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
我以我的浅见寡闻以为:昊天上帝应该认同天之大道!道才是至高无上的,昊天上帝是道的代理者。道有自然之道,有社会之道。自然之道是自然规律,是科学规律,社会之道是历史发展规律,是人性定律。
关于道,我在《文艺大师必有一颗哲学家的头颅》一文中做过解释:道无处不在,不厚此,不薄彼,正所谓天地(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并非在人眼中,并非在人心中,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认识水平和眼界,还有难以克服的诸如偏见、嫉妒等人性缺陷,个人眼中的“道”是各式各样的,这并不是天之大道。
真正的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比如,儒家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温良恭俭让,这和西方的绅士精神,佛陀的慈悲情怀都是有共通之处的,这个共通的东西,也就是各文明体的“交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天之大道。
世界的纷争恰恰是人们都自以为是地将一己之道当做天之大道。比如伊斯兰恐怖分子,他们将《可兰经》的说教当成天道,妄图以铁和血的手段取代天道。面对这种情况,为了维护仁爱宽容的天之大道(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需求),人类必须要奋起抗争,必要的时候应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以暴力对待暴力。不要惧怕这种说辞,因为这是在替天行道,符合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需求,是正义的。
道有两个特性,一,道是唯一的;二,道是永恒的。
之所以说道是唯一的,从自然角度看,自然之道即是自然之规律,而自然规律是唯一的,无机世界和生物世界不存在超越自然规律的另一规律。社会之道也是如此。
道是永恒的,不变的,静止的。马列哲学强调世界的运动性,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要说,世界的静止才是绝对的,而运动是相对的。打个比方,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对仁的向往,对生命的尊重就从未过时过。孔子时代如此,现代亦如此;汉人如此,就连中东穆斯林百姓内心深处也是渴望的!可见,道是不以时间和空间为转移的,是静止不变的,永恒的。
道是天的运行法则,我们借用现代科技概念,姑且称之为规律。天是运动的,是阶段性的,每个阶段其物质运动主体和运动规律都互不相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天是运动不息的,一个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不能挽留时间的流逝!而作为天的运行法则,道,即规律却是一定的、绝对的、永恒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规律是静止不变的。因此,“规律”更恰当的称谓应该是“定律”。
天的领域广大繁多,且永远处于不断的运动过程中,这必然决定天的不同演变阶段,不同领域和范畴,其运动法则(即规律)也必不相同。因此,规律具有非一性,是多种多样的。某一规律要起作用,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条件,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否则这一规律就不会起作用。
规律是非一的,天的不同范畴和领域均适用不同的运动规律,但在众多规律中,必定有一些适用条件相对宽泛的定律。这些适用条件相对宽泛的规律往往具有相对普遍的价值,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类集团所共同推崇的价值,这便是道。
可见,道既是规律,又不是规律。规律是非一的,而道是唯一的。道来自规律,是众多规律中那些适用条件相对宽泛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适用于天的不同演变阶段和领域的“万能”定律。天正是从道这个永恒的起点开始不断曲折演化的。道是静止的、绝对的,天是变动的、相对的,但万变不离其宗。比如普遍存在于人类世界的人性定律——人类个体对仁和爱的认同,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由的向往,自人类世界脱离生物世界以来就从来没有过时过。孔子时代如此,现代亦如此;汉人如此,就连饱经伊斯兰恐吓的中东人民的内心深处也是这样,只不过他们压抑地很深,很深!
对生存、对人性美的诉求,对仁和爱的认同,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由的向往,这就是人性定律,是不以时间和人群为转移的天道!人类社会正是从这个点出发的,尽管期间会出现曲折,甚至迂回,但人性定律是人类的起点,也必将是人类的终点!!
所以,道是一个特指名词,不存在除此之外的所谓道。至于口语所谓的世道,魔道,皆为另一范畴的事物。
道是唯一的,因此理论上所有人对道的理解也应是相同的,但人因各种世俗限隔,很多人不能把握道,不能领悟道的真谛和精神,而把带有主观意志的东西当成道,因而往往堕入邪道、魔道之中。注意,邪道、魔道的“道”只是对非道的一种定义性叫法而已,并非道。(——《文艺大师必有一颗哲学家的头颅》文/李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