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吧 关注:15,317贴子:139,996

明清时期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要发布声明:本次讲座内容是以我国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加上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因此从原创性上来说并非原创,只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引用,这里先做一下声明。
其次,因为地域上的变化,传统观念里的华北地区有大有小,我们这里讨论的华北区域的粮食结构主要以直隶(北直隶)、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为主,而陕西、绥远等地的部分并不在内,但不排除会少许介绍。
以下均为正文部分:
一、明清之前的华北地区粮食结构与农业情况
从隋唐到宋元时期,华北地区的粮食作物整体呈现出“粟米为主”,“麦作崛起”的趋势。即主要作物为粟米,而小大麦与小麦虽然大幅度崛起,但尚且无法占据主导地位。而到北宋中晚期,小麦在产量上已经能够与粟米相抗衡,但在种植区域上仍然不如粟米来的广泛。相比之下,华北地区的水稻种植则波动较大,由于水稻种植十分依赖农业工程与水利工程,并且对温度需求相对较高,因此往往随着气候波动与王朝重视程度而波动,呈现出周期性崛起与衰落的状态。其中在隋朝、唐永徽年间、开元年间、宋淳化、熙宁年间,金贞佑年间等都有相当不错的收成记录。当然,实际上水稻种植并不局限于这些时间段(因为我学习能力有限,并不了解所有的时间段,只能以我知道的部分介绍)。


IP属地:江苏1楼2019-01-12 18:27回复
    二、明清时期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情况
    (一)、麦
    明清时期的麦包括小麦、大麦、荞麦、穬(kuang)麦等,但后者三种在华北的种植面积相当之小,荞麦主要是作为灾后重建补种作物,剩下两种中大麦并不适口,穬麦则主要作为马料,种植面积也都不足,因此此处及以后所说的麦子主要是小麦。
    自明朝开始,一个与宋元不同的现象出现在了华北的农业之中,那就是小麦的种植范围空前提升,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均广泛种植。而其种植面积则由北向南逐渐扩大,在北直隶地区的小麦种植面积基本达到了30%左右,而山东也与此接近,山西与河南地区的小麦种植面积则相对更大,基本能够维持在50%左右。从税粮来看,明代的小麦种植大大提升了,无论是面积还是种植区域,都已经有了能够挑战粟米传统优势地位的能力。
    到了清代,小麦种植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但在所占田亩比例上,于明朝时期相比并没有特别大的质变。除山东地区小麦所占比例从30%提升到约50%甚至更高外,其余省份与明朝相比变化不大。
    纵观明清五百年,小麦的种植比重始终在不断提高,到了清朝后期,小麦的种植比重平均下来基本可以维持在50%以上。
    其次的特点是小麦在粮食结构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人们对小麦的种植特别重视,小麦也成为了首要的粮食作物(但不是食用作物)。
    第三点,是小麦的商品率大大提高。
    尽管小麦在明清时期的地位逐步提高,并取代了粟米成为了农业中的绝对核心,但值得注意的是,小麦始终不是华北人民的食用主粮。小麦种植比例的暴涨,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等相关法律的影响,因为原本征收实物而改收税银,结果强迫百姓不得不选择种植价位较高的小麦。也就是说广大农民主要种植的小麦并不是为了自己的食用,而是为了卖钱交税。明清两代,华北地区农民主要食用的还是粟米、豆类和各种杂粮。而宋应星等学者所介绍的“丞民粒食,小麦居半”的现象,其实是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的,市民们相对于农民更富裕一些,因此才能够做到食用小麦这种昂贵的粮食。
    (二)粟米
    粟米也是明清时期税收的主体,尤其是明朝的中前期,常常有夏税征麦,秋税征米的说法。这里的米就是粟米。有明一代,粟米都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直到晚明时期才在河南地区因小麦的崛起而与之差不多持平。
    而到了清代,粟米比例开始大幅度下降,一方面是前文介绍过的小麦种植的迅速崛起,另一方面则是各类新式作物的崛起(主体是高粱,辅以玉米、红薯等美洲新式作物)。其中对粟米威胁最大的主要是高粱,因为高粱具有很强的抗灾性,抗旱耐涝,抗寒,抗盐碱、而且还能提供各种用途,如酿酒、燃料、建筑材料等等。其实用性与抗灾能力相比于粟米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但总体而言,在明清时期的华北平原上。粟米的地位仍然相当重要。在这五百年间,粟米仍然承担了百姓尤其是农民的主体口粮地位,只不过在万历年间一条鞭法改革之前,粟米还是赋税的主体部分,而在此之后,价值更高的小麦渐渐承担了缴纳赋税的地位。


    IP属地:江苏2楼2019-01-12 18:33
    回复
      (三)高粱
      高粱在明早期时期的种植是十分稀少的,其具体来源我也不清楚。目前有海外来源说和本土来源说两种。就其种植而言,基本上可以说是明朝中期开始扩大的,一方面是明朝中期开始气候开始逐渐恶化,另一方面人口的不断增加迫使百姓需要寻找新的粮食来源。而高粱则脱颖而出。因为其对土壤的要求非常低,原本不能用于农业的土地也可以种植高粱,因此自明中晚期开始高粱便大幅度崛起,到了清朝中期,高粱已经在农业作物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比重。在山东地区可以达到20%左右。
      高粱在明朝中叶以前并不占主要地位,很多时候主要承担和荞麦接近的灾后补种的职能。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税收模式的改变和气候的变化,高粱渐渐提升了自己的地位。尤其是高粱的各种用途被开发之后,其地位则进一步大幅度提升。
      (四)水稻
      与前三者的广泛种植,持续发展不同。水稻在华北地区的种植呈现出了广泛分布、比重不高、依赖性强、仅作补充的四个特点。
      在明朝时期,水稻种植主要在北直隶与河南地区,北直隶地区的水稻种植主要依赖于政府政令式的推广、实验、倡导等,一旦政府缺乏支持,则面积便开始萎缩。而河南地区的水稻种植,则是因为地理因素而较为普遍。
      在种植上,清代的水稻种植与明朝较为接近,在直隶地区也是受政府政令式的影响居多。与明朝相同,君主和政府对于稻作的推广和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略有不同的是,清王朝推广稻作种植的更多的则是亲王与八旗贵族。如雍正在位时期,便下令由允祥亲王总理京畿水利,三年便试种水稻5600余顷。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晚清,如僧格林沁督兵天津备战期间也在当地推广水稻。同治年间崇厚也在天津实验稻作。但水稻在清朝时期华北各省的种植,主要还是在乾隆时期整顿华北水利之后,才有了进一步的扩大。
      但总体而言,明清时期的水稻种植始终难以占据主体地位,即使是在水稻发展最快的乾隆时期,水稻的比重也是很低的。尤其是到了嘉庆时期政府衰落,对水利工程难以维持,水稻种植也开始迅速缩水。
      (五)美洲作物(玉米与番薯)
      在明朝时期,玉米在中国起初是一种较为高档的食品,曾在金瓶梅里作为宴饮糕点出现。其在中国的推广与种植主要是清朝晚期,从乾隆时期开始逐渐推广,最终到光绪时期完成了扩散。但在整个明清时期,玉米的种植比例都是很低的,真正的扩大则要到民国时期了。
      相比于玉米的冷遇,番薯在中国则受到了巨大的欢迎。番薯在明朝便传入中国,在清朝早期已经传遍了江南福建等地,而在华北的推广主要还是在乾隆时期。番薯在中国华北的推广,主要是依靠官员、商人的主动推广与君主的努力。
      为了抵御自然灾害,乾隆一开始下令将番薯作为华北的备荒食品进行推广,下令由闽浙总督将甘薯种植方式推广至河南,再由河南巡抚推广至北方各省。其次,乾隆下令将农学家陆耀编纂的《甘薯录》推广华北,进行反复宣传和推广。甚至下诏选擅长种植番薯的商人陈世元亲赴河南教导种植。
      但总体而言,无论是玉米还是番薯,其出现都没有动摇小麦、粟米、高粱这三者的地位。玉米和番薯的出现,尤其是后者的出现,其实更大程度上是减弱了灾害对普通贫民的冲击。原本可能造成动乱的饥荒与灾害能够因为番薯而消弭。
      (六)总结
      总体而言,明清时期华北粮食结构的变化可以呈现出四点特征:
      1.小麦种植比重的提高与商品率提高
      2.粟米地位的降低与高粱的崛起
      3.美洲作物的推广与食物结构的新变化
      4.水稻种植始终呈现出点块分布,并极大的依赖于政策


      IP属地:江苏3楼2019-01-12 18:38
      回复
        三、华北粮食种植结构变迁原因
        (一)气候原因
        明清时期是中国经历的有一个小冰河时期,而且气候灾害频发。
        气候问题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华北作物呈现出了三大特点:
        1.传统旱作粮食结构持续稳固,
        2.抗灾害作物推广迅速,如高粱取代粟米,番薯和玉米的迅速扩展等。
        3.水稻种植发展缓慢,甚至在部分地区开始萎缩,原本在唐宋时期能够生产水稻的地区,许多在明中期以后便不再适合水稻种植。
        (二)人口因素
        尽管明朝的人口有一亿、一亿五千万、两亿等多种说法, 但到了晚清时期中国的人口已经有了四亿,即使明代人口选最大的两亿,到了清代人口也出现了翻倍的暴增。因此,人口数量的变化也是影响华北农业结构的重要因素。人口的迅速增加使得拓荒成为了谋生的必要手段,但优质耕地毕竟有限,在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华北地区的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便开始下滑。雍正二年华北人均耕地尚且有5.72亩,到了乾隆中期则仅有4.09亩,此时人地矛盾急剧扩大,土地开垦已经趋于饱和,因此问题相当严重。到了光绪时期,华北地区人均占有耕地已经不足4亩。
        这一情况加剧了开荒、移民的出现,而不断地开荒严重破坏了自然条件,华北地区的小范围灾害开始逐渐频繁。到了清朝晚期这种情况已经变得非常明显。
        明清五百年间,华北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发生水灾1300次,旱灾800次。频繁的水旱灾害严重影响了正常作物的种植,一方面频繁的水旱灾害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加剧,另一方面则不断在小范围的改变自然环境,这就促进了高粱、玉米、番薯的推广。
        (三)商业作物的推广
        这里主要有两种,棉花与烟草。这两种商业作物挤占了主粮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对华北地区的农业结构造成了一定影响,其中烟草种植在清代非常普遍,以至于君主不得不三番五次下令禁烟,即禁止烟草种植,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四)政府的推广
        这里政府的推广主要影响的便是番薯和水稻,因为前文中已经介绍了,因此也就不再重复了。


        IP属地:江苏4楼2019-01-12 18:42
        回复
          四、清华北粮食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
          第一,随着多种作物的引入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两年三熟制渐渐取代了一年一熟制(其中小麦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很多原本不种植冬小麦的地区在改种小麦后都改用了两年三熟制)
          第二,因为作物结构的变化,华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大大提高,能够满足更多的人口食用,并且也促进了商品化的发展。
          第三,我觉得这里应该把粮食商品化单独列一条。因为大量备荒作物的出现,导致了粮食商品化的迅速发展。因为高粱等作物在丰年一样可以高产,而在丰年中小麦粟米同样高产,就保证了农村之中剩余粮食的出现,这样就促进了农村酿酒产业的发展。乾隆甚至还专门下达了禁酒令,希望农民保住存粮以备灾荒,而不是吧粮食拿来酿酒喝掉。
          第四,改变了人们的日常饮食,由于番薯和高粱逐渐承担了部分粟米承担的口粮责任,因此明清时期农民的口粮呈现出粗粮化,营养价值开始呈现不足。但同样,由于备荒作物的广泛推广,农民的抗灾能力大幅度提升,加之清政府变相取消了人头税,因此清朝统治时期中国的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目。
          最后,高粱的出现促进了清朝水利工程的新发展。原本制作水利工程如河堤水坝等需要柳枝竹木,以及石块等材料,雍正以后全部改用高粱杆。大大压缩了水利工程的成本,之前所说的乾隆时期的水利工程兴建很可能与此有关。因为兴修水利、修补河堤等一系列工程的成本都大幅度降低了,所以在乾隆前期,中国在人口暴增的情况下,通过乾隆连续种田二十年的努力,还完成了人均耕地占有面积的正增长。


          IP属地:江苏5楼2019-01-12 18:45
          回复
            马克了先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1-12 18:49
            回复
              支持苏北凯撒的讲座!非常感谢!
              从观察这些结论我们可以看出,传统上的“雍正挣钱乾隆败家”的清史思路,在农业经济学上是站不住脚的。社会的经济活动是需要流通的,掠夺性税收并不代表这个国家的经济【好】,而是固化的【坏】。乾隆前期,在农业上的发展和进步,是离不开其中央政府的努力的,这是我的一些观点。
              再次感谢苏北王!
              我们希望老凯撒鲁尔海姆回来!
              我们希望老凯撒鲁尔海姆回来!
              就是那个武德充沛的,有武德!
              就是那个拿钉头锤的,钉头锤!


              IP属地:北京7楼2019-01-12 18:49
              回复
                深挖一下能解释好多社会问题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1-12 18:50
                收起回复
                  资瓷苏北王!


                  IP属地:云南9楼2019-01-12 19:20
                  收起回复
                    新号顶帖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1-12 19:21
                    回复
                      凯撒鲁尔海姆二世半胖!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1-12 19:28
                      回复
                        顶一个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1-12 19:28
                        回复
                          ③呼苏北凯撒半胖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1-12 19:41
                          回复
                            我们希望老凯撒鲁尔海姆回来!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1-13 01:15
                            回复
                              民以食为天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1-13 12: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