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DIY,平时零零星星的总能看到一些帖子,说什么大尖适用329、51;小尖,适用于616等等之类的。再看大量测评贴,许多都是在说写感、握持感,只是,这些感性的东西,因人、因时、因地而变化,随个人情绪波动而不同,顶多算是个人情绪宣泄,能起到的作用怕只是“种草”吧?我想,既然是玩,何不整的专业一点?国笔非首创,大多根据外笔衍变而来,那么,因其母体存在,想必当时的设计者们不是凭空想象,天马行空,总得有所节制才是。那其规律是什么呢?以暗尖笔尖为例,常见有人说,18.5、19.5、21.5,据我所测金星12k台笔、612a钢尖和长虹800金尖来看,并不完全吻合。而且,更重要的是,笔尖的直径不同。我在想,把所有暗尖笔尖尺寸全都测量一遍,制成表格,那么众多笔尖与笔舌、毛细的关系不就一目了然了?如果真的存在几个笔尖或毛细的标准,那么各零件的互换性就出来了。各笔种、系列之间混搭,玩起来岂不是爽?或者选一最舒服的笔杆,用优质材料定做一个兼容几大标准笔尖的总成套件,那么大家伙不停追逐,对其使用体验的爱与其劣质做工的恨的矛盾,不就迎刃而解了?当然,最悲观的情况就是,各笔厂设计真的个性十足,互不兼容,那就真得追求收藏的乐趣,而让“玩”的乐趣大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