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吧 关注:3,980贴子:11,490
  • 1回复贴,共1

纳兰性德《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莫待此情成追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纳兰性德《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莫待此情成追忆
梁启超评论纳兰性德这首悼亡词为:“哀乐无常,情感热烈到十二分,刻画到十二分”,由此可见,梁启超对纳兰这首词的评价是十分高的,那么这首词到底好在哪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一番。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清·纳兰性德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这首《采桑子》全词共44个字,写作背景最难考究,有人说是凭吊知己,也有人说追忆往昔,但更多人认同悼亡一说。这首词的大意是:残更时分,燕子已在雕梁栖息,银白的月光散在墙上。由于夜色昏暗,分辨不清阵阵花香到底从何散发而来。这样的情景已成追忆,昔日的恋人,如今分隔两地,正如这零落鸳鸯一样。雨歇后透着微寒,十一年前的一幕幕情景仿佛梦一般,已然消失。
哀乐无常,情感热烈到十二分,刻画到十二分
词的开篇便提到谢家庭院,谢家庭院指的是谢灵运家,常用来指代贵族家园,也常指闺房。残更,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第五更称为残更。在这里纳兰隐喻当下的实景,可以看出纳兰是在回忆当初。下片“此情已自成追忆”,则是验证了上片是在追忆往昔。最后一句则是点明这段回忆的情形发生的时间十一年前。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谢家”的意象在很多诗词中都很常见,有人推断纳兰爱恋的这名女子姓谢,但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我想很多人不会这样认为。纳兰本出身高贵,用谢家自喻也是可以理解的。“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此句是纳兰引用元稹的《杂忆》的“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虽然仅仅改了一个字,其意却也和整首词相得益彰。元稹同样也是写悼亡诗的高手,其成就不在纳兰之下,元稹和纳兰一样也是多情之人,这首词便是元稹为爱心之人所作。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由景及情,上片写的景色,引发纳兰的情感,烘托出内心的追忆与怀念。此情已成追忆,无法挽回,只能独自无奈与哀伤。“此情已自成追忆”一句,让人不禁想起了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句,同样的情感爆发,只能独自守着回忆,了度余生。往事已如烟,悄然散去,了无踪迹。回忆如此美好,现实却又如此残酷,纳兰沉吟至此,忽觉雨夜后微凉,才渐渐清醒,意识到十一年前的情景如梦亦如幻。
整首词正如梁启超评价的那样:“哀怒无常,情感热烈到十二分,刻画到十二分”,华美动人,短短的四十四个字,充满着浓郁之美,将纳兰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表达的淋淋尽致。词中自然的辞藻,却描绘了一幅词人在独自无眠的静谧夜晚,思念佳人忆往昔的画面,略有一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感觉。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情太深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流年似水,十一年弹指一挥间,回首往事,恍如昨日,如梦亦如幻。平淡自然又意境迷离纳兰词,每一首都包含着无尽的惆怅。时间太短,情太深,不得与君共白首,留有相思在人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时,那人却在梦幻处。人生如梦,人死梦灭,留下活着的人,只剩相思度余生。
最后,莫待良人心已去,空留相思独自吟。遇见对的人就好好珍惜,失去的就莫去强求。
这首词就分享到这里了,对于这首词,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寄语:以诗词会友,共赏诗词之美,分享感悟,收获思想,欢迎关注。
文/阅而思而阅


1楼2018-12-23 21:45回复
    欢迎评论,探讨…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12-24 12: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