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每当见到其它人好事临头,我们应当随喜。
·看见一部好车,随喜车主的一切功德。
·看到一栋漂亮的高楼,随喜高楼房主的所有功德。
·每当见到庄严的寺院,甚至是一张寺院的照片,也应当随喜,随喜施主、住持及建寺的僧众所积集的功德。这样一来,虽然你没有任何工夫筹款或建寺,也可以积集他们所造下的功德的一半或一半以上。
·还有随喜别人事业成功,造下自己成功的因。
·当别人好事临头或高兴的时候,随喜他们是菩萨行。菩萨致力于有情的安乐,所以每当有情安乐时,菩萨就非常欢喜。
·每当需要朋友的人找到朋友,需要房子、车子或其它东西的人如愿以偿时,都应当随喜。例如,见到有人坐在奔驰或其它昂贵的车子里时,应当随喜。这样,我们会积集大量的功德,而且一直都很快乐,因为免除掉嫉妒的恶业,那只会妨碍自己现在及未来的成功,包括成佛在内。
·见到有人高兴,或有好事临头,或在修行佛法,我们应当感到欢喜。应当像母亲见到钟爱的独子找到一百万元般高兴。
·教法中提到一个随喜的方法。思惟:「我实际上已经受了菩萨戒,幷承诺要解除众生的苦,带给他们安乐,令他们修行佛法幷积集功德。现在有情自己那一方面主动这么做,真是太妙了!」当我们见到别人修行佛法、成就证量,或仅仅是快乐的体验,都应当到高兴。
多多随喜,重视回向方法
回向是在完成善事之后,愿善事的功德如何成熟的一种发愿(与发愿的区别在于发愿是在作善事之前,回向则是在作善事之后),回向与不回向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为父母健康而诵咒后,若作回向,父母能得到这一功德,否则,父母并不能得到这一功德。而且在以后生起严重的嗔心和邪见之时,这些善根都会因此而长时不能感果,另外,回向的对象不同,所感的果也会有极大的差异。如果只为现世的一些利益如健康长寿、消灾免难、升官发财等回向,则所感的果极小,而且也只会成熟一次,要想所作的善根能恒久不灭,也有个殊胜的方法,即把功德回向无上菩提,这样所作的善根能恒久不灭,而且还会逐渐增上。若仍执着于世间利益的一些人可以这么观想:我在获得出世的功德甚至是无上佛果之后,何愁还得不到这些世间小利呢?诸佛菩萨的福报即已极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回向时发心应尽量广大。佛陀与祖师们关于回向的开示极多,如在小乘的戒律中,经常遇到佛陀亲口宣说的这个回向偈:「此布施善根,皆随逐饿鬼,消饿鬼恶身,得生善乐趣。」佛在《慧海请问经》中说:「譬如水滴落大海,大海未竭彼不尽,如是回向菩提善,未得菩提亦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