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游吧 关注:6,049贴子:945,561

回复:【系列治国贴游(1692)】拂晓:光明与黑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奥兰治的权利来源于其联省共和国的历史和贵族们的拥戴,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拿骚的莫里斯亲王在共和国内扶持起来的陆军势力,这些陆军听命于执政官而不理会联省议会,威廉二世正是利用了这些陆军力量来进军阿姆斯特丹试图强迫商人们投降的,至莫里斯亲王和威廉二世以来,陆军支持执政,海军则支持议会的格局已在共和国持续近百年,这导致了执政上台打压海军,议会主政打压陆军的周期循环,共和国的军事力量就是在这周而复始中被不断削弱。1692年威廉三世发起海军改革,这引起了议会寡头们的高度警惕,果不其然的,这些提议中包藏祸心,威廉三世显示出极大的集权欲望并企图削弱诸省的自治权利,更为可怕的是威廉三世企图绕过议会直接管理海军,由于执政官已是名义上的海陆军最高指挥官,要求在战时指挥海军看上去似乎无可厚非,但寻觅过去的历史,执政官和奥兰治家族从未干预过海军事务,历任奥兰治亲王都是陆军指挥官,而海军上将一直都是议会任命,威廉三世企图自认海军委员会主席并绕过联省议会管理海军的企图遭到了沿海省份的激烈反对,荷兰、泽兰、乌得勒支、格罗宁根和弗里斯兰五省全票否决了威廉三世的提案。乌得勒支省认为威廉三世的提议侵犯了诸省的自治权利;泽兰省则认为五个海军部独立管理更为妥当,诸省已经习惯了自行管理,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荷兰省则强调荷兰海军部没有为其他省份服务的必要,除非他们掏钱;弗里斯兰省认为现有的海军管理模式令共和国驰骋海洋百年,显然有其巨大的优越性,而威廉三世的计划有没有效果很难说;格罗宁根省则更为直接的认为执政官不该过多过问海军的事,议会的议员们比奥兰治家族这些土地贵族更熟悉海洋。
(联省共和国国内威望-20 国际威望+20 GNP提高 GNP增长率+0.02% 关税收入小幅提高 触发【北方公司在地中海】于下一回合)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9楼2019-06-20 21:35
回复
    【印花税和教会法】
    人不捞钱,遗臭万年——克里斯蒂安五世
    复国同盟和丹麦国内高涨的好战情绪推动着丹麦王国的军备持续扩大化,然而丹麦虽然是一个大国,却是大国中最为弱小的,面对卡尔十一称雄欧陆的军队,丹麦王国不得不选择拼尽全力的建设自己的海军来保卫丹麦王国本土不遭到卡尔十一的毁灭,这样的战略是成功的,在克里斯蒂安五世和古尔多堡议长的精诚团结下,丹麦海军势力迅速崛起,甚至在数量上超过传统的殖民大国西班牙成为世界第三大海军强国,并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各海岸建立起影响力,但这样不是没有代价的,持续的海军竞赛耗尽了王国的国库,古尔多堡领导下的议会开征了多项新税但仍只能勉强维持国库收支平衡,这致使丹麦陆军成为被抛弃的对象,毕竟谁都知道无论在丹麦陆军上花多少钱,他都是无法与卡尔十一那只天下无敌的庞大部队相抗争的,但事实却似乎并非如此,在纽伦堡帝国同盟战争期间,卡尔十一得以称雄的常备军被围困在波西米亚动弹不得,这本是丹麦王国趁机收复斯堪尼亚的最佳时机,纵然瑞典能够很快的动员征召兵,但无疑丹麦的常备军是有优势的,但海军花光了国库的最后一个铜板,当国会叫嚷着收复斯堪尼亚之时,却惊奇的发觉王国的陆军竟在不知不觉间衰退到如此地步,这致使王国不得不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纽伦堡帝国同盟战争后,国会内加强陆军建设的声音高涨了起来,但困扰着王国陆军建设计划的仍是经费从哪里来,没有经费一切都是空谈,在为此绞尽脑汁之际,克里斯蒂安五世偶然发现了几份久远的不起眼的文件,在这些文件中有一座银矿·康斯博格银矿,这是一座在挪威偶然发现的银矿,一位牧羊人发现了它并禀告了王室,但先王未能引起重视并认为这个牧羊人在欺骗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克里斯蒂安五世派人前往当地勘探,竟惊奇的发现在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年,我们不得而知,但当地一直维持着一系列偷偷开采银矿的产业,王室的官员对此大为吃惊,令人不解的是这些人如何在王室领地,也就是在国王的眼皮子底下干出这些产业并不被王室所发觉的,无疑当地的官员刻意隐瞒了这些产业的存在,王室内也有人刻意阻碍国王得知这些信息,但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猜测,现在摆在王室面前的问题是,康斯博格银矿被盗采多年,并在当地形成了一些虽然刻意隐藏但仍初具规模的聚居点和矿石加工作坊,一些大臣建议我们把这些人通通抓起来,将财产和产业充公;而另外一些大臣建议我们保留这些娴熟的工匠和商人,而转为向他们征收高昂的赋税作为他们盗采王室矿山的惩罚,这样不但能获得大量的赋税收入,还能节省大量的财政,毕竟要建设和维持一套从开采到加工一整座银矿的产业是需要非常多的金钱的;而另外一些激进的经济顾问则建议我们不但不应该惩罚他们,还应该给他们补贴,让他们将这些产业合法化并发扬光大,这样将来才能获得最大利益,毕竟猪要养肥了再杀。
    在银矿暂时不能带来收入之际,克里斯蒂安五世迅速的将他捞钱的计划转移到下一步,他开始从低地引进恶名昭彰的印花税,从国内各式各样的合同签订中敲诈油水,国内的商人和市民们怨声载道,哥本哈根交易所的债券价格应声暴跌,但市民和商人在国会上议院中没有席位,无论他们如何在下议院行驶他们的建议权,古尔多堡都只是将这些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扫进了垃圾桶,印花税该怎么征收就怎么征收,很显然这对商业的发展是个打击。
    在想方设法捞钱之际,丹麦法的汇总、起草和编撰工作仍在有条不絮的进行着,在1692年之际,即商业与贸易法之后宗教法颁布,宗教改革已经过去半个世纪,宗教法原本的条款本只是对丹麦王国现有宗教秩序的阐述和保障而已,然而克里斯蒂安五世硬是给相对贫穷的新教教会塞了许多不切实际的任务,不但要求教区教长必须每年给每个家庭解答宗教问题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还摊派给教会大量需要花费巨资的教育任务,虽然教会本身有兴办慈善性质的教会学堂,但克里斯蒂安五世的要求显然不止于此,这些开销即使是富裕的天主教会也很难办到,克里斯蒂娜五世却要让贫穷却要缴税的新教会来作到,于是乎,即使克里斯蒂安五世作为丹麦新教会的领袖,这些条款仍在丹麦教会内外引起广泛的批评,教士们所在的上议院以拒绝批准年度预算相威胁要求克里斯蒂安五世收回那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当然的教士们对其他条款和要求愿意允诺下来。
    (丹麦上层人口、中层人口不满提高 间接税系数提高 人口增长率+0.02% 宗教宽容+1)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1楼2019-06-20 21:37
    回复
      他们写了许许多多的信到王室和国会内抱怨和请愿,克里斯蒂安五世大骂这些农民忘记了他们附有为国王提供兵役的古老义务,而村社寡头们匿名的写信咒骂克里斯蒂安五世不过是个自欺欺人的僭主,而贵族们自然不希望国王的这套制度在他们的领地内动手动脚,但国会内的狂热气氛不容许他们发表任何反对意见,最终国会上议院还是单方面的批准了军区制度,理也不理下议院的持续反对,商人和市民们正对国王要强征他们去当兵抱怨连天,这无疑将对全国的经济和人口增长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而持续铺开到整个王国的军区制度也意味着大量的管理人员,这些人员谈不上有多大的规模,但与王国本就不多的官僚比起来,维护这样一个系统便非常明显的增加了王国的开支,同时王室为预备役士兵服兵役期间提供王室田地、为提供马匹的农庄授予免税特权、培养更多的基础军官等都间接性的减少了王室政府的直接收入。
      (丹麦王国海军瘫痪 国内威望-20 下层人口不满大幅提高 财政-20万 收入小幅下降 行政开支提高 【建立军区制度(1/4)】)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3楼2019-06-20 21:38
      回复
        而就在狂热的革命气氛主导下的斯德哥尔摩市民急于处死他们的国王时,驻扎在斯德哥尔摩东北二十五英里的伊萨克松将军正率领着小股骑兵马不停蹄的赶往斯德哥尔摩试图救出国王,但为时已晚,当他赶到斯德哥尔摩郊外时,国王被处死的消息已在郊区的农民那里口口相传,伊萨克松将军立刻调转方向赶往瑞典王宫,他赶在革命军到来之前将年幼的王储和瓦萨王室救走。
        1692年9月17日,在大贵族集团们的拥戴下,年仅10岁的卡尔十二在瓦姆兰加冕为王,其母乌尔丽卡·埃利诺拉担任其摄政,但乌尔莉卡王后本就抱恙在身,从瑞典王宫出逃后日夜奔波导致病情更加恶化,终日躺在床上无法料理任何事物,自认国务总理的路易斯·尼尔森公爵总揽国事,瑞典王国的实权落入大贵族集团把持的国务会议手中。
        (瑞典玩家GG 君主变更为卡尔十二 主导政党变更为大贵族集团 国内威望-100 )
        (瑞典共和国宣告成立 瑞典共和国政体变更为革命共和国 成为反动主义传播中心 同瑞典王国进入交战状态)
        (全欧洲君主制国家国内威望-25 反动主义狂潮加速传播)
        (触发【瑞典内战】在下一回合 触发【风铃草革命·立法学会主导下的共和国】在下一回合)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5楼2019-06-20 21:39
        回复
          【劳恩堡危机与基尔会议】
          劳恩堡绝嗣带来的权利真空悬而未决,各方人马都屏气凝神,但对于最终结果却始终没有定论,布伦瑞克·吕纳堡的奥古斯特和丹麦推举的梅克伦堡公爵成为最热门的候选人,萨克森选侯奥格尔格三世和普法尔茨选侯菲利普对此不是非常积极,但即使只剩下最后两位候选人,最后究竟由谁来继承劳恩堡也仍是未定之数,布伦瑞克公爵和丹麦国王谁都不愿退让,几次谈判下来除了造成更进一步的互不信任外没有任何成果,1692年4月17日,趁着萨克森选侯国进攻图林根而丹麦国内局势不稳之际,布伦瑞克公爵出兵占领劳恩堡,他得到了女婿腓特烈三世和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的支持,腓特烈三世向奥古斯特提供了许多佣兵,而威廉三世则给了奥古斯特经济上的支持,这使得他出兵占领劳恩堡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其他北德诸侯也只是纷纷发来贺信,似乎一切都理所当然。唯二的反对者便是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五世和维尔茨堡公爵尤里安·维尔茨堡,两人隔空大骂奥古斯特,但却暂时都没有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
          非常有趣的是,或许是因为时间的差异,在奥古斯特出兵占领劳恩堡之前,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五世派出了他的使者,邀请奥古斯特出席在基尔召开的会议,据特使所述此次会议乃是促成北德意志免遭外敌入侵的谈判,而克里斯蒂安五世确实一直在促成一个新的同盟来防范瑞典潜在的军事威胁,但此时此刻奥古斯特已在部分人的怂恿下下定决心占领劳恩堡,故奥古斯特未能第一时间出席在基尔的会议,而奥古斯特的缺席也就意味着大多数北德意志诸侯不会同意这一同盟条约,但克里斯蒂安五世似乎颇有诚意,他决定推举汉诺威家族的成员出任波兰国王,至少从用意和名望上来说,克里斯蒂安五世是展现出了诚意,但劳恩堡的问题始终是横在丹麦同布伦瑞克·吕纳堡之间的一条隔阂,奥古斯特回应道:克里斯蒂安五世陛下的提议相当有趣,我非常乐意前往基尔举行会议以进一步探讨细节,但劳恩堡的归属权理应得到承认。
          (布伦瑞克·吕纳堡出兵占领劳恩堡 威望+20 恶名+10 同荷兰、勃兰登堡关系提高 同丹麦、梅克伦堡关系下降)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6楼2019-06-20 21:40
          回复
            【瘟疫肆虐之下的萨克森】
            爆发于1691年的“恐慌性心胃症”在人们始料未及之时便很快席卷整个萨克森选侯国,并迅速通过人流的来往传播到周边地区和国家,疾病的爆发凶猛异常,虽然萨克森选侯奥格尔格四世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但实际上效果有限,人们既不知道疾病是如何产生的,又不知道是如何传播的,至于治疗就更是无从谈起,但坐以待毙始终不是良策,毕竟疾病的蔓延已使大量的人口死亡,在疾病爆发的最中心正是萨克森经济最为活跃的德累斯顿和莱比锡,这致使两座昔日无比繁华的城市变得冷冷清清,任何一次上街都可能是生死冒险,为此奥格尔格四世成立了专门的应对工作组,并对染病的人员进行强制隔离,也派人对城市中的尸体和粪便进行了清理,但这不但没有终止疾病的传播,反而让疾病蔓延进政府内部,政府职工对此抱怨连天,被强制隔离的人口也几乎死路一条,于是乎指责选帝侯草菅人命的声音便此起彼伏起来,人们纷纷怀念起伟大的奥格尔格四世时代。
            而几乎就是政府公职人员开始在城市杂乱的道路上泼洒石灰之际,奥格尔格四世突然宣布将重建首都德累斯顿和新的王室宫殿,这无疑是一个耗资巨大旷日持久且劳民伤财的计划,内阁成员对此反对强烈,财政大臣卡尔·冯·施莱贝格几乎是以辞职相要挟,在选侯国瘟疫肆虐、王室财政每况愈下之际,奥格尔格四世居然宣布要如此规模宏大的营建新城和宫殿,这样的批评之声很快蔓延开来,巫术运动四处传播,到处都是批评奥格尔格四世的流言蜚语,甚至有传言说瘟疫的源头就来自于王宫,否则为什么奥格尔格三世第一个死于瘟疫呢?这样的流言非常之多,一时间真假难辨,但伴随着瘟疫流行而导致工商业凋零、物价飞涨、贫民生活困苦的却是奥格尔格四世营造宏大的新城和宫殿、对外频频动武,甚至装模作样的去维也纳勤王,这使得奥格尔格四世在城市市民之间威信扫地,而国内的贵族们速来对王室不满,趁着奥格尔格四世失去市民的支持,其军队又在外出征,他们便借着奥格尔格四世对梅明根同族动手的机会跳起来反对奥格尔格四世的统治,并公然宣称奥格尔格三世传位于奥格尔格四世纯粹是一个错误,是老糊涂了的决定,他根本没有能力和资格继承王位,一位贵族大声宣扬到:在过去二十年间,韦庭王朝忘记了是谁选择了他,是谁让他成为公爵,现在是时候拨乱反正,让国家回到它真正主人的手中了。这样的宣扬得到了许多贵族的响应,韦庭王朝的旁支也公然参与其中企图篡夺王位,为了应对旁支和贵族的胁迫,奥格尔格四世宣布开征遗产税和契税,奥格尔格四世将之宣扬为向市民加负,而使贵族受惠的新政策,而实际上贵族因其财产而缴纳的遗产税远胜那些穷鬼,而契税则是对新贵族和城市工商阶级的猛烈攻击,这不但没有使得传统贵族消弭他们的怒火,反而使得部分新贵族和市民阶级一起来反对奥格尔格四世,一些激进分子在城里顶着可能感染瘟疫的风险发放传单,传单上写着奥格尔格四世为了修建新宫殿而向凋敝的工商业和正义的贵族们开征新税,若是换做以前,公爵为了修建宫殿而开征新税简直是无人非议的、理所当然的事,但换做君权神授崩溃、瘟疫弥漫、物价飞涨的如今,奥格尔格四世的做法便极大的削弱了市民对韦庭王室的支持,而一向对王室不满的贵族趁机起来胁迫国王,现在他们带着手下进入了德累斯顿要求选帝侯恢复古老的旧制度、认清谁才是国家的主人、又是谁推举的他为公爵,我们必须小心应对,因为后果是不可设想的。
            (萨克森后续瘟疫伤害下降 人口-3万 巫术运动加速传播 国内威望-25 上层人口不满提高 中层人口不满大幅提高 财政-160万 间接税收入提高 【德累斯顿营造计划(1/14)】)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7楼2019-06-21 16:01
            回复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亲征】
              到1692年之时,奥斯曼异教徒的大军已经打到了帝国的边境,匈牙利王国的大片领土沦落于奥斯曼异教徒和匈牙利新教徒之手,作为一名素来虔诚的君主,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决意用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一样的方式来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崇高和虔诚,在安排好国内事项后马克西米利安二世亲自率军赶赴前线对抗来自奥斯曼异教徒的进攻,这自然而然的为选帝侯在国内外的天主教徒们那里赢得了赞誉和美名,虽然慕尼黑贵族几乎全都开明化、艺术化、商业化或官僚化,但对宗教信仰十分热枕者依然并不少见,在选帝侯率军亲征之际,不少贵族对选帝侯此举大加赞赏并捐款捐物,但出乎马克西米利安二世预料的是愿意一同出兵的贵族却显得相当少,慕尼黑的主教谴责这些贵族们被慕尼黑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腐蚀了灵魂,但这样的谴责无助于使贵族们改变心意。
              在正式的率军启程赶赴前线之前,马克西米利安二世还做了许多的工作,除了以出兵为条件换取到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恢复自己出席帝国会议的资格外,选帝侯还重新明确了军事部门的职责,解散了职能重叠的总参谋部,但这显然无法彻底改变巴伐利亚军事管理部门的臃肿和混乱,像军事武器的革新往往要数十年才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变,而选帝侯就安排了大量的人员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而另外一些看上去颇为必要的部门,也在独立设部后人数大大增加,但与之对应的是巴伐利亚选侯国的军队总数并未增加,过于细致的分工导致比较严重的管理部门臃肿,而随着选帝侯亲征所带来的军费攀升则更进一步的折磨着选侯国本就日益恶化的财政,财政大臣不得不更进一步的在国内兜售世袭年金和贩卖官职来达成财政平衡,但从长远来看这只会对选侯国的财政平衡带来更为深远的不利。
              (巴伐利亚威望+20 财政+30万 获得2步兵团2民兵团在慕尼黑 恢复出席帝国会议的资格 同奥地利关系+30 向奥斯曼帝国宣战 修正庞大而混乱的军事部门效果变更为:陆军维护费+10% 获得十字军东征修正)
              (十字军东征国家陆军士气+10)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8楼2019-06-21 16:01
              回复
                待几大诸侯接连立场后,其他诸侯也竞相蜂拥而去,没有人再在乎什么帝国改革,对于图林根危机的议题也无人再去谈论,只有洛林、阿尔萨斯、科隆等几个西部诸侯仍留在会场等待进一步商讨帝国常备军的细节问题,很显然明年已不会再有诸侯前来纽伦堡开会了,他们要自己解决纠纷。
                (奥地利威望-25 纽伦堡帝国会议不再召开 皇帝仍可就帝国常备军改革发起议会 选帝侯继承危机爆发 对其他相关事件产生重大影响)
                (帝国援军【4民兵团 4步兵团 4骑兵团】正赶赴维也纳 奥地利财政+20万 奥地利陆军士气+5)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0楼2019-06-21 16:02
                回复
                  【那不勒斯贵族议会召开】
                  两西西里王国的首都在西西里岛的叙拉古,但作为取代三级会议成为国家权利中心之一的贵族议会却在那不勒斯,这是两西西里国内糟糕局势的最佳写照,贵族们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信任给到他们的国王。
                  在两西西里内战结束和权利法案颁布之后,两西西里王国在大体上重回平静,但随着传统郡主制度的瓦解,重新构建起来的二元体制极不稳定,在权利的界限上国王和贵族间彼此争夺,并互相试探着彼此的底线。在草拟一部宪法的问题上,贵族们与国王加百列一世意见一致,但在围绕越法行权和解散议会的权利问题,双方没有丝毫共同语言可言,随着国际局势对加百列一世愈发不利,教皇英诺森十二世更拒绝为其加冕,贵族们没有任何提前告知的便在那不勒斯召开了议会,这似乎是对贵族们保有自行召开和解散议会之权利的一次重大宣告,由于贵族们对国王全无信任,对两西西里哈布斯堡王室新仇旧恨不在少数,故当只有莫里塞伯爵等劝谏会贵族同国王商议时,大贵族们仍趋向于向国王商议妥协,但加百列一世要得太多而愿意妥协得太少,当贵族们聚在一起时,他们便立刻意识到国王的权势虚弱不堪,其支持者更是寥寥无几,一些胆大的贵族公开宣扬到“应该让国王陛下想清楚自己是何处境”,那不勒斯贵族议会自行通过了《王权纲领》,纲领规定那不勒斯王国属于那不勒斯贵族,西西里王国属于西西里贵族,贵族授权国王代为管理国家,如果国王不能充分代表贵族阶级的利益,贵族议会保有罢免和选举国王的权利;立法权属于贵族议会,无须国王批准;贵族议会自行召开、换届、闭会,除向国王报告议会决议外无须国王之许可,国王无权解散贵族议会,无权要求贵族议会闭会、换届;任何时候国王不得越法行权;未经贵族议会许可,国王不得逾越法律逮捕贵族、没收财产、取消特权、干预贵族继承;贵族领地为贵族私有财产,不对国王负责,国王不得越过贵族议会在贵族领地征兆士兵、征收赋税、派遣官吏、进驻军队;贵族议会对外代表两西西里王国,由全国贵族(含教士)选举,对全国贵族负责,不对国王保有义务和责任;贵族议会保有选举法官、解释律法之权利,任何人不得逾越法律行事。那不勒斯贵族议会通过的王权纲领将加百列一世构想的宪法蓝本击得粉碎,很显然加百列一世低估了贵族们的态度竟如此强硬,当然的他也低估了自己的糟糕处境实在没什么和贵族们要价的资本,当消息传来时加百列一世对此破口大骂但却无可奈何,叙拉古市长维克多·西维利极力劝说加百列一世在叙拉古召开三级会议来钳制贵族议会的决议,只要能争取到市民和教士阶级的支持,那么一切还有回旋的余地,而要争取教士阶级的支持,就首先必须取得罗马教廷的认可,虽然加百列一世对维克多市长的建议犹豫再三,但取得教宗承认却也是当务之急,于是乎加百列一世暂时没有理睬贵族们强硬通过的王权纲领,而是亲自启程前往罗马觐见教宗英诺森十二世,然跋山涉水之后却未能与教宗会面,英诺森十二世早已前往法国,并且短期内不会返回,在滞留圣彼得大教堂之际,国内局势已经愈发糟糕,贵族们自行兑现王权纲领的条例,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回旋的余地越来越小,而法国爆发的饥荒也开始影响到两西西里国内,虽然目前影响还不明显,但对大多数贫民来说今年的冬天或许不会好过,而国政劝谏会的普利亚公爵和莫里塞伯爵又丝毫不支持国王的立场,如果不能取得教皇的认可,那么传统贵族和教士阶级也断然不会认可加百列一世的统治合法性,一桩桩一件件都使得加百列一世焦头烂额,但当加百列一世灰头土脸的返回叙拉古途中时却好消息频传,阿梅迪奥二世的卑鄙和无耻被公之于众,萨伏伊王朝的丑恶面目已经路人皆知,加百列一世拒绝加入意大利邦国同盟的鲁莽行径一下子变成了富有先见之明的敏锐眼光,那些亲近萨伏伊王朝的贵族急于撇亲同阿梅迪奥二世的关系,那些抱怨加百列一世使两西西里自绝于意大利的人,此刻也不得不对国王的远见大加赞赏,而贵族们一致认为教宗冕下今年会将加百列一世开除教籍的预期也没有兑现,这使得贵族们之间的意见产生了分歧,给了加百列一世可乘之机。
                  (王权纲领通过 两西西里王权大幅下降 威望+20 恶名-5)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1楼2019-06-21 16:02
                  回复
                    亚平宁北部的风云骤变很快惊动欧洲各国,在这其中以法国利益关系最为深切,波旁王室已经连续收到来自威尼斯共和国和热那亚共和国请求保护的书信,若说威尼斯离法国遥远又与奥地利哈布斯堡交好,法国不便干涉,那么此刻热那亚人的请求便不得不直接进入法兰西御前会议的重点商讨范围之内,因为热那亚事关法兰西地缘和在意大利的利益,热那亚人在法国南部的投资对法国经济的助力也不容小觑,而阿梅迪奥二世同西班牙人眉来眼去的举措也已经使得法国王室不再相信萨伏伊王朝。在御前会议上,各派大臣争论不休,外交大臣巴鲁安力主法国通过外交途径予以干涉,但海洋派系的大臣几乎都反对此时去干涉国际事物,财政大臣让·加列一再强调法国国内的局势绝没有外交大臣巴鲁安说的那样平静,虽然反对王室的浪潮暂时平息,但宗教战争一触即发,一些诸侯也不知道还有些什么阴谋,此刻不应该冒险去走瓦卢瓦王朝的老路。御前会议连续召开七日未取得任何一致意见,第八日宰相兼陆军大臣拉法尔宣布临时解散御前会议并私下同路易十四会面,拉法尔摆出了他的计划:法国响应热那亚人民的请求,派遣军队从萨伏伊山口进入意大利前往热那亚,如果萨伏伊人胆敢阻拦,立刻令军队发起进攻,最多三个月的时间法国大军就能包围尚贝里迫使阿梅迪奥二世投降。拉法尔的计划非常有趣,但也显得相当激进,当路易十四担忧国际局势时,拉法尔反问路易十四:陛下,此刻除了一场对外战争外,还有什么能够团结国内不分崩离析呢?你敢把一切赌在宗教会议上吗?拉法尔的反问令路易十四陷入了沉默,一会儿之后路易又转为询问国际社会是否会干涉,法拉尔答道:天赐良机,规模可控。并在路易十四询问下一个问题前又补充道:教宗已答应革除阿梅迪奥二世教籍。当路易十四询问派谁去时,拉法尔意味深长的回答:让防范外敌的卢森堡公爵去。
                    (威尼斯共和国变为威尼斯公国 政体变为君主立宪制 议会变为四级议会 启用四级制度 成为反动主义的传播中心 陆军训练度+20 士气+20 获得4步兵团 2骑兵团在威尼托 同奥地利关系+30)
                    (萨伏伊不满飙升 陆军士气-20)
                    (法国在北意大利的影响力提高)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5楼2019-06-21 16:05
                    回复
                      【东欧选王·风云再起】
                      依靠军事力量和强人政治维持广袤帝国统治的约翰一世·索别斯基皇帝终于死在了讨伐异教徒的战场上,既然皇帝已经死了,那么根据东欧古老而久远的传统,当由贵族们齐聚华沙共推新王,由于对国内强势人物的不信任,东欧贵族总是近乎周期性的热衷于选举外国人士出任国王,以此保障黄金民主不受侵犯,而西欧王朝们也自然不会放过将自己的家族或代理人送往神圣东罗马帝国皇位上的机会,于是乎一场场勾心斗角便围绕着约翰一世的遗产展开了。
                      约翰一世去世的消息前脚传回华沙,她的王后玛丽亚·卡齐米日便迫不及待开始怂恿贵族们在自己的儿子中挑选一位继承皇位,为此玛利亚进行了许多贿赂,但国内的大贵族们早已厌恶了索别斯基家族的统治,而约翰三世的子嗣又缺乏令人称赞的才能,这使得玛利亚·卡齐米日延续索别斯基王朝的企图未能实现,其心心念念的摄政王位也被立陶宛贵族拥戴的基辅大公所夺去。虽然在另选皇帝而不是延续索别斯基王朝上贵族们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但究竟要选谁来坐这神圣东罗马帝国的皇位,却是谁也不服谁的事。除了意图染指皇位的国内势力外,时刻惦记着东罗马帝国皇位的西欧诸王朝纷纷推举出自己的候选人,萨克森选帝侯奥格尔格三世极力推荐由皈依天主教的韦庭王朝成员继位,而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则大力支持摩德纳公爵阿方索四世,联省共和国也在寻求能够保障自由贸易的候选人,而最为受到广泛支持的莫过于萨伏伊王朝的约瑟夫,除了萨伏伊王朝自身的支持外,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和摄政王本人也都予以其支持,而备受关注的法国波旁王朝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竟未支持任何候选人,这令两国的宫廷内部都感到十分诧异,而瑞典的瓦萨王朝正深陷内部纠纷暂时无暇推出候选人。
                      看上去萨伏伊的约瑟夫似乎呼声最高,但其最为重要的支持者·摄政王基辅大公却不得不面对莫斯科方面施加而来的与日俱增的压力,这终于使得摄政王兵行险着,并招致基辅大公国同俄罗斯贵族们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摄政王统治下的基辅大公国与诸多俄罗斯诸侯爆发战争,其支持的萨伏伊的约瑟夫也遭到了大半俄罗斯诸侯的反对,莫斯科普世大牧首鲍里斯·日尔诺夫斯基也在公开场合发表不相信约瑟夫的讲话,这为约瑟夫招致了半个帝国的厌恶。
                      (详细支持情况见图表)
                      (所有神圣东罗马帝国诸侯必须于下回合回应选王)
                      (英国、萨伏伊、萨克森、西班牙国际威望+10 对神圣东罗马帝国影响力提高)
                      (奥地利、法国、瑞典国际威望-10)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7楼2019-06-21 16:05
                      回复
                        【库尔兰重商主义】
                        库尔兰公国位于波罗的海南岸,属于神圣东罗马帝国的立陶宛大公国的下属公国,也是少有的拥有海上力量并参与过大航海时代的东欧国家,在雅各布公爵统治时期库尔兰公国经济繁荣、人口增长、贸易昌盛、制造业和农业也都相当发达,但是好景不长,在雅各布公爵统治的后期,波罗的海边的局势风云骤变,联省共和国的商业和经济力量席卷波罗的海沿岸,昔日称雄一时的汉萨同盟早已土崩瓦解,丹麦、瑞典和英国也纷纷败下阵来,荷兰人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并近乎垄断波罗的海贸易,这对所有的波罗的海国家都是一场灾难,库尔兰公国自然不能幸免,在雅各布公爵去世后,其继承人更加缺乏雄才大略和治理国家的能力,于是乎商业萎靡、经济凋敝、更时常被战争所波及。
                        但弗雷德里克·卡齐米日·凯特莱公爵并不想放任公国就此彻底衰落,他于近期采取了一系列的重振经济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来自于在西欧流行的重商主义,弗雷德里克公爵大幅提高了除丹麦之外的商品关税,并对库尔兰公国内的相关产业削减了税收并人为的引导国内资本向公国的优势产业聚集,这无疑带来了很好的效果,在公爵重点关照的冶金、伐木、燃料开采、金银器具加工等领域,得益于进口替代和大幅度的税收减免而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局面,这促使以首都米陶为中心的城市经济的繁荣,但在城市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之际,麻烦也接踵而至,由于公爵坚定的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国际资本开始大幅流出国境,来自于联省共和国和其他新汉萨同盟成员国的投资一转多年来的净流入而变为大幅净流出,这对极度缺乏资本的库尔兰公国来说是一个灾难,并必将对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同时公爵在里加自由市遭受天灾人祸之际大幅提高关税和采用进口替代政策无疑极大的激怒了里加和整个新汉萨同盟,可想而知的反制措施将接踵而至,对于新汉萨同盟在波罗的海压倒性的优势来说,公国的存在显得过于渺小,多位大臣已经上书公爵力荐公爵在施政上保持适当的张力和妥协的空间,不然恐将大祸临头。而在公国内部,公爵的政策同样招致许多麻烦,首当其冲便是公爵大幅度下调税收所带来的赤字问题,公爵毫无灵活性和适度性的对商业类和人头类税收进行大幅的削减,而企图依靠对非优势行业征税来弥补,但事实证明这是徒劳的,由于非优势行业本就面临极强的挑战和竞争,即使能够维持经营也几乎没有什么利润,随着公爵对这些勉强维持的产业进行更大幅度的盘剥,再加上国际资本的撤离和进出口贸易的萎靡,大量的家庭手工业趋于破产,国内稀缺的资本被人为的输送到部分优势产业上,这导致就业人口的减少和手工业家庭的破产,同时大量的商品借道丹麦涌入库尔兰公国,新汉萨同盟也借道里加向公国境内走私,这招致贸易平衡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同财政状况一样显著恶化,而在经济领域却形成一个又一个资本日趋集中化的产业,这些产业迅速的替代了海外进口并垄断了国内市场,由于库尔兰公国本身体量极小,无论是土地、人口还是财富,都无法与西欧国家相提并论,这致使进口替代的效果异常显著的迅速完成,但这或许只是一场灾难而无任何可喜可贺之处,在部分行业快速扩张,进而资本化、产业化和垄断化之时,是其他行业的凋敝和大量家庭手工业的破产,这些家庭手工业面临着无法进行任何融资、技术落后、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国外行会的打压,以及王室政府的疯狂盘剥,而在国内重点行业迅速饱和之际,资本被集中在部分优势产业,许许多多的产业富翁开始出现,这些富翁把持城市特权,变成一个又一个城市寡头,他们拥有惊人的财富,并通过贿赂和影响力延续他们的权势,但实际上他们的产品在国际上毫无竞争力,除了向丹麦进行为数不多的出口之外,我们的重商主义政策遭到了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关税反击,这使得迅速扩张开来的产业将很快遇到市场饱和的天花板,显而易见的整个公国的需求量还远远敌不过阿姆斯特丹一座城市,即使垄断了国内市场又有什么意义呢?
                        而在这场经济变革之中,唯一无利可图的便是贵族和农场主们,他们为公爵提供了大部分兵役和稳定的税收,但弗雷德里克公爵显然遗忘了是谁让他高坐于公爵之位上,由于王室财政日趋恶化,一些贵族开始警告公爵不要企图从他们那里拿走一分钱来补贴那些利欲熏心的商人。
                        (库尔兰公国收入大幅下降 不满大幅提高 经济提高(大幅抵扣) 关税收入提高 GNP增速大幅下降 反动主义狂潮开始传播)
                        (【2艘风帆战舰 4艘划桨战舰(1/3】)
                        (丹麦关税收入小幅提高)
                        (荷兰关税收入轻微下降)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8楼2019-06-21 16:05
                        回复
                          【反对重商主义的大旗·联省共和国的反制措施】
                          坐落于北海之侧的联省共和国是世界贸易的枢纽和核心,也是全球贸易真正的缔造者,作为掌握世界市场达一个世纪之久的荷兰人,是自由贸易思想的受益人和坚定的捍卫者,无论是雨果·格劳秀斯的海洋法著作还是论荷兰人参与东印度贸易的权利一书,都意味着荷兰人从独立战争以来就热情拥抱了自由贸易的传统,阿姆斯特丹和米德尔堡的大学是欧洲大陆自由贸易思想的前沿阵地和鼓吹中心,而深受这些思想影响的联省共和国高层也大多为自由贸易的支持者,并能够在捍卫自由贸易的国际环境上达成一致意见。
                          而丹麦王国和库尔兰公国联手采取的重商主义政策将他们的经济保护主义矛头直指联省共和国和新汉萨同盟,这已经激怒了荷兰商会和联省议会的代表们,联省议会的议员们通过一次郑重其事的会议来商讨应当采取何种反制措施,威廉三世执政官也以贵族代表的身份参与会议,然而面对诸省份提出的一系列意见,威廉三世都只愿意采取经济层面的行动,无论是海洋省份的还是内陆省份的,威廉三世不希望采取任何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升级的措施,这招致激进议员们的厌恶,尤其是在对提高对丹麦农产品关税的提案上,内陆省份议员和贵族议员难能可贵的联起手来企图胁迫荷兰省和泽兰省的联盟在农业关税问题上退让,然而威廉三世却意外的投下了反对票,这招致贵族和内陆省份的强烈不满,一位贵族议员在会议厅愤怒的对旁人说“他是忘记了是谁的支持让他高居于执政之位”,而上艾瑟尔省议员则安抚他道“奥兰治亲王是受了奸人的蒙蔽”,一边说着并一边对几位荷兰省议员指指点点,很显然威廉三世过去的所作所为已令长久以来支持奥兰治家族的贵族阶级和内陆省份的农场主们大失所望。而候补执政、威廉三世的继承人·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三世却不同,在一系列事态发生之时,腓特烈三世便公开发声支持新汉萨同盟的利益不可侵犯,并愿意为其提供军事保护。腓特烈三世的发声与威廉三世的意见显得截然不同,并为其在共和国农业省份和波罗的海内的新汉萨成员那里赢得赞许,如今已有多位市长和议员前往柏林寻求腓特烈三世的支持。
                          (丹麦、库尔兰关税收入小幅下降)
                          (联省共和国国内威望-10 沿海省份不满提高 内陆省份不满较大幅度提高 关税收入轻微提高 议会授权追加海军军费 议会授权采取针对特定对象的军事行动)
                          (勃兰登堡威望+15 在联省共和国内陆省份影响力提高 同新汉萨同盟成员国关系提高)
                          (其他影响)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9楼2019-06-21 16:06
                          回复
                            【匈牙利勒令】
                            乔治·冯·奥尔登堡在佩斯加冕圣斯蒂芬王冠的那一刻,标志着大匈牙利王国终于得以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的控制而赢得独立,然实际上为人所知的是崭新的大匈牙利王国并不像国王和其大臣宣扬的那般美好,它虽然摆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控制却又不得不受到奥斯曼异教徒的摆布,所幸的是无论是奥尔登堡王朝还是归正宗教徒亦或者东正教会都同奥斯曼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使得奥斯曼人在踏过匈牙利时并没有更加格外的野蛮,当然通敌叛国的天主教徒们除外。
                            1692年,崭新的大匈牙利王国诞生,康斯坦丁尼耶的国务会议迫不及待的想要确立与这个新国度的关系,毕竟乔治·冯·奥尔登堡已在佩斯加冕为王,如果康斯坦丁尼耶在两国的外交关系上处理不当,那么将可能扩大为一场国际危机,这会给四面树敌的帝国带来灾难。所幸的是会谈相当成功,由于乔治在决定前往佩斯之前已对科普鲁律二世的要求有了大致了解,康斯坦丁尼耶国务会议也没有追加什么其他过分的要求,面对匈牙利勒令的种种要求,乔治都一一允诺下来,根据匈牙利勒令的条约,大匈牙利王国拥有独立管理国内事务的权利;奥斯曼帝国的代表可以在王国会议上发言,但无权干涉大匈牙利内政;在对外关系上,应与康斯坦丁尼耶的代表协商;奥斯曼帝国有权在匈牙利驻军,但具体驻扎地址应征得大匈牙利王国同意。
                            乔治·冯·奥尔登堡在佩斯加冕为大匈牙利王国国王极大的激怒了利奥波德一世和霍夫堡宫,因为利奥波德一世是现任国王并受到贵族们的拥戴,但奥斯曼人强行挑拨宗教矛盾利用新教贵族对天主教的不满,并一手炮制了一个满是新教徒和东正教徒的三级议会来罢免利奥波德一世的王位,这被所有的天主教国家大加指责,几乎所有的天主教徒和传统主义者也都拒绝承认乔治的王位合法性,但乔治的特殊背景和奥斯曼帝国同新教国家的暧昧关系却使得其在新教国家内得到了支持,乔治甚至不惜改宗归正宗来团结国内人民争取国际支持,而尤其是在英国和丹麦,乔治都广泛动用了他的人脉关系来为自己争取支持,这使得乔治和他的大匈牙利王国在国际关系中处于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地位。
                            在匈牙利国内,由于乔治改宗归正宗,并重用当地长老会长老主持国家事务,在匈牙利宗教割裂的大背景下此举为国王赢得了新教徒们的坚定支持,同时乔治向君士坦丁堡普世大牧首献礼的举动也得到了大牧首的积极回应,而在佩斯三级会议上新教徒和东正教徒更是“平分”全部席位,在王室政府内部的权利结构上上诉情况也一般无二,乔治因而享有大匈牙利新教徒和东正教徒的保卫者之称号。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新教徒都支持乔治的统治,特兰西瓦尼亚就是其中一个例外,由于波斯尼亚条约导致特兰西瓦尼亚公爵对奥斯曼帝国非常痛恨,而乔治所统治的大匈牙利王国同奥斯曼帝国站在一起,自然也便就是一丘之貉,于是乎在乔治加冕为王之时公爵便霍然出现在缺席封臣之列。在乔治加冕之后,为了增加自己的统治基础增强王国的实力,乔治对公爵可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甚至缺席宣布公爵家族将世袭担任大匈牙利王国首相,科普鲁律二世大维齐尔也连连去信威逼利诱,并将波斯尼亚条约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已被诛杀的苏丹身上,进而摇身一变成为替公爵诛杀仇人的有恩之人,这终于使得公爵的意志发生了动摇,当某一天奥斯曼人意外的没有发起攻击时,整个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战斗出乎预料的停止了,没有人对此发表任何声明。
                            (大匈牙利王国威望+10 财政+10万 不满下降 稳定提高 【征兵计划:5步兵团 5骑兵团(1/3】 分论点警告)
                            (奥斯曼帝国在大匈牙利王国影响力提高 补给效率提高 分论点警告)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10楼2019-06-21 16:07
                            回复
                              【重掌权柄】
                              在联合摩洛哥苏丹伊斯梅尔一同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突尼斯贝伊马哈茂德在同效忠康斯坦丁尼耶的阿尔及尔禁卫军作战中遭到了失败,其本人也在合约中遭到囚禁,突尼斯国政会议和雅内萨里都急于推出一个替罪羊,这使得马哈茂德在国内逐渐丧失了权势,但没过几年却出现了峰回路转的机会,康斯坦丁尼耶掀起的吉哈德圣战很快传播到北非,科普鲁律二世大维齐尔急于在北非寻求盟友,但康斯坦丁尼耶在突尼斯国内很难有足够的影响力来将这个国家拖入战场,于是乎马哈茂德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科普鲁律二世大维齐尔以帝国苏丹的名义宣布赦免马哈茂德的罪责并授予其统治突尼斯的权利,由于突尼斯在名义上仍是奥斯曼帝国的臣属国,马哈茂德终于被释放出来,并借助科普鲁律二世的支持和旧有的势力重掌权柄,而作为对“宗主国”的回报,马哈茂德也将这个国家拖入到吉哈德圣战的大潮中,并参与了对天主教徒堡垒的围攻,由于突尼斯的海洋事业和造船业严重衰退,马哈茂德还投资修建大型的国营造船厂,重振突尼斯海洋事业的雄心昭然若揭。
                              (突尼斯国内威望+20 不满下降 财政-10万 国营造船厂修建中)
                              (奥斯曼帝国在突尼斯影响力提高 同突尼斯关系+20)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13楼2019-06-21 16: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