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纪导读:思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心智更自由。某种程度上讲,你对心智的掌控程度,就决定了你对生活的幸福感
。本文分享几个技巧,帮助你更好地实现心智自由,找到满足感和幸福感。
1、5分钟给予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鸡汤:给予比接受更好。这是真的。近几十年来的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别人给予不求回报的馈赠,是让生活变得更明亮的最好方式。
沃顿商学院教授 Adam Grant
提出了一个“5分钟给予”的方法。他认为:每天只需要用5分钟时间,去帮助别人,不求任何回报,就能够为你带来持久而有效的幸福感。
如何践行“5分钟给予”呢?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社群,每天花5分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所学。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大概5-10分钟就可以了,简洁一些,门槛低一些,这样才能持久。
同样,如果你见到别人的分享,觉得对你有帮助、有价值,不妨给他一个反馈,告诉他:谢谢你,你的分享对我很有用。
这是一个双赢的做法,它可以带来一连串的良性循环,激发每个人的分享和交流。
2、关注焦点领域
史蒂芬·柯维认为,每个人生活中所关注的东西,都可以放到这两个圈里面:关注圈和影响圈。影响圈里的,是你所能施加干预、造成改变的内因;而关注圈里面的,是你只能被动接受,无法改变的外因。
在这个基础上,时间管理专家 Russel Bishop
又提出了“三同心圆分析”:他把我们工作上所有的障碍,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控制、影响和应对。
内环是控制,就是你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改变、操纵的;
中间是影响,就是你可以通过跟别人交涉,来间接达到和实现的;
外环是应对,就是你无法干预,只能想办法应对、减少风险和损失的。
如果你在生活中,能够控制好自己的关注焦点,不为那些无法改变、无法干预的事物操心,你会发现,许多压力都会烟消云散。
3、建立兴趣部落
建立一个兴趣部落,交流你们平时看到、想到的东西。既可以互相打气鼓劲,又能带来大量的新鲜刺激。
如果你们恰巧在不同行业,关注不同的领域,那就更有意思了。很多时候,这些不同领域的碎片碰撞起来,会产生很有价值的火花。
这跟第一点“5分钟给予”是紧密相连的 —— 你可以把这当成一个分享的渠道,通过这种方式,来建立你的社会联结和反馈。
试一试,拉个小群,每天聊聊自己的成长,互相打气鼓劲。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关注彼此。去深入理解,交流,互动和扶持成长。
4、学习新东西
INC的创始人 Marcel Schwantes
说:他每天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邀请一个人,请他喝咖啡,聊20分钟的时间,从他那里接触和学习全新的内容。
每天给自己半小时到一小时,看几页书,读几篇文章,最好是广泛涉猎,去接触不同领域的范式,了解它们在研究什么,如何研究,有什么成果。如果可以,试着从中去找出共性,把这些知识碎片联结起来,构成一张网。
它们会极大地拓宽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你会发现,许多你困惑已久的问题,其实在不同领域,可能早已有人做出过思考和探讨。
知识的本质是联结。更丰富的底面和基础,所建立起来的联结,也就更加立体和丰富。
5、1分钟复盘
我们每天都会消费大量的内容,但这些我们所消费的信息,没有被吸收、内化,反而占据着我们的认知资源,不断挤占着后台的缓存。
所以自己在消费内容的时候,时不时就会停下来,深呼吸,同时回想:刚刚这半个小时里,看了些什么?得到了什么?哪些对我是有价值的?我可以针对它们去做些什么?
用1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的思维做一番检视和整理。要注意的是:在这1分钟的回想里,最好闭上眼睛,不要再去接受任何新信息。同时,用有节奏的深呼吸(腹式呼吸),让自己的大脑平静下来,让思绪逐渐回到自己的掌控之中。
慢慢的,你会发现,你对大脑的掌控能力会越来越强,不再容易沉溺在刷新里面,你会清楚地注意到:自己正在做些什么,大脑是怎么想的,你应该怎么做。
同时,你的分心和焦虑情绪,也会得到缓解。你会重新找到久违的宁静。
希望这几个方法,能够帮助你在新的生活中,重新找回满足、愉悦感和幸福感。
来源:L先生说
编辑:新科奇品牌部
--END--
创新、共享、关爱、品质
世界源于新·科·奇
。本文分享几个技巧,帮助你更好地实现心智自由,找到满足感和幸福感。
1、5分钟给予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鸡汤:给予比接受更好。这是真的。近几十年来的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别人给予不求回报的馈赠,是让生活变得更明亮的最好方式。
沃顿商学院教授 Adam Grant
提出了一个“5分钟给予”的方法。他认为:每天只需要用5分钟时间,去帮助别人,不求任何回报,就能够为你带来持久而有效的幸福感。
如何践行“5分钟给予”呢?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社群,每天花5分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所学。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大概5-10分钟就可以了,简洁一些,门槛低一些,这样才能持久。
同样,如果你见到别人的分享,觉得对你有帮助、有价值,不妨给他一个反馈,告诉他:谢谢你,你的分享对我很有用。
这是一个双赢的做法,它可以带来一连串的良性循环,激发每个人的分享和交流。
2、关注焦点领域
史蒂芬·柯维认为,每个人生活中所关注的东西,都可以放到这两个圈里面:关注圈和影响圈。影响圈里的,是你所能施加干预、造成改变的内因;而关注圈里面的,是你只能被动接受,无法改变的外因。
在这个基础上,时间管理专家 Russel Bishop
又提出了“三同心圆分析”:他把我们工作上所有的障碍,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控制、影响和应对。
内环是控制,就是你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改变、操纵的;
中间是影响,就是你可以通过跟别人交涉,来间接达到和实现的;
外环是应对,就是你无法干预,只能想办法应对、减少风险和损失的。
如果你在生活中,能够控制好自己的关注焦点,不为那些无法改变、无法干预的事物操心,你会发现,许多压力都会烟消云散。
3、建立兴趣部落
建立一个兴趣部落,交流你们平时看到、想到的东西。既可以互相打气鼓劲,又能带来大量的新鲜刺激。
如果你们恰巧在不同行业,关注不同的领域,那就更有意思了。很多时候,这些不同领域的碎片碰撞起来,会产生很有价值的火花。
这跟第一点“5分钟给予”是紧密相连的 —— 你可以把这当成一个分享的渠道,通过这种方式,来建立你的社会联结和反馈。
试一试,拉个小群,每天聊聊自己的成长,互相打气鼓劲。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关注彼此。去深入理解,交流,互动和扶持成长。
4、学习新东西
INC的创始人 Marcel Schwantes
说:他每天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邀请一个人,请他喝咖啡,聊20分钟的时间,从他那里接触和学习全新的内容。
每天给自己半小时到一小时,看几页书,读几篇文章,最好是广泛涉猎,去接触不同领域的范式,了解它们在研究什么,如何研究,有什么成果。如果可以,试着从中去找出共性,把这些知识碎片联结起来,构成一张网。
它们会极大地拓宽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你会发现,许多你困惑已久的问题,其实在不同领域,可能早已有人做出过思考和探讨。
知识的本质是联结。更丰富的底面和基础,所建立起来的联结,也就更加立体和丰富。
5、1分钟复盘
我们每天都会消费大量的内容,但这些我们所消费的信息,没有被吸收、内化,反而占据着我们的认知资源,不断挤占着后台的缓存。
所以自己在消费内容的时候,时不时就会停下来,深呼吸,同时回想:刚刚这半个小时里,看了些什么?得到了什么?哪些对我是有价值的?我可以针对它们去做些什么?
用1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的思维做一番检视和整理。要注意的是:在这1分钟的回想里,最好闭上眼睛,不要再去接受任何新信息。同时,用有节奏的深呼吸(腹式呼吸),让自己的大脑平静下来,让思绪逐渐回到自己的掌控之中。
慢慢的,你会发现,你对大脑的掌控能力会越来越强,不再容易沉溺在刷新里面,你会清楚地注意到:自己正在做些什么,大脑是怎么想的,你应该怎么做。
同时,你的分心和焦虑情绪,也会得到缓解。你会重新找到久违的宁静。
希望这几个方法,能够帮助你在新的生活中,重新找回满足、愉悦感和幸福感。
来源:L先生说
编辑:新科奇品牌部
--END--
创新、共享、关爱、品质
世界源于新·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