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女主唯一的亲生儿子,东京的戏份并不算多,刻画得不如养子长安那么丰满。但是,这个角色依然让人印象深刻。小时候的东京,其实过得并不算差,比姐姐莲花幸福多了,至少姥姥姥爷疼着,有学上,不用操持家务。但是,年幼的孩子,并不理解母亲的难处,以为是母亲不要他,不疼他,才将他留在了姥姥家寄养。这,无疑让东京年幼的心灵,蒙上了一层终生的阴影。小时候一场印象特别深刻的戏,是西京刚死,小东京跑到外面一边抠墙一边哭“活该,谁要你只疼他不疼我”,不到一分钟的戏,既真实又催泪。童年的东京,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是患有“心理疾病”的,尤其是一种深刻的自卑感和不被重视的感觉,严重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甚至可以说毁了他的人生。
演成年东京的演员其实演得已经很完美了,把学生时期东京的那种青涩感和学生气演的蛮到位的,差点让人忽略了脸上岁月的痕迹。相比妹妹槐花,东京是有人情味的,知道姐姐莲花从小付出了太多,不愿意让姐姐再次下乡受苦,自卑木讷的他,毅然血书一封要求下乡,慷慨陈词,一时间竟“治好”了多年不愈的口吃。这个时候的东京,是让人感动的,也是让人心疼的。他不既是出于亲情,也因为和姐姐莲花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同病相怜感。他觉得,自己和姐姐都是被这个家抛弃的。然而,也许东京自己都没察觉,这份本是为了姐姐的拳拳之心,在一阵阵吹捧声中逐渐异化了。他开始享受这种被人重视的感觉,享受这种当“典型”的感觉。幼年的东京,感受到了太多孤独和不被重视,他太需要这种感觉了。于是,我们看到了后来到处做宣传的东京,满口大道理的东京。在这种“虚荣”的感觉中,东京逐渐“飘”起来了。他事事出头,不仅仅是出于热心,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那种当“先进典型”的感觉,而这种需求,与他幼年的成长经历有太多太多的关联。
文革结束后,当年的“先进典型”白东京再次变得一文不名。已经成为两个孩子父亲的东京,沉湎在过去的光荣岁月中,变得不思进取,也不愿意面对现实。当玉兰到农村看望东京时,一头长发蓬头垢面的东京,俨然像个“小老头”了,他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被别人看到当年的“名人”白东京如今变得如此落魄不堪。 此时的他,已经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即使回城了,也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他仍然沉湎在过去中,无法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更无法融入城市的生活。就像他说的“只有在农村,我的心里才会觉得踏实”。隐隐地,我觉得他最终还是要回到农村扎根。他爱的,其实并不是农村,而是农村的那段曾经的光辉岁月。不出所料,在城市里经历了种种挫败和波折后,他最终仍然回到了农村,回到了那片曾经让他的自卑感得到最大满足的地方。他的余生,也将在农村的热土中沉淀......
已经步入老年的东京,在姥爷的坟前,与母亲玉兰第一次打开心扉,这是继东京血书要求下乡后,第二个赚我眼泪的片段。从东京的人生中,其实也反映了当下的一个现实——有些父母只注重了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却忽略了孩子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许玉兰能对幼年时期的东京多一点精神上的关怀,东京的人生,也许就是另外一个全新的轨迹了......
演成年东京的演员其实演得已经很完美了,把学生时期东京的那种青涩感和学生气演的蛮到位的,差点让人忽略了脸上岁月的痕迹。相比妹妹槐花,东京是有人情味的,知道姐姐莲花从小付出了太多,不愿意让姐姐再次下乡受苦,自卑木讷的他,毅然血书一封要求下乡,慷慨陈词,一时间竟“治好”了多年不愈的口吃。这个时候的东京,是让人感动的,也是让人心疼的。他不既是出于亲情,也因为和姐姐莲花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同病相怜感。他觉得,自己和姐姐都是被这个家抛弃的。然而,也许东京自己都没察觉,这份本是为了姐姐的拳拳之心,在一阵阵吹捧声中逐渐异化了。他开始享受这种被人重视的感觉,享受这种当“典型”的感觉。幼年的东京,感受到了太多孤独和不被重视,他太需要这种感觉了。于是,我们看到了后来到处做宣传的东京,满口大道理的东京。在这种“虚荣”的感觉中,东京逐渐“飘”起来了。他事事出头,不仅仅是出于热心,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那种当“先进典型”的感觉,而这种需求,与他幼年的成长经历有太多太多的关联。
文革结束后,当年的“先进典型”白东京再次变得一文不名。已经成为两个孩子父亲的东京,沉湎在过去的光荣岁月中,变得不思进取,也不愿意面对现实。当玉兰到农村看望东京时,一头长发蓬头垢面的东京,俨然像个“小老头”了,他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被别人看到当年的“名人”白东京如今变得如此落魄不堪。 此时的他,已经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即使回城了,也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他仍然沉湎在过去中,无法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更无法融入城市的生活。就像他说的“只有在农村,我的心里才会觉得踏实”。隐隐地,我觉得他最终还是要回到农村扎根。他爱的,其实并不是农村,而是农村的那段曾经的光辉岁月。不出所料,在城市里经历了种种挫败和波折后,他最终仍然回到了农村,回到了那片曾经让他的自卑感得到最大满足的地方。他的余生,也将在农村的热土中沉淀......
已经步入老年的东京,在姥爷的坟前,与母亲玉兰第一次打开心扉,这是继东京血书要求下乡后,第二个赚我眼泪的片段。从东京的人生中,其实也反映了当下的一个现实——有些父母只注重了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却忽略了孩子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许玉兰能对幼年时期的东京多一点精神上的关怀,东京的人生,也许就是另外一个全新的轨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