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水区吧 关注:33,762贴子:1,666,949
  • 4回复贴,共1

感恩现时幸福——浅谈乌托邦与《格列佛游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2-15 02:03回复
    《格列佛游记》,它的亮点主要表现在格列佛周游各国时书中的种种议论,而我今天谈的是它的结尾以及它的结尾所引发的后来的作家一系列的深入思考。我偶然看过TED的一个关于何为反乌托邦小说的视频,其中提到《格列佛游记》是最早的反乌托邦作品之一。这一点我认为是片面的。“最早的”我暂且默认,然而我并不认为斯威夫特具有“反乌托邦”的意识,《格列佛游记》为后续的反乌托邦作品提供了部分灵感的来源,但是将“反乌托邦”的标签冠以《格列佛游记》是很不恰当的。《格列佛游记》的“意义大于内容”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小人国的部分,以高跟党和低跟党的内斗影射英国托利党和辉格党的斗争,以小人国的荒诞朝廷比喻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黑暗(接下来的三个章节对这个主题都有涉及,然而我认为都是从小人国这个起点发散出来),从而实现自己对英国黑暗统治的揭露与批判,我认为这才是斯威夫特的本意。显然,这么看的话,《格列佛游记》的内容涉及了乌托邦,可是它的主题和乌托邦并无关联,更提不上“反乌托邦”。视频中还提到慧骃国是一个逻辑化的社会,这更与斯威夫特的本意相悖,斯威夫特并没有否定慧骃国的意识。所以,我们可以把《格列佛游记》称作乌托邦题材的小说,而贴上“反乌托邦”的标签似乎不够客观,或者结合我们接下来要谈的内容,换一种说法,贴上这样的标签也许为时过早。
    让我们来到小说的结尾,小说的最后一部分,主人公来到了慧骃国,在这里,慧骃怀有各种在人类社会中最为高尚的美德:宽容、友谊、敬老、独立……慧骃国的社会也是如此:公平、民主、和谐……这个意外的世外桃源,让曾经见识了小人国黑暗统治的格列佛深感意外,迫不及待地想要加入其中。可是,慧骃们显然对格列佛表现出出人意料的鄙夷和排斥,它们将一种类似于人类的动物称作野胡(实际就是人类),并认为它们是世界上最卑鄙最低下的物种,它们贪婪、残忍(这其中暗含了斯威夫特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怀疑)……直到最后,即便格列佛费尽全力,也没能得到慧骃国的接纳,最终乘着一只小舟离开慧骃国。
    也许有些读者和我一样,在读慧骃国这一部分时产生了一种违和感,这就是之前视频所提的慧骃的“逻辑化”,它们近似于没有情感的AI,游戏中重复机械对话的NPC。在格列佛眼中,它们拥有一切美德,它们的社会是一切国家应该效仿和追求的理想社会,可是在一些读者的眼中,它们缺乏情感。这一种感觉并不表现在某一个具体的行为,而贯穿于慧骃和慧骃国的一切,其中包括慧骃及其社会的所有美德和优点。现实中不存在完美的人与社会,而在斯威夫特的笔下,慧骃及慧骃国就是完美的,这种“完美”就是违和感的根源。或许从某个角度来看,人类情感的美即源于人格的缺憾,而慧骃正缺乏这样一种残缺。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行车你才会感到颠簸,而人性的美也正在这些缺憾之处得以显现。也许在小说的结尾,露出了“反乌托邦”的苗头,因为在《格列佛游记》中,慧骃国可以称是小人国的对立面,然而一些读者发现,所谓的乌托邦仍然拥有无可避免的缺陷,即完美带来的缺陷。慧骃并不应该成为人类的的终极形态。在这些读者中,包括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她创作的末世三部曲,即是对《格列佛游记》的重新思考。
    在末世三部曲中,秧鸡人可以说是慧骃的化身,他们脱离了一般人类社会的框架,文中用最多笔墨描写的就是他们的生殖方式,没有婚姻的束缚,性爱没有爱情的色彩,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在我看来,这与慧骃的逻辑化有一定的重合。然而,即便他们被剔除了一些人类社会固有的“缺陷”,与此同时,他们对故事有一股出乎意料的执念。小说的最后,在托比的帮助下,秧鸡人儿童黑胡子重新拿起了笔,重新开始对文字书写的学习,阿特伍德也借此升华了末世三部曲的主题“写就的文字是冻结的声音,而阅读使文字复活”,文字的复活,秧鸡人对文学艺术的重拾,犹如慧骃开始向野胡学习,乌托邦开始向世俗社会倾倒。《格列佛游记》的“反乌托邦”意义才在阿特伍德的手中得以显现。乌托邦也许并没有斯威夫特所想象的那样美好。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2-15 02:04
    回复
      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受到《格列佛游记》中飞岛国的启发,女主人公的祖先抛弃了过去科技发达的飞岛生活,而当军队把目标放在飞岛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上时,女主人公将飞岛解体,电影的结局到此为止。而令我影响深刻的,是那些坚守飞岛的机器人们,它们有的为了女主人公牺牲自己,有的移开风筝,只为保护一只雏鸟,有的坚守墓地,直至浑身长遍青草。或许它们并不是相当于慧骃一般的存在,但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充满情感的电影形象。再回到《格列佛游记》的结尾,斯威夫特永远不会想到,他对人类社会所构建的理想蓝图会适得其反,让后来的人们重新审视乌托邦与现实世俗社会之间的关系。尽管每一位作家都给出自己的理解,却没有一个人给出明确的答案,在《使女的故事》中,阿特伍德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悲观的设想。而显然宫崎骏在电影中也没有给出答案。乌托邦这一个概念依旧是充满矛盾的,它从一个理想社会再到一个空想社会,这一段漫长的历程必然有着无数思想家与作家在乌托邦这一概念上的动摇。现实?乌托邦?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人类必须得在乌托邦和人类现实中做出抉择,然而远远未到做出选择的时候,或者说这个时刻永远不会到来。小人国与慧骃国是斯威夫特的想象,而格列佛的行为仍旧没有跳出人类思维的圈子,他在小说的结尾表达出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深深厌恶,以致于他宁愿与自己买来的马匹度过一生,也不会再去接触任何人类(包括他的妻子和儿女),然而我们知道,慧骃也许并不会表达这种厌恶与悲伤的情感,因为这是野胡,或者说是人类特有的消极情绪。显然,格列佛永远无法成为慧骃,真正完美的事物是不会存在的。那么人类的现实和乌托邦,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选择?由上文可知,这个问题目前是无法解答的。而人们总是对拉普达充满向往,为什么?因为它是空中岛屿,它是奇思妙想的产物,它是曾经的世外桃源;因为那里坚守着一个保护雏鸟、爱惜生命的机器人;因为在那里,冰冷的机械外壳可以成为爱的归宿,而无需任何理由。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2-15 02:05
      回复
        啊啊啊啊强推《1984》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2-24 23:11
        回复
          无以言表


          IP属地:贵州5楼2020-06-25 15: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