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来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大唐。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另外一种说法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特少。
================================================
因是特定的诗体 所以
接者需要注意 格式 此处为七言绝句
================================================
首起:
试问苍天吾何归,烽烟飘落满城灰。
江易山主无成规,欲辩圣明午门跪。
================================================
因是特定的诗体 所以
接者需要注意 格式 此处为七言绝句
================================================
首起:
试问苍天吾何归,烽烟飘落满城灰。
江易山主无成规,欲辩圣明午门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