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罗隆翔申请加入玉林市作协的表格,记者很惊讶,不相信这个牛人是玉林的,马上上网搜索他的作品及相关获奖情况。在粉丝为他建立的百度贴吧“罗隆翔吧”,有一位“新幻界的围脖”在2015年的一个贴说:“出道12年,11篇科幻小说,6获银河奖。估计银河奖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就是这位神秘的罗隆翔罗大师了。只知他是广西人,好不容易挖出两张照片。”
记者打电话到《科幻世界》编辑部求证,证实了这个被称为“中国科幻界最神隐的青年作家”,的的确确,是玉林街土生土长的“小鲜肉”一枚。
为何玉林几乎无人知晓这位科幻界“牛人”
“别说玉林没人知道了,我身边的同事、朋友知道我写小说的也极少,甚至亲戚都不一定知道。我父母都是在我发表第三篇作品后才知道的。我也没想过出名,获奖没啥感受,6次获奖我就去领过一次奖,其他几次都没去。就算是其他科幻作者,见过我的人也寥寥无几,很多人根本没有我的联系方式,也不知道我是哪里人。”罗隆翔一番话,颇有些得道高僧看破红尘的味道,而其实,他是一位80后,2003年他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时,还只是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罗隆翔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南宁、福建工作,直到2012年才回来玉林工作。这也是玉林文学界不了解他的原因之一。
“我从没想过要走专业写作的路,当时就是写着玩的,写好了丢给同学们看,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帮我投稿到《科幻世界》的。”
就是这篇写着玩的科幻处女作《寄生之魔》投到《科幻世界》后,马上引起编辑的重视,发表在2003年第7期;得到鼓励的罗隆翔再接再厉,把第二篇作品《山海间》也投过去,《科幻世界》在2003年第11期发表。结果在评比2003年度的银河奖时,这两篇作品全部获奖:小说《寄生之魔》获得中国科幻最佳新人奖,小说《山海间》获得读者提名奖。初出茅庐的罗隆翔兴奋地去领奖,那一年是《科幻世界》的鼎盛期,著名作家阿来亲自给他颁奖,《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与他同台领奖。
罗隆翔的作品越来越成熟,从2004年至今在《科幻世界》发表12篇作品,获得4次银河奖,其中3次是读者提名奖,2007年凭作品《在他乡》获第十九届银河奖佳作奖。2016年,他的小说《天堂的黄昏》入选吴岩主编的《中国科幻小说选》(汉藏双语版)。
我们先来科普一下银河奖:银河奖(原中国科幻银河奖)是中国幻想小说(主要对象为科幻小说,后加入其他相关项目评选)界的最高荣誉奖项,也是中国内地唯一的科幻小说奖。获奖作品代表着中国内地科幻创作的最高水平。作为中国幻想小说界最高荣誉为中国科幻作家、科幻爱好者、奇幻作家和奇幻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银河奖颁奖大会每年举办一次,成为每年一度的科幻盛会。
再来看看在《科幻世界》发表一篇作品有多么不易:《科幻世界》创刊于1979年,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曾获得“世界科幻协会最佳期刊奖”,曾承办过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年会,是中国科幻期刊中一面历久弥新的金牌。杨潇、阿来、秦莉曾先后任杂志社社长,其中阿来在《科幻世界》任职期间曾以《尘埃落定》获茅盾文学奖。
最后来看一位获得过银河奖的全世界有名的科幻作家:刘慈欣,从1999年到2006年每年都有作品获银河奖,创下连续八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纪录。他的长篇力作《三体》开创了《科幻世界》连载原创长篇的先例,获2006年度(第十八届)银河奖特别奖。2015年《三体》获美国科幻奇幻协会“星云奖”提名;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雨果奖”和“星云奖”被公认是最具权威的两项世界性幻想写作大奖)
而我们玉林的罗隆翔已经获得过6次银河奖,其中几次都与刘慈欣同时上榜“读者提名奖”。
罗隆翔说:“我第一次去领奖就与刘慈欣老师结识,我们找了个地方喝酒聊天,他鼓励我走畅销书的道路……”
瞧,第一次投稿就获大奖,第一次领奖就碰上著名作家指路,运气好得不得了!
可他说的话要把许多痴心苦心做文学梦的人气死———
“我选择这条路是因为它很轻松”
接受记者采访的罗隆翔看起来随意、轻松、自在,他说他就是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所以从来不觉得自己写作、获奖有多么了不起,写作,对于我来说,就像打游戏一样,是一种娱乐。我从来不觉得它很重要,也不觉得它有多厉害。”
“你没觉得写作有痛苦难熬的时候吗?有的作家甚至说,写一部长篇会减寿十年呢。”
“没有!痛苦的话我为什么要去写?我是觉得快乐才去写,我也希望看我作品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愉悦。”
陪同记者采访的两位小粉丝频频点头:“真的,看你的作品特别好玩,很幽默,很轻松,虽然有些科学术语看不懂,但都觉得很好看,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罗隆翔很开心地笑了。
小粉丝问:“你平时写作是像其他作家一样,都是在夜深人静时才能写吗?”
“我随时都能写。”罗隆翔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掏出手机和一个折叠键盘,连接上就噼里啪啦地打字,就是下乡的间隙我也会随手记录下一些想法,灵感来了就不会被打断,什么时候都能连得上。我曾经想过专职写作,可是发现这样我反而写不出来,好像与社会脱节了似的。我在工作的间隙进行碎片化的写作,就等于是娱乐,是放松,并不觉得辛苦。”
“那你那些丰富的想象是怎么来的?”小粉丝非常好奇。
“基于现实科技,对未来进行合理展望。理工科的专业知识给了我很大帮助,当然每次写作之前也要查阅很多相关的科技资料。”
罗隆翔透露,他在2015年分别与科幻世界杂志社、天津微像国际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签约,正式成为签约作家。签约要求一年创作5篇短篇小说,8年内创作一部长篇小说。他仅用两个月就已经完成了5篇短篇的任务,现在正在全力创作一部科幻长篇小说。“写长篇也不难……”
他说得轻轻松松,给人的感觉,已经不是牛人,简直是神人了!难道他是传说中的写作天才?
可是,他竟然否定了——
“其实我一直很烦被视为作家什么的”
“我读书时作文并不好,经常拖语文分数的后腿……”“我也没学过任何写作理论,只听过一次文学讲座,讲什么的早忘了……”
“父母喜欢读书,这点对我影响较大,我自小最喜欢读的就是《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这类科普、历史书。”
罗隆翔小学在玉州区大北小学,初中就读玉林市三中。他不是那种“听话”的好孩子,学习也不认真刻苦,父母一度打算让他读完初中考个中专就算了,没想到他考上了玉林市一中。读了重点高中他也没有专心攻书,高考前还在玩游戏。父母不敢对他有高期望,觉得他能考个二本大学就满足了。不料他又“意外”考上了重点大学。在大学,他的化工专业是偏生物科的,这些专业知识激发了他创作科幻小说的灵感,于是在科幻界一举成名。而毕业后的他却不想以写作为职业,也没有拿获奖证书当求职敲门砖,自己在南宁、福建漂泊打工十年后,才凭着专业知识和获奖作品轻松在玉林谋得一份好职业。
这位看似不按常理出牌的年轻人,在科幻迷中有不少铁杆粉丝。粉丝们常在网上发帖搜索他的作品来看,不乏赞美之词:“作品相当好,叙事成熟、故事也成熟。”“他的每一篇小说几乎都是精品啊。”“我觉得罗隆翔的小说画面感更强,翻拍成电影很好,而且每篇正能量,大人小孩看都可以。”“罗隆翔是科技乐观派,的确很正能量。”“希望有机会《科幻世界》能出本罗隆翔的合集。”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科幻世界》资深编辑刘维佳对罗隆翔的作品评价很高:“在年青一代的科幻作者中获奖这么多的可说是极少。罗隆翔的作品注重年轻人的喜好,故事性强,轻松有趣,不像学院派、理工派那样古板、严肃,能赢得更多年轻读者。”
罗隆翔却始终有一份淡泊心:“我不喜欢参加活动,不想出名,怕麻烦,怕被别人捧得太高会摔得更重。我始终相信一句话:用作品说话。”
希望我们玉林的这位青年科幻作家走得更高更远!
附:罗隆翔作品列表
★【中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寄生之魔》发表于《科幻世界》2003年第7期;
短篇小说《山海间》发表于《科幻世界》2003 年第11 期;
短篇小说《异天行》发表于《科幻世界》2004 年第9 期;
短篇小说《囚魂曲》发表于《科幻世界》2006 年第10 期;
短篇小说《以前的黄昏》发表于《科幻世界》2007年第4期;
短篇小说《在他乡》发表于《科幻世界》2007 年第9 期;
短篇小说《娃娃》发表于《科幻世界》2010 年第10 期;
短篇小说《村庄里的高塔》发表于《科幻世界》2011年第4期;
短篇小说《龙喉海洋》发表于《科幻世界》2012年第3期;
短篇小说《逃离兄弟会》发表于《科幻世界》2013年第6期;
短篇小说《陌路星辰》发表于《科幻世界》2014年第9期;
短篇小说《吃货联盟的恐龙牧场》发表于《科幻世界》2015年第10期;
短篇小说《朕是猫》发表于《科幻世界》2016 年第2 期;
短篇小说《天堂的黄昏》发表于《科幻世界》2016年第5期。
★【获奖记录】
《寄生之魔》— 2003年度第十五届银河奖最佳新人奖。
《山海间》— 2003 年度第十五届银河奖读者提名奖。
《异天行》— 2004 年度第十六届银河奖读者提名奖。
《囚魂曲》— 2006 年度第十八届银河奖读者提名奖。
《在他乡》— 2007年度第十九届银河奖佳作奖。
《村庄里的高塔》— 2011 年度第二十三届银河奖读者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