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吧 关注:1,732贴子:44,003

现在讲达摩禅经,这就是真的佛法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达摩多罗禅经讲解(南师十四讲全文精校版)
南怀瑾老师1992年讲于香港
我们现在讲达摩禅经。我从离开台湾之前到现在,差不多十年之间,不讲真正的佛法。
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佛法没有人修的。包括你们诸位。尽管标榜自己在学佛,都不是真的,都是自欺、欺人、被人家欺。没有真正学佛的人。
一般所谓的学佛,都是求菩萨保佑我发财。自己站不起来,靠一个看不见的力量,想要他对我有所帮助,这都是迷信,不是真正的佛法。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世界上是不是有一个看不见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这是人类几千年来的一个大问题。一切宗教都在我们本身生命以外去求一个不可知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这叫做宗教。一般人学佛都是宗教的迷信,没有资格学佛。
其次,你们学是为了好玩,或者是身体健康,或者是好奇。尤其现在流行练气功、特异功能等,受到这些影响才来学佛。
第三点,一般学佛的人连做人都没有做好。人都没有做好,没有做对,那怎么能学佛。
我基于这三个理由,几十年都不讲真正的佛法。平常逗你们玩玩的,没有真正谈功夫。现在讲达摩禅经,这就是真的佛法了。
要讲真的佛法,你们要先认识出世法。佛法是出世法不是入世法。怎么样叫出世法呢?
拿现在的话来讲,所谓佛法是脱离现实。绝对脱离现实,跳出现实,这叫做出世法。你们这些学佛的人,哪一个人能够跳的出来?不可能。以我自己来说,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功名富贵都有了,前途灿烂,我跳走了,到峨嵋山闭关去了。你们哪一个做到了?很多人虽然出家了,可是他们也没有跳出来。那只是讨厌现实生活的形态,换一个生活的形态而已。也不是真正脱离现实。所以没有人真正有资格学佛,都是閙着玩的,我骗你,你骗我。
还有一点,大家叫我老师,我到现在还没承认过哦!我不是老师!你们以为我客气,不是哦!换句话说是我傲慢。我没承认过你们是我的学生哦!这是很严重的话,不好讲太明白,所以只说我不是老师而已啊!
真正学佛,拿现在话来讲是追求自己生命的真谛。生命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不是讲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不是这个意思。生命真谛——这个生命究竟是怎么来的?是追求这个。这个是专门的学问。拿现在话来讲是个大科学。要经过求证的。要跳出现实的圈子去求证。你们一边想要现实的一切,一边想成佛得道。没有什么便宜的事。世界上如果有这么便宜的事。
这个要特别声明。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2-12 10:36回复
    第二点:为什么我们要讲《达摩禅经》?这是讲真修实证做功夫的。我们打坐修行,你有没有想到把自己的身体丢开。为这个身体我们受罪很多。念身不净:我们活了六十年,一半在床上,只剩余三十年了。十岁以前不懂事,老的时候十年没有用,去掉二十年了。再去掉三餐吃饭,大小便,讲恋爱,真的活到做人没有几年,你把时间算一算。而这几年我们大部份为身体在忙,穿衣,吃饭,生病等,你看哪一样不为它忙。
    此身不净。不说跳出三界,跳出这个身体都做不到。但是这个跳出,不是孙医师报告的跳出。所以随时要念身不净,要有这个警觉性。这是显教的教理。如果进一步跟你讲密教的修法,那又不同了。密法也是从这个教理来。我身不净,要把它转过来变成干净,很难。小乘修法念身不净,证得空性,证得阿罗汉果就走掉了,这个身体不要了。如果修密宗,念身不净以后,还要用念力把它变过来,这就难了。这个就要从安那般那入手。
    念受是苦:你看我们感情上,思想上,一天到晚都是烦恼。所以修密教是身转了,感受则是时时刻刻在极乐的境界里,只有乐没有苦。
    念心无常:要一念万年定在那里。
    念法无我:报身、化身都要成就。所以叫你要注意配合教理。
    下面这个五根、五力。你们现在学佛根都没有扎好,怎么会发出力量?一点定力都没有,毛病一大堆。你自己的定力不够,这个习气业力的力量改不了的,要注意这个。你看五根第一个是信根,你真信了没有?没有。信根、定根、念根、精进根、谁做到了?也就是说要把根扎稳了,以后才能变成力量。譬如说你力量有了,真必要的时候,拿一根手指头就可给人家治病,这是定力,念力的问题。
    七觉支,念觉支、择法觉支等。念觉支有好几种,譬如说心里起一个念头,自己知道了,应不应该,就是念念本身都要知道。另外每一个起心动念,念念清楚,得了空,得了清净,这个是念。那么这个里头有个择法觉支,比如说空的境界,这个空是偏空,还是正确的空,或是感觉的空。譬如刚才孙医师的报告,身体跟到出息出去了,这个对不对?不对。他没有懂出息的道理,这个就是择法觉支。譬如修白骨观,四个字最重要「知时知量」,道家叫做「火候」。师父可以告诉你做菜的方法,火候是没有办法告诉你的,这个要靠自己。你念咒也好,修出入息也好,哪个时候该多修一点,哪个时候该停止,要知时知量。择法觉支包括很多,大家听了这个东西,听了要背来。
    刚才孙医师的报告,六妙门你知道吗?第一个是数,第二个是随,第三个是止,再来是观、还、净。天台宗的小止观六妙门也是根据《达摩禅经》来的。一开始是数,数到心定了,每一念都没有忘记,就不要数了,要随息了。进来跟着进来,出去跟着出去。不只鼻子,乃至身体每一个毛孔都在呼吸,心息配合为一了。然后止息不呼也不吸。如果止息定久了,得初禅、二禅、就可发神通了,真正的神通。如果神通发起来,般若智慧还没有通,还是外道,还是魔道。可是也是道。如果真到止息境界,心也停止了,念不起了,呼吸也停止了,定久了以后要起观慧。要观察正思惟,这是观。观了以后,晓得一切功夫、一切境界,都是唯心所造,身心皆空,回到本来净土,这是还。然后身和心通通空了,我所在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我的身体就是阿弥陀佛,干干净净,一念不生全体现,这是净。大概提一下,至于怎么止,一步有一步的功夫。实际上我们每一念都可以有六妙门。比如你一上坐,数也好,不数也好,很清净没有杂念,已经到达随息皆段了,你就跟到第三步止了,然后起观。一念之间就可以俱足六妙门,到达清净的境界啊。
    我们上次讲过,为了身心健康要注意入息。达到止息可以治百病,甚至可以不死,如果要不死,自己把息止住了,定住了,就可以不死。这些都是实际的功夫境界。所以真到达了止息,这里头东西就多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02-12 14:20
    回复
      2025-05-28 18:26:48
      广告
      我们上次讲过,为了身心健康要注意入息。达到止息可以治百病,甚至可以不死,如果要不死,自己把息止住了,定住了,就可以不死。这些都是实际的功夫境界。所以真到达了止息,这里头东西就多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2-12 14:23
      回复
        摘录自《达摩多罗禅经讲解》南怀瑾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2-12 14:23
        回复
          修行不容易啊!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2-12 16:29
          回复
            第一第二段并不是严格的两点,只是从两节课里面摘出来。巧合而已。不过确实把南老师为什么讲达摩禅经的原因讲得特别清楚。真的佛法。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2-12 16:36
            回复
              真正脫离现实,谈何容易啊。看來自己只是一个倾向佛的人,这个自我评估是对的。的确是没有资格学佛。


              9楼2019-02-12 19:38
              回复
                摘录自《达摩多罗禅经讲解》南怀瑾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02-13 08:27
                回复
                  2025-05-28 18:20:48
                  广告
                  阿弥陀佛!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2-13 08:36
                  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9-02-13 19:09
                    回复
                      为什么我讲禅宗的《指月录》突然转到《达摩禅经》来。因为禅宗很容易超出,但是功夫不到。一般人学禅都有这个毛病,那你将来谈禅是上无诸佛,下无众生。所以我一看,就慈悲。不能向这条路线引导你。赶快做确实的功夫,你懂这个道理吗?这就是教育法,方便般若。你要有这样的程度,我才肯讲,不然那么辛苦干什么?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02-14 08:51
                      回复
                        摘录自《达摩多罗禅经讲解》南怀瑾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2-14 08:51
                        回复
                          哈哈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9-02-15 14:10
                          收起回复
                            好像没有。南老师只公布到第五节。我这里有一个全版本的,师兄需要我可以发给你。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9-02-16 11:54
                            收起回复
                              2025-05-28 18:14:48
                              广告
                              相对,生与死的不同?生有感知,死无感知,基本点是为感知美好而活。
                              相对具体如何活?为自己感授,每个人都争霸必互杀互害,恶性循环自由市场经济丛林法则,草木草民消亡了,上层豺狼虎豹也一定消亡。
                              人类自建种植养殖工业化,绿色健康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和人与人的社会生态,是人类赖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9-02-16 16: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