合资控股了数百家国企,包装整合,把合资企业的外资股权转移到避税群岛上的控股公司,放到国际资本市场上去套现。十分壮观。引起国内机构和海龟模仿。中策现象持续到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终于尾大不掉而纷纷出手。黄鸿年1960年代被其父送入中国,美名其曰锻炼,实则避开了当时印尼的排华情绪,期间上山下乡,成为中国通,文格中回印尼。他的大规模嫁接改造案例,给中国上了国企资本运作的启蒙一课。
税制改革取向——>中国改革开放前十几年,实行中央和地方财政包干制和企业承包制度,造成诸侯经济。此后两轮大改,94分税制、16营改增都面向强中央。和印尼长期取向一致的是,94分税制改革采用生产型增值税,原因一是开源,二是认为我国投资充沛,如果允许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则加工工业成本降低,恐投资过热,这不符合90年代对加工工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进行宏观调控的产业政策。后来改为消费型也跟产业政策与环境改变有关。生产型增值税只有少数国家推行,中国(2009年1月改为消费型增值税以前)、印尼、塞内加尔等。亚洲只有中国和印尼。印尼1985年4月推行增值税,“从1995年起将已实行10年的消费型增值税基本上改为生产型增值税(即不允许对在固定资产及其维修上所支付的增值税作为进项税金扣除)。”
传媒——>1990年,正大集团与央视合办的《正大综艺》是国内第一个成熟完整的综艺节目,曾经CCTV的造星车间;泰国的广告拍摄手法在中国挺有名气,也被一些公益短片所模仿。特点是从平凡人的微观世界反映大价值。
皮肉经济——>皮肉服务与旅游业相互促进,2014年中泰扫黄,中国基本成功,泰国一直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原因,或许跟产业结构调整有关,让警界从这一条链上抽出不是那么容易的。泰国影响东莞,而泰国皮肉产业的发达又是从经济起飞后的韩国手里抢来。韩国在20世纪后期以红灯区闻名于东亚,韩国导演没有放过该题材,如1997年的《娼》,片子隔一段时间就切到电视上播放新任韩国总统的宣言,表示时代在进步,而主角在衰老,片尾的处理是什么意思,初心不忘?泰国在90年代初被外界寄予厚望,将来要成为亚洲第五条龙,90年代末的外汇危机改变了一切,21世纪韩国转型输出男神,21世纪的泰国继续操持韩国的旧业,算是虎落平阳的一个表现吧。
21世纪10年代中国崛起,宣传中国模式。20世纪7、80年代日本崛起,宣传日本模式。日本模式吸引了韩国、港台地区、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的模仿。中国模式没有引起这些国家的同等反应。在东亚和东南亚主要国家中,真正学习中国模式的应该是越南。为什么中国没有成为亚洲的领头雁?而是日本?或许跟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关,中国想让曾经红过的非洲和拉美一些国家用中国模式,并在外交上协助中国施压台湾地区,可谓远交近攻。打住,这不是本帖要涉及的话题。这样说,四小虎在90年代末期的失败,与同时期日本的成长低迷,给20世纪后半叶的亚洲雁行送了终。巨龙开始显露,龙本身是一个拼贴嫁接的产物。
90年代,上海还没有带动江南城市崛起。那个时候,华南地区处于横向高峰,刚好也是亚洲四小虎的黄金年代,据说泰国90年代还是广东的目标。亚洲金融危机改变了很多。
三角经济区构想——>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前秘书长吴作栋,从港珠前店后厂模式得到启发,于80年代末提出新加坡-柔佛-廖内成长三角。意即,要新加坡做前店,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和印度尼西亚的廖内群岛地区做后厂。然而,港珠各自为政的情况没有马来半岛南部这么强、亚洲小虎抵御外汇危机的能力也没有背靠大陆的香港强,项目逐渐搁置,新加坡终于没有像香港那样制造业空心化。新加坡不太可能跟马来西亚搞一国两制,更别提印尼,三国仍将处于次区域关系,但这个成长三角构想后来又被中国一些地区所参考。闽台被划为类次区域,福建试图用闽东的福清和平潭,跟台湾的科技城新竹搞三角经济区,若事成,平潭也能制造2025了,当然,台湾没有那么幼稚,凭什么把家底转移给你?广东1994年提出珠三角,华南经济圈80年代就闻名亚洲,1982年红头文件《关于成立上海经济区和山西能源基地规划办公室的通知》提出上海经济区,真正上海再出发还是90年代浦东开发。历史唯物主义说:形势比人强。自21世纪以来,福建形势长期不太明朗。一带一路大力宣传的主要是重工业输出。
农发小贷——>印尼人口庞大,2.7亿,城市化率曾经长期略高于中国,2011年被中国超过,在80、90、00年代印尼的城市化率和中国相差不多,同样有广大的农村人口,可以说两个经济体有着类似的基本面。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印尼人行依靠微型金融部门的业务成为唯一有盈利的国有银行,村级单位储蓄用户数量:1996年161.4万,1997年181.4万,1998年216.9万,1999年242.3万;贷款客户数量:1996年248.8万,1997年261.5万,1998年245.7万,1999年247.3万;储贷比率:1996年174%,1997年188%,1998年344%,1999年286%,危机最深刻的97、98继续增长,98年的储贷比尤其高,拉动金融复苏,受到瞩目。其中一条重要经验是1983利率市场化、取消贷款补贴。中国的农村金融改革基本是往这个路线走:2015年10月全面放开存款利率,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旅游业模范——>2010年提高到国家战略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在2018年又增加了全域开放自贸,从赛马、健康产业的配置来看,还是围绕旅游这个核心,结合全域开放,指向旅游创汇。海南旅游业2018年带来外汇收入7.7亿美元;印尼旅游业2018年带来外汇收入176亿美元,主要是巴厘岛拉动的,约占一半。近年巴厘岛旅游的持续强劲。引得了中国一些相关从业者包括旅发委(旅游局)赴巴厘岛培训考察,如,避免大盖别墅区度假区使旅游地产化,重视景点的空间组织云云。此外,海南的旅游业还吸收了泰国的经验,如210品质游&尊享210。
SPA水疗护理——>亚洲两大标杆,印尼巴厘岛和泰国普吉岛。所以SPA店会引聘泰国技师吸引顾客。
荒漠化防治——>在北方荒漠化地区广泛铺设的棕榈制生态垫是2002年从马来西亚引进的。
空心菜四季供应——>源于福建农科院专家1983年从泰国引进四季生长的空心菜种,并使之产业化。
合同农业——>泰国正大模式在深圳推广。模仿者如温氏股份的公司+农户、四川新希望集团的公司+家庭农场。
环评制度——>2003年,环境保护总局印发《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要求各一级行政区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排放超标和超限额的企业名单。2005年《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工作的意见》,使用颜色代码标定环评等级。借鉴自印尼环境部出台的企业环境绩效评级系统。中国把金黄色从第一位【很好】调到第三位【一般】,依次为绿、蓝、黄、红、黑,印尼为金、绿、蓝、红、黑。
跨国并购国企——>南方谈话后,在香港蛰伏已久的印尼华商黄鸿年出手了,他通过在香港收购的壳公司中策,于1992~1994年陆续合资控股了数百家国企,包装整合,把合资企业的外资股权转移到避税群岛上的控股公司,放到国际资本市场上去套现。十分壮观。引起国内机构和海龟模仿。中策现象持续到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终于尾大不掉而纷纷出手。黄鸿年1960年代被其父送入中国,美名其曰锻炼,实则避开了当时印尼的排华情绪,期间上山下乡,成为中国通,文格中回印尼。他的大规模嫁接改造案例,给中国上了国企资本运作的启蒙一课。
税制改革取向——>中国改革开放前十几年,实行中央和地方财政包干制和企业承包制度,造成诸侯经济。此后两轮大改,94分税制、16营改增都面向强中央。和印尼长期取向一致的是,94分税制改革采用生产型增值税,原因一是开源,二是认为我国投资充沛,如果允许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则加工工业成本降低,恐投资过热,这不符合90年代对加工工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进行宏观调控的产业政策。后来改为消费型也跟产业政策与环境改变有关。生产型增值税只有少数国家推行,中国(2009年1月改为消费型增值税以前)、印尼、塞内加尔等。亚洲只有中国和印尼。印尼1985年4月推行增值税,“从1995年起将已实行10年的消费型增值税基本上改为生产型增值税(即不允许对在固定资产及其维修上所支付的增值税作为进项税金扣除)。”
传媒——>1990年,正大集团与央视合办的《正大综艺》是国内第一个成熟完整的综艺节目,曾经CCTV的造星车间;泰国的广告拍摄手法在中国挺有名气,也被一些公益短片所模仿。特点是从平凡人的微观世界反映大价值。
皮肉经济——>皮肉服务与旅游业相互促进,2014年中泰扫黄,中国基本成功,泰国一直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原因,或许跟产业结构调整有关,让警界从这一条链上抽出不是那么容易的。泰国影响东莞,而泰国皮肉产业的发达又是从经济起飞后的韩国手里抢来。韩国在20世纪后期以红灯区闻名于东亚,韩国导演没有放过该题材,如1997年的《娼》,片子隔一段时间就切到电视上播放新任韩国总统的宣言,表示时代在进步,而主角在衰老,片尾的处理是什么意思,初心不忘?泰国在90年代初被外界寄予厚望,将来要成为亚洲第五条龙,90年代末的外汇危机改变了一切,21世纪韩国转型输出男神,21世纪的泰国继续操持韩国的旧业,算是虎落平阳的一个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