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评价艺术家----从杨宝森是否大师说起
坛上对杨宝森能不能称作京剧大师,出现争论。还有争论张君秋能不能称作京剧大师者。各执一词,颇为热闹。基本焦点在如何看待他们的唱和其他技艺的关系。
说到“大师”,在京剧界,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标准。不像工艺美术大师,国家制定了明确评定标准;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也按比赛成绩评定大师、特级大师。所谓“京剧大师”,只是一种舆论(包括媒介舆论和戏迷舆论)说法。它既无“法”的意义,且往往受人们主观欣赏之偏好的影响。尽管如此,人们却又不能完全无视这种舆论影响的作用。
然而,当我们真正需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去评价一位艺术家的成就时,这类所谓的“大师”称号,就显得空泛苍白无力。承认某某是大师又如何,不承认某某是大师如何?喜欢的着迷的照样还是喜欢和着迷;不喜欢的不着迷的还是照样不喜欢不着迷。今天甚至不少戏迷对同一流派传承演员扬此抑彼,争个不休。说来说去,各人欣赏标准不一。
照此说来,只能任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乎!到也不是。我个人看法,不妨少一些这类关于“大师”的争论。认真地探讨点某位艺术家的艺术特点,它在京剧演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产生了什么影响,如何更好地继承前辈艺术家的精华。我觉得这更有意义。 (待续)
坛上对杨宝森能不能称作京剧大师,出现争论。还有争论张君秋能不能称作京剧大师者。各执一词,颇为热闹。基本焦点在如何看待他们的唱和其他技艺的关系。
说到“大师”,在京剧界,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标准。不像工艺美术大师,国家制定了明确评定标准;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也按比赛成绩评定大师、特级大师。所谓“京剧大师”,只是一种舆论(包括媒介舆论和戏迷舆论)说法。它既无“法”的意义,且往往受人们主观欣赏之偏好的影响。尽管如此,人们却又不能完全无视这种舆论影响的作用。
然而,当我们真正需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去评价一位艺术家的成就时,这类所谓的“大师”称号,就显得空泛苍白无力。承认某某是大师又如何,不承认某某是大师如何?喜欢的着迷的照样还是喜欢和着迷;不喜欢的不着迷的还是照样不喜欢不着迷。今天甚至不少戏迷对同一流派传承演员扬此抑彼,争个不休。说来说去,各人欣赏标准不一。
照此说来,只能任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乎!到也不是。我个人看法,不妨少一些这类关于“大师”的争论。认真地探讨点某位艺术家的艺术特点,它在京剧演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产生了什么影响,如何更好地继承前辈艺术家的精华。我觉得这更有意义。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