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吧 关注:186,720贴子:965,616

【贺年·科普】餐桌上的鲨鱼,到底该不该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发微博,在鲨鱼吧也发过,身为鱼吧的小吧应该不定期冒个泡
祝大家猪年快乐,万事如意,希望年夜饭的餐桌上少一份鱼翅,让我们的海洋更加美丽
老婆镇楼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2-04 21:35回复
    今天,随着渔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海鲜种类出现在了我们的餐桌上,在我们享受着海洋带给我们的馈赠时,可曾考虑过,我们的口腹之欲,是否会引发物种灭绝和生态灾难?诚然,随着群众环保意识的增强,这个极为现实的问题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这之中,关于鲨鱼的问题无疑是最引人注目,同时也是最容易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一个问题。

    位于印度尼西亚南安由的鱼类市场,成千上万的鲨鱼尸体着实令人触目惊心
    自“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口号和姚明等众多明星对于物种保护的大力宣传,社会上对这一问题的反响正越来越大。一方面,鱼翅贸易等曾严重威胁鲨鱼种群的行为在舆论压力下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另一方面,一些所谓的“动保人士”对合法捕捞非保育小型鲨鱼物种的行为大加抨击,大肆宣传“一切捕捞鲨鱼的行为均为违法行为,都应当得到抵制”的错误观点,进而沉沦于疯狂的“极端动保主义”中无法自拔。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让大家能够看到言论背后的真相,我个人是支持动保事业的,但我支持的是理性动保,我所倡导的是“保护和合理利用鲨鱼资源”,这并不意味着我笼统的反对一切捕捞鲨鱼行为。我不反对食用鲨鱼,我反对的只是不合理的开发渔业资源,就此看来,如何实现鲨鱼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护鲨鱼种群的同时合理进行开发利用,这将是我们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厦门八市出售的大吻斜齿鲨,该物种属于非保育种,在东南沿海地区是非常常见的食用鱼


    IP属地:山东2楼2019-02-04 21:37
    回复
      提到鲨鱼的食用,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鱼翅。作为“海八珍”之一,鱼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关于鱼翅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成书于宋朝的《宋会要》,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鱼翅因其独特的口感而备受老饕们的追捧,但鱼翅本身并无特别之处,味道几乎全靠调料来把控,营养成分也仅与作为平民食材的猪蹄、鸡爪相近,且由于大型鲨鱼的营养级较高,诸如汞和甲基汞等有害物质在其体内往往会大量富集,故鱼翅不仅不具有特别的保健效果,相反大量食用还可能诱发因慢性食物中毒而引起的痴呆症和男性不育。更令人发指的是,鱼翅仅占整条鲨鱼质量的3%-5%,但其价值却远高于鲨鱼的其他部位,故渔民为了节省库存空间,有时仅会留存鱼翅,再将剩余的部分重新抛回海中,这种极度残忍且浪费的行为直到近几年才被国际上所禁止,但部分地区仍存在少数取翅弃鲨行为。尽管目前绝大部分鲨鱼都是渔业兼捕的产物,但这并不妨碍其鱼翅流入贸易市场。

      食用鱼翅的历史最早见于宋朝,至明清时期演化成一种风尚,鱼翅被广泛用于宴席待客

      厦门中山路上的一家特产店,硕大的鱼翅被摆在了极为显眼的地方

      目前弃鲨取翅的残忍行为已经被国际上所禁止,但在少部分地区,这种现象依旧存在

      了解到鱼翅背后残忍的真相,你们还会想喝鱼翅汤吗?


      IP属地:山东3楼2019-02-04 21:38
      收起回复
        论文中提到市场出现频率最高的物种为大青鲨Prionace glauca,该物种在鱼翅贸易中所占比例高达17.3%,其鱼翅一般在市场上被称作“牙揀”。作为全球最为常见的大洋性鲨鱼之一,大青鲨经常会成为延绳钓的副获物,同时也是全球年产量最高的鲨鱼种类之一,据估计,每年约有10,000,000-20,000,000条大青鲨被人类捕获。相较于其他大洋性鲨鱼,大青鲨的繁殖能力较强,每胎最多可达到135尾幼体(平均每胎15-30尾),且性成熟年龄较早,雌性个体的性成熟年龄约为5-7龄,加上超强的适应能力,使得其种群数量相对于其他大洋性鲨鱼要更多。但由于过度捕捞所造成的影响,目前大青鲨的种群也正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威胁,目前IUCN对其种群的评估为NT。

        大青鲨Prionace glauca,NT,全球捕获量最大的大型鲨鱼之一,但近年来种群也有所下降

        香港地区鱼翅市场物种组成情况,可以看到大青鲨在其中占据17.3%,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IP属地:山东5楼2019-02-04 21:39
        回复
          出现频率排在“牙揀”后的是“春翅”,这类鱼翅的物种构成成分较为复杂,由包括短吻双髻鲨Sphyrna media、长吻双髻鲨Sphyrna corona、小眼双髻鲨Sphyrna tudes、丁字双髻鲨Eusphyra blochii等7个隶属于双髻鲨属和丁字双髻鲨属的物种构成。但其中占比最重的当属路氏双髻鲨Sphyrna lewini和锤头双髻鲨Sphyrna zygaena,两个物种的合计占比达鱼翅贸易总量的4.4%,这两个物种均为过度捕捞的重点受害者,在大西洋海域,路氏双髻鲨的种群数量在过去的30年内下降了超过95%,锤头双髻鲨在全球各海域的种群数量也呈下降趋势,目前IUCN对路氏双髻鲨种群的评估为EN,对锤头双髻鲨种群的评估为VU,且两者均已于2013年被列入《CITES Ⅱ》当中。同年被列入其中的还包括体型最大的双髻鲨——无沟双髻鲨Sphyrnamokarran,在市场该物种的鱼翅也被称为“骨片”,“骨片”相较于“春翅”而言尺寸更大,颜色也更浅,但有时两者也会相互混淆。无沟双髻鲨现已被IUCN评估为EN,其种群目前正受到过度捕捞所带来的严重威胁,自1978年-2003年期间在印度洋海域下降了73%;在过去的25年内其在非洲西海岸的种群下降了80%;而在墨西哥湾,其种群数量自1990年来下降了近50%,相较于前两种大型双髻鲨而言,无沟双髻鲨的出现频率要低一些,仅占1.4%,但毫无疑问,这三种双髻鲨的种群目前均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路氏双髻鲨Sphyrna lewini,EN,《CITES Ⅱ》物种,常常成为近海渔业的兼捕产物
          无沟双髻鲨Sphyrna mokarran,EN,《CITES Ⅱ》物种,在各海区的种群数量正在锐减

          锤头双髻鲨Sphyrna zygaena,VU,《CITES Ⅱ》物种,其种群受过度捕捞影响正在锐减


          IP属地:山东6楼2019-02-04 21:40
          回复
            在所有真鲨属物种中,平滑真鲨Carcharhinus falciformis无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占比达3.5%,其鱼翅在市场上通常被称作“五羊”,在鱼翅贸易总量的排名中占到了第三名的地位。该物种曾经是最为常见的大洋性鲨鱼之一,但随着近些年来过度捕捞的影响,其种群在不同海域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根据联合国农业与粮食组织(FAO)的统计,平滑真鲨的捕捞量由2000年的11,680吨跌至2004年的4,358吨;在1950年-1990年期间,其中太平洋种群下降了约90%;在1986年-2005年期间,包括平滑真鲨在内的诸种大型真鲨种群在西北大西洋海域下降了85%,2016年,该物种被正式列入《CITES Ⅱ》当中。对于“五羊”的物种组成目前尚不明确,除平滑真鲨之外,包括白边真鲨Carcharhinus albimarginatus、黑边鳍真鲨Carcharhinus limbatus、短尾真鲨Carcharhinus brachyurus 、黑尾真鲨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s、直齿真鲨Carcharhinus brevipinna等在内的几个真鲨属物种有时也会出现在其中,相对而言,“五羊”可能是物种构成最为复杂的一类鱼翅。

            平滑真鲨Carcharhinus falciformis,VU,《CITES Ⅱ》物种,近年来种群受严重过度捕捞

            短尾真鲨Carcharhinus brachyurus,NT,近几年来其种群受过度捕捞影响正在逐渐衰退

            黑尾真鲨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s,NT,部分地区的种群因过度捕捞而有所减少
            白边真鲨Carcharhinus albimarginatus,VU,其种群因栖息地退化和过度捕捞而受到挑战

            香港鱼翅市场各种鱼翅的物种混淆情况,可以看到代表平滑真鲨的“五羊”构成最为复杂


            IP属地:山东7楼2019-02-04 21:41
            回复
              出现频率同样很高的还有在市场上被称作“青连”的尖吻鲭鲨Isurus oxyrinchus,该物种的出现率达2.7%(实际占比可能还要高),在部分商贩口中该物种的鱼翅也被称为“乌羊”,就发音来讲极易同被称作“五羊”的平滑真鲨翅混淆。尽管尚未列入保育物种的行列中,但尖吻鲭鲨的种群目前也正受到过度捕捞所带来的威胁,IUCN目前对其种群的评估为VU。研究发现,在“青连”中偶尔会混有少量长鳍鲭鲨Isurus paucus翅,尽管少部分商贩将长鳍鲭鲨翅单独归为一个类别,称作“青花”,但由于长鳍鲭鲨数量较少,因此多数商贩会将其同尖吻鲭鲨共同归为一类。

              尖吻鲭鲨Isurus oxyrinchus,VU,除了鱼翅外,该种的肉也是渔业捕捞的目标之一
              长鳍鲭鲨Isurus paucus,VU,尽管本种相当罕见,但偶尔也会出现在鱼翅市场上


              IP属地:山东8楼2019-02-04 21:41
              回复
                相较而言,三种长尾鲨所占的比例也不在少数,浅海长尾鲨Alopias pelagicus、大眼长尾鲨Alopias superciliosus及狐形长尾鲨Alopias vulpinus这三个物种在市场上被统称为“勿骨”,共计占总比例的2.3%。受过度捕捞带来的严重影响,目前三种长尾鲨的种群数量已大大减少,IUCN目前对这三个物种的种群评估均为VU,且已于2016年被正式列入《CITES Ⅱ》当中。部分情况下,“勿骨”中会混有少量长鳍鲭鲨翅,由于长鳍鲭鲨和长尾鲨的胸鳍和背鳍外观较相似,因此极容易造成混淆。

                浅海长尾鲨Alopias pelagicus,VU,《CITES Ⅱ》物种,其种群数量现正在逐渐下降
                大眼长尾鲨Alopias superciliosus,VU,《CITES Ⅱ》物种,经常见于远洋渔业渔获物中
                狐形长尾鲨Alopias vulpinus,VU,《CITES Ⅱ》物种,因其鱼翅和鱼肉而被捕捞


                IP属地:山东9楼2019-02-04 21:41
                回复
                  同样,被IUCN评估为VU的铅灰真鲨Carcharhinus plumbeus在鱼翅贸易总数上的占比也不在少数,达2.4%,该物种的鱼翅一般在市场上被称作“白青”。与其相似的还有“沙青”,是由NT的低鳍真鲨Carcharhinus leucas制成的,其占比数达2.2%。上述两个物种目前也受到了过度捕捞所带来的空前威胁,印太地区出产的“沙青”有时会混有少量的安汶真鲨Carcharhinus amboinensis翅;在墨西哥湾地区的出产物中则会混有部分佩氏真鲨Carcharhinus perezi翅。值得一提的是,论文中未提及的“蝶青”则可能是由现存的两种柠檬鲨——犁鳍柠檬鲨Negaprion acutidens和柠檬鲨Negaprion brevirostris制成的 。

                  铅灰真鲨Carcharhinus plumbeus,VU,因硕大的背鳍而备受青睐,目前正受过度捕捞威胁

                  低鳍真鲨Carcharhinus leucas,NT,现在正越来越多的成为近海渔业捕捞的副获物

                  佩氏真鲨Carcharhinus perezi,NT,其种群正受到过度捕捞和栖息地退化的双重威胁

                  柠檬鲨Negaprion brevirostris,NT,和佩氏真鲨一样,过度捕捞和栖息地消失对其威胁严重
                  犁鳍柠檬鲨Negaprion acutidens,VU,其种群目前受到的威胁与其近亲柠檬鲨相似


                  IP属地:山东10楼2019-02-04 21:42
                  回复
                    于2013年被正式列入《CITES Ⅱ》中的长鳍真鲨Carcharhinus longimanus在鱼翅贸易记录中占比仅有1.8%,同时由于其独特的外观而不宜与其他物种相混淆,其鱼翅在市场上被称作“流球”。长鳍真鲨曾一度是全球最为常见的大洋性鲨鱼之一,但近半个世纪以来该物种种群却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据估算,1992年-2000年间该物种在西北大西洋和中西大西洋地区的种群数量下降了70%;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研究数据表明,该物种在墨西哥湾地区的种群数量下降了99.3%;其位于中太平洋的种群更是达到了几近灭绝的地步,目前IUCN对其种群的评估为VU。

                    长鳍真鲨Carcharhinus longimanus,VU,《CITES Ⅱ》物种,其部分种群现在已几近灭绝


                    IP属地:山东11楼2019-02-04 21:42
                    回复
                      出现频率较少的物种还包括VU的灰真鲨Carcharhinus obscurus,该物种在交易市场上通常被称作“海虎”,其占比仅为1.4%。尽管已经很低,但考虑到其中可能混有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直翅真鲨Carcharhinus galapagensis翅,实际占比可能会低于这个数值。相比之下被称作“软沙”的鼬鲨Galeocerdo cuvier所占比重要更少,尽管目前IUCN对鼬鲨的评估为NT,但该物种在鱼翅市场上的出现率并不高,仅占鱼翅贸易总额的0.13%。毋庸置疑,目前这两个物种也受到了过度捕捞所带来的威胁,据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NMFS)于200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灰真鲨在美国东海岸的种群数量仅为1970年的15%-20%,其种群目前在西北大西洋和中西大西洋已岌岌可危;鼬鲨在各海区的种群数量也在逐年下降。有趣的是,在某些商贩口中,鼬鲨也被称作“海虎”(因鼬鲨体侧具有暗色斑纹,形似老虎,故也被俗称为虎鲨),因此可能存在部分鼬鲨翅被统计入“海虎”之中的情况。

                      灰真鲨Carcharhinus obscurus,VU,这种大型真鲨的鱼鳍偶尔也会出现在鱼翅市场中

                      直翅真鲨Carcharhinus galapagensis,NT,本种与灰真鲨亲缘关系较近,两者较易混淆

                      鼬鲨Galeocerdo cuvier,NT,现存体型最大的真鲨,其种群数量也因过度捕捞而减少


                      IP属地:山东12楼2019-02-04 21:44
                      回复
                        除上述在论文中所提到的几类鱼翅,还有一类我们在这里不得不提,这就是规格最高,尺寸最大的“天九”。能提供如此尺寸鱼翅的物种,除了现存体型最大的两种鲨鱼——鲸鲨Rhincodon typus和姥鲨Cetorhinus maximus外,恐怕没有什么其他的鲨鱼可以满足了。噬人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的鱼翅偶尔也会在贸易市场上流通,但有时商贩会故意隐瞒出售保育种鱼翅的事实,加之监管不力,导致非法交易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上面提到三个附录物种的种群现状,在下文中会有更加详细的介绍。由于“天九”等大尺寸鱼翅产量稀少,故一般仅作为“镇店之宝”,陈列在店面的显著位置做招牌,真正流入贸易市场的可谓少之又少。

                        烟台红利市场某店铺中悬挂的“天九”,作为招牌吸引顾客,目测可能是由鲸鲨鳍制成


                        IP属地:山东13楼2019-02-04 21:44
                        回复
                          通过这篇论文,我们不难发现,鱼翅市场上涉及到的许多物种都是受到《CITES》等国际公约的保育种。讽刺的是,在此篇论文初发布的时候,被列入《CITES》附录当中的鲨鱼物种仅有3种,如今,这个数字却上升到了12种,且仍在不断增加中。尽管如今鱼翅贸易已不再是造成鲨鱼种群大幅度下降的首要原因,但考虑到其中出现的那些保育物种,残忍的鱼翅贸易仍需要得到我们的抵制。

                          截止2016年,被列入《CITES》附录的软骨鱼类,其中包括12种鲨鱼


                          IP属地:山东14楼2019-02-04 21:44
                          回复
                            来了来了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2-04 21:46
                            回复
                              鱼翅作为一种奢侈品,似乎很少能够走进我们的视野之中。相较之下,鲨鱼肉则要普遍得多。但群众对鲨鱼肉的认知度往往远小于鱼翅,有些人甚至会认为鲨鱼肉是一种相当高级的食材。我曾在学校举行的美食拍卖活动中供应过鲨鱼排饭,但很多前来的同学却会不禁问上几句“鲨鱼不应该是保护动物吗?”“吃鲨鱼不是违法的吗?”,还有的同学认为鲨鱼肉是相当珍贵的食材,不惜花上高价尝一口,结果显而易见——我所在的摊位是整个美食拍卖活动中最火爆的一个。
                              但事实上,我用来制作鲨鱼排的原料,不过是几种常见的小型非保育类鲨鱼而已,从价格上讲也根本算不上什么高级食材。在很多人眼里,鲨鱼都应当是保护物种,更有甚者对一切捕捞鲨鱼的行为都持坚决的反对态度,甚至对合法捕捞非保育物种的行为大加抨击。在这里,我只想引用@刘氏子攀 的一句经典语录:“某些个人或组织大谈特谈保护鲨鱼时,是否知道这些市售常见鲨鱼种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这盘鲨鱼排饭是用非保育的日本半皱唇鲨制成的,合理食用非保育类鲨鱼,其实无可厚非
                              令人惋惜的是,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对动保事业毫不关心,他们只对“能不能吃”“好不好吃”之类的低级问题感兴趣。每当我在微博上发布非法捕捞鲸鲨、路氏双髻鲨等保育种的举报信息时,评论区中出现最多的莫过于一句“好吃吗?”,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海底两万里》中的叉鲸手尼德·兰,虽说“民以食为天”,但仅将一张嘴作为认知这个世界的工具,显然这是最为可笑而可悲的。若是我们评定这世间万物都以一个“吃”字来定夺时,我想,这无疑是最大的悲哀。
                              但我也不反对大家食用鲨鱼,正如@无穷小亮微博 在《海错图笔记2》序言中所说的一样:“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我对国人‘见啥吃啥’的习惯深恶痛绝,但对极端动物保护者也不敢苟同。我希望读者们拥有这样一种观点:人类应该合理利用海洋,而不是禁止利用海洋;人类应该合理吃海鲜,而不是禁止吃海鲜,更不是吃完海鲜后禁止别人介绍怎么合理吃海鲜。”对于那些非保育类的鲨鱼而言,亦应当是如此。


                              IP属地:山东17楼2019-02-04 21: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