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收藏的一张老明信片。根据这张着色老明信片上的英文注释,可知这是上海著名的南京东路河南中路口。如今很多到上海的游客会从外滩南京路的和平饭店门前一路向西,行至该路口,就能走上南京路步行街,于是这个路口就成了游客打卡拍照的热闹地方。而在百多年前,此处还被叫作公共租界抛球场,是这样的场景:路中间是有轨电车靠站处,有人正在等车来。一幢占据东北街角显著位置的建筑静静观望着路口人来人往。建筑门面上十分招摇地打出名号:亨达利钟表总公司。建筑临南京路一边有造型别致的钟“探出脑袋”,告诉人们这里是钟表店,此刻正是闲适的午后12点40分。
这家亨达利钟表总公司是上海钟表业的元老。关于其创始人及创始年代有不同的说法。薛理勇在所编撰的《上海掌故大辞典》里说,1864年原在瑞士商行——有威洋行任职的德国人(一说法国人)弗拉德(L.Vrard)在江西路创办了一家由他名字命名的公司,主要经营瑞士钟表进口业务,兼营百货。1891年Vrard公司被原公司职员亨利.西伦(H.Sillem)和雷达利(A.Laidrich)接盘,公司外文名字照旧,另外取这两位先生中文译名当中的字组合成公司中文名,就是“亨达利”,公司迁至南京路河南路口,也就是明信片上所显示的位置,公司主营钟表和钟表修理。1906年,公司被德国侨民霍普(Hope)兄弟接盘,外文名改成HOPE BROTHERS & CO.,中文名仍为“亨达利”。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霍普兄弟回国参战阵亡。后来该公司大部分产业被宁波人孙梅堂收买下来。
再来说说“亨达利”另一个创业史版本。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中华老字号》第一册(上海)记录,“亨达利”创始人为法国商人霍普,1864年在洋泾浜三茅阁桥(今延安东路河南中路口)开设霍普兄弟公司(HOPE BROTHERS & CO.),并起中文名“亨达利洋行”,取其亨通、发达、盈利之义,公司销售进口商品,还可代向国外定货,据说溥仪结婚时用的镜台也是通过亨达利定制的。19世纪末,德商礼和洋行收买了亨达利,上世纪初迁到明信片上显示的地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礼和洋行担心德、英交战带来麻烦,将商店转让给虞芗山和孙梅堂。虞芗山是颜料巨商,孙梅堂是美华利钟表行创始人孙廷源之子,其时已是美华利负责人,亨达利的经营权实际由孙梅堂操持,经营方向也渐偏重钟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虞芗山将自己名下的亨达利股份折价让予孙梅堂,1917年亨达利成为美华利集团最主要的钟表专业商店,更名为亨达利钟表总公司。另查《上海市黄浦区地名志》,其中关于亨达利的来历大致也是如此描述。至于如今网络上各类“知道”“百科”中凡谈及亨达利,多引用此说法。
两种说法出入之处不少,不过有几点还是较一致的,比如创始时间1864年,在南京东路772号亨达利现址门前有一块牌子也标注着亨达利始创于1864年。又比如两位关键人物:霍普、孙梅堂。霍普究竟是法国人还是德国人说法不一,而孙梅堂的身份就明白得多了。他1902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接手其父孙廷源经营的上海美华利钟表行。美华利钟表素以做工考究、制作精美而著称,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曾获金质奖章,闻名上海滩。此外,孙梅堂从洋商手中接盘亨达利的原因也比较一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是相当残酷的,同时却也在“洗牌”中提供了这样一个“机遇”。
话说孙梅堂接盘后,考虑到亨达利这块牌子已被人们接受,因此一楼仍然以亨达利的名义对外营业,门口的店招也仍然是“亨达利”,楼上则作为美华利钟表行的营业和办公点,因此在这张明信片上可以看到,建筑临南京路一边二楼的几个窗口同时有“美华利”和“亨达利”的招牌。同时,在接盘之初,霍普兄弟的名头也还在,所以从这张明信片上建筑临南京路一边的“腰部”还能清晰地看到HOPE BROTHERS & CO.字样,估计明信片的成像时间正是1917年或1918年孙梅堂接盘之初,街角二楼窗口有位身着长衫的男子正向外观望,不知可就是老板孙梅堂本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马克和法朗纷纷贬值,孙梅堂利用亨达利与洋商的特殊关系,低价购进手表数万只在上海销售,获利极大。再加上美华利多个门店批零兼营,左右逢源,孙梅堂得了上海“钟表大王”的外号。孙梅堂很有眼光,不仅卖表,更提出“货真价实树信誉,精工修理促营业”方针,售出商品凭保单负责保用,给顾客以良好的印象。因此,虽说亨达利售价不便宜,但人们就认它这个牌子。1937年“八一三”事变,孙梅堂在闸北的美华利厂房全部被毁,美华利损失惨重,此后一蹶不振而至歇业;亨达利也是一波三折,勉力撑持。1949年上海解放,亨达利获得新生,成为主营钟表的专业商店。明信片上这幢大楼在2006年6月25日被全部拆除,现在这个转角处是新世界大丸百货。至于亨达利这个老字号,始终未曾退出南京路,如今位于南京东路772号。
再说段亨达利与亨得利的口水仗。“达”与“得”一字之差,看似“兄弟俩”,实则却是两家本不相关的钟表店。亨得利创始人王光祖本是定海的一个裁缝,因生意不佳,到上海跑码头做起行商生意。捞到第一桶金后,1874年在宁波开起钟表修理店。1915年,王光祖和人集资在镇江开了家钟表眼镜商店,专卖进口钟表,取名“亨得利”,寓意“万事亨通得利”,生意颇为兴隆。之后王光祖便把生意做到了上海,在广东路开设亨得利钟表行。结果亨得利与亨达利因名字过于相近,经营的又同是钟表,打起了官司,还拉开了多年的广告“龙虎斗”。亨达利甚至花重金在沪宁、沪杭铁路沿线铺天盖地打广告,尤其突出”达”字,暗示”得”字冒牌,自己才是真正的“钟表大王”。有意思的是,两家企业一边打官司,同时业绩都不错。建国后,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此后都成了国营企业,各有特色,各自发展,真就像“兄弟俩”了。
这家亨达利钟表总公司是上海钟表业的元老。关于其创始人及创始年代有不同的说法。薛理勇在所编撰的《上海掌故大辞典》里说,1864年原在瑞士商行——有威洋行任职的德国人(一说法国人)弗拉德(L.Vrard)在江西路创办了一家由他名字命名的公司,主要经营瑞士钟表进口业务,兼营百货。1891年Vrard公司被原公司职员亨利.西伦(H.Sillem)和雷达利(A.Laidrich)接盘,公司外文名字照旧,另外取这两位先生中文译名当中的字组合成公司中文名,就是“亨达利”,公司迁至南京路河南路口,也就是明信片上所显示的位置,公司主营钟表和钟表修理。1906年,公司被德国侨民霍普(Hope)兄弟接盘,外文名改成HOPE BROTHERS & CO.,中文名仍为“亨达利”。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霍普兄弟回国参战阵亡。后来该公司大部分产业被宁波人孙梅堂收买下来。
再来说说“亨达利”另一个创业史版本。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中华老字号》第一册(上海)记录,“亨达利”创始人为法国商人霍普,1864年在洋泾浜三茅阁桥(今延安东路河南中路口)开设霍普兄弟公司(HOPE BROTHERS & CO.),并起中文名“亨达利洋行”,取其亨通、发达、盈利之义,公司销售进口商品,还可代向国外定货,据说溥仪结婚时用的镜台也是通过亨达利定制的。19世纪末,德商礼和洋行收买了亨达利,上世纪初迁到明信片上显示的地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礼和洋行担心德、英交战带来麻烦,将商店转让给虞芗山和孙梅堂。虞芗山是颜料巨商,孙梅堂是美华利钟表行创始人孙廷源之子,其时已是美华利负责人,亨达利的经营权实际由孙梅堂操持,经营方向也渐偏重钟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虞芗山将自己名下的亨达利股份折价让予孙梅堂,1917年亨达利成为美华利集团最主要的钟表专业商店,更名为亨达利钟表总公司。另查《上海市黄浦区地名志》,其中关于亨达利的来历大致也是如此描述。至于如今网络上各类“知道”“百科”中凡谈及亨达利,多引用此说法。
两种说法出入之处不少,不过有几点还是较一致的,比如创始时间1864年,在南京东路772号亨达利现址门前有一块牌子也标注着亨达利始创于1864年。又比如两位关键人物:霍普、孙梅堂。霍普究竟是法国人还是德国人说法不一,而孙梅堂的身份就明白得多了。他1902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接手其父孙廷源经营的上海美华利钟表行。美华利钟表素以做工考究、制作精美而著称,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曾获金质奖章,闻名上海滩。此外,孙梅堂从洋商手中接盘亨达利的原因也比较一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是相当残酷的,同时却也在“洗牌”中提供了这样一个“机遇”。
话说孙梅堂接盘后,考虑到亨达利这块牌子已被人们接受,因此一楼仍然以亨达利的名义对外营业,门口的店招也仍然是“亨达利”,楼上则作为美华利钟表行的营业和办公点,因此在这张明信片上可以看到,建筑临南京路一边二楼的几个窗口同时有“美华利”和“亨达利”的招牌。同时,在接盘之初,霍普兄弟的名头也还在,所以从这张明信片上建筑临南京路一边的“腰部”还能清晰地看到HOPE BROTHERS & CO.字样,估计明信片的成像时间正是1917年或1918年孙梅堂接盘之初,街角二楼窗口有位身着长衫的男子正向外观望,不知可就是老板孙梅堂本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马克和法朗纷纷贬值,孙梅堂利用亨达利与洋商的特殊关系,低价购进手表数万只在上海销售,获利极大。再加上美华利多个门店批零兼营,左右逢源,孙梅堂得了上海“钟表大王”的外号。孙梅堂很有眼光,不仅卖表,更提出“货真价实树信誉,精工修理促营业”方针,售出商品凭保单负责保用,给顾客以良好的印象。因此,虽说亨达利售价不便宜,但人们就认它这个牌子。1937年“八一三”事变,孙梅堂在闸北的美华利厂房全部被毁,美华利损失惨重,此后一蹶不振而至歇业;亨达利也是一波三折,勉力撑持。1949年上海解放,亨达利获得新生,成为主营钟表的专业商店。明信片上这幢大楼在2006年6月25日被全部拆除,现在这个转角处是新世界大丸百货。至于亨达利这个老字号,始终未曾退出南京路,如今位于南京东路772号。
再说段亨达利与亨得利的口水仗。“达”与“得”一字之差,看似“兄弟俩”,实则却是两家本不相关的钟表店。亨得利创始人王光祖本是定海的一个裁缝,因生意不佳,到上海跑码头做起行商生意。捞到第一桶金后,1874年在宁波开起钟表修理店。1915年,王光祖和人集资在镇江开了家钟表眼镜商店,专卖进口钟表,取名“亨得利”,寓意“万事亨通得利”,生意颇为兴隆。之后王光祖便把生意做到了上海,在广东路开设亨得利钟表行。结果亨得利与亨达利因名字过于相近,经营的又同是钟表,打起了官司,还拉开了多年的广告“龙虎斗”。亨达利甚至花重金在沪宁、沪杭铁路沿线铺天盖地打广告,尤其突出”达”字,暗示”得”字冒牌,自己才是真正的“钟表大王”。有意思的是,两家企业一边打官司,同时业绩都不错。建国后,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此后都成了国营企业,各有特色,各自发展,真就像“兄弟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