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更多继承阴柔、退隐、不争的一面,在《周易》是“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坤卦》),在《老子》是“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往低处流,滋润庄稼,告诫君主要模仿水之德,贵柔守雌,退隐不争,无为而无不为,造福于民,让利于民,类似佛家所言的“舍得”,物质的舍,换来精神的得,换来臣民对君主的拥护,换来政权的稳固,社会的和谐,故康有为说:“老子之学,只偷得半部《易经》”;老子从阴柔之道中感发出君人南面之术,庄子则从中感发出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庄子》言:“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以顺其自然为方法,追求逍遥自在,得尽天年。 更多内容请关注 “观哲学”共众号 “一起来捉阴阳鱼”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