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城村,因古有城郭,因名杜城。这一城郭缘何称名杜城,有三种说法:
一说杜城即土城,是3000多年前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的早周京都的西大门,又叫西杜城,与位于现在扶风县法门镇的周国东大门东杜城遥遥相对,东、西杜城相距9千米。后省却东、西两字,成为2个村落的名称流传至今。
二说是因杜阳古城而得名。该村所在地从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到三国时期(220~280),为古杜阳县辖地,清顺治《岐山县志》记载:“杜城曾为杜阳故城,本汉杜阳县地,晋代省去,今杜城村是也。”
三说是与杜水有关。古时该村北临杜山,有杜阳川(河)流出,《水经注·卷十八》载:“雍水又往东南流,与横水汇合。横水发源于杜阳山,水往南流,称为杜阳川。往东南流,在左边汇合了漆水。漆水发源于杜阳县的漆溪,称为漆渠。所以徐广说:漆水发源于杜阳的岐山。”当代学者冯高明在《七星河是一条神河》中亦提出:“周原一带的水系,上游有三条水源的河流唯有扶风县与岐山县的界河畤沟河,即扶风县老城东关的七星河,此河当为古岐水。岐水上游的东、中、西三条水源,西水叫横水,发源于杜阳山,南流所经的川道叫杜阳川。这与今畤沟河上游西边流经祁家沟这条水方位吻合,今此川道尚有‘杜城’地名,应即当时的杜阳川。东水叫漆水,也叫漆渠水,发源于杜阳县之漆溪……这与今畤沟河上游东边这条发源于西观山经贺家村而南流的水吻合。中水叫大峦水,也叫古岐水,发源于石桥山,流经大道川,曾经是周人‘收龟于城’的河流。西周时可能就叫中水,‘中水乡’之名当取于此。这与今畤沟河上游中间这条发源于京当乡的水吻合。”由于东西两杜城均位于古杜阳川边,故得此名,该川东以方位称为东杜城,后均演变为杜城。
一说杜城即土城,是3000多年前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的早周京都的西大门,又叫西杜城,与位于现在扶风县法门镇的周国东大门东杜城遥遥相对,东、西杜城相距9千米。后省却东、西两字,成为2个村落的名称流传至今。
二说是因杜阳古城而得名。该村所在地从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到三国时期(220~280),为古杜阳县辖地,清顺治《岐山县志》记载:“杜城曾为杜阳故城,本汉杜阳县地,晋代省去,今杜城村是也。”
三说是与杜水有关。古时该村北临杜山,有杜阳川(河)流出,《水经注·卷十八》载:“雍水又往东南流,与横水汇合。横水发源于杜阳山,水往南流,称为杜阳川。往东南流,在左边汇合了漆水。漆水发源于杜阳县的漆溪,称为漆渠。所以徐广说:漆水发源于杜阳的岐山。”当代学者冯高明在《七星河是一条神河》中亦提出:“周原一带的水系,上游有三条水源的河流唯有扶风县与岐山县的界河畤沟河,即扶风县老城东关的七星河,此河当为古岐水。岐水上游的东、中、西三条水源,西水叫横水,发源于杜阳山,南流所经的川道叫杜阳川。这与今畤沟河上游西边流经祁家沟这条水方位吻合,今此川道尚有‘杜城’地名,应即当时的杜阳川。东水叫漆水,也叫漆渠水,发源于杜阳县之漆溪……这与今畤沟河上游东边这条发源于西观山经贺家村而南流的水吻合。中水叫大峦水,也叫古岐水,发源于石桥山,流经大道川,曾经是周人‘收龟于城’的河流。西周时可能就叫中水,‘中水乡’之名当取于此。这与今畤沟河上游中间这条发源于京当乡的水吻合。”由于东西两杜城均位于古杜阳川边,故得此名,该川东以方位称为东杜城,后均演变为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