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常常听到关于母校的一些负面消息,闹得沸沸扬扬。本人从侦查专业毕业快一年半了,现在在公大读研,今天,在某个群里看到母校的消息,勾起了我对这个学校无限的回忆。
这次评估。可能就像筵席散去宾客回家,一切又都将回归于往常,该发生的依旧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任凭妄想也不会到来。利益相关方或多或少都实现了各自的利益,有人收获了政绩,有人收获了人脉,更多人只是在那种氛围中沾到了些许优越感。而正是这更多人,依旧要面对因前路未知的迷茫和焦虑,还要承受来自周边的压力和苦恼。那些冠冕堂皇的讲话似乎只能体现撰稿者的文采,但对于实际问题似乎于事无补。比如说,宿舍环境,就业状况,在朋友圈被点名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我对中警院有着深深的感情,因为我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美好的大学时光,结识一群可爱的室友和朋友,或许我们再也没有那个机会,回到那时候热火朝天的青春,也不再是以前不怕虎的初生牛犊了,我们总是被许多规矩束缚了手脚,但是曾一起并肩的经历,会让我们在以后的路上,知道热情是什么,知道梦想是什么,知道坚持梦想是什么。
又突然想起一些传道受业的老师们了。
S老师是我在进入大学后的专业课老师。或许以现在的标准来衡量,他在课堂上讲的很多东西都可能已经触碰到一些禁忌。而涉世未深的我们,特别是以我为代表的小年轻,也在他的影响下一度愤世嫉俗。但回忆起来,他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平常看到的事物,往往都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只有多角度的去看待它,才能最接近我们想要探寻的真相,懂得独立的理性思考,不迷信那些忽左忽右的说教。
Z1老师的存在让我始终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因为我就算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拿来看书做学问,都无法企及他的高度和厚度。没错,我有后悔,在学校的时候没有更好地让自己静下心来去读书去钻研,还是把大把的时间精力丢在那些毫无益处的事情上。当然,我也羡慕他生活的那个充满理想而没有那么多诱惑的八九十年代,让自己获得一个厚重的知识积淀。我常想,如果大学本科还可以再来一次,那我一定再多看一些书。
Z2老师是我认为的学校里最出色的青年教师,他对一切无论是学术还是现实问题都有透彻的洞见,而本人又是如此地宽厚无私。毕竟,无论是在这里还是在别的什么学校,能够几次三番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帮你修改文章再认真为你讲解修改原因的老师都是越来越少。而且他也一定会把最新最有用的知识传授给他的学生们,而不是拿着早就过时的讲义或者幻灯片或者视频来糊弄。
ZW老师是我的偶像。在我看来,他可以代表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拥有渊博知识、理想主义、人文精神以及对学生发自心底的爱,如果大家都能像他那么正直和敬业,学校一定会更好。
希望真正有理想有毅力的好学生能够遇到那些好老师。在他们的引导下,“专心增进知识,修养道德,锻炼身体。如有余暇,可以服务社会,担负指导平民的责任,预备将来解决中国的——现在不能解决的——大问题。”(1920年5月《新教育》第2卷第5期,蔡元培)
我记得我大一的时候,有同学说一点不想来这所学校,也记得有同学说高中的努力就为了这所学校。我呢,没有那么心向往之,也没有那么不情不愿,“既然如此”、“还挺好”、“那就去吧”……四年过后,某些当时拖着脚步来的同学现在依然金戈青甲,倒是当时满怀憧憬的我把肩章警服收藏封箱,继续执拗于象牙塔,不知道未来去往何方。村上春树说过“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眼前的风景已跟从前不一样。”不管做什么,没有人能一眼望到底,但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在改变我们的眼睛。四年来,我有失落过,但没有后悔过,相信很多人都是如此。title易逝,唯有成长,历久弥深。
这次评估我也不想说太多,因为有人说了很多,抱怨也好,希望也好。但是,中警院从来不乏优秀之辈,在面对所谓“艰难环境”的同时,也有一群人开创了精彩的人生。超级英雄亦为人,当没有了外力加持、超能护体,是否依然能做到逆风而起、不失英雄本色?一个自身坚硬的人穿上钢铁外衣才能所向无敌,否则就是小丑一般的外强中干。那些优秀的同学和校友,无一不是清醒且自强。是无数人的付出给了这件衣服重量,未来的自己对它是反哺还是反噬,自在心、自在行。
最后,祝福母校越来越好,我们大家都给它一点点时间,多一些宽容。
即便身处黑暗和深霾,我们始终相信日升云开雾将散,因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客观规律。而那时,擎火者将自由地奔跑,踏过地上散落的渣滓和碎片,向那光明的彼岸。
这次评估。可能就像筵席散去宾客回家,一切又都将回归于往常,该发生的依旧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任凭妄想也不会到来。利益相关方或多或少都实现了各自的利益,有人收获了政绩,有人收获了人脉,更多人只是在那种氛围中沾到了些许优越感。而正是这更多人,依旧要面对因前路未知的迷茫和焦虑,还要承受来自周边的压力和苦恼。那些冠冕堂皇的讲话似乎只能体现撰稿者的文采,但对于实际问题似乎于事无补。比如说,宿舍环境,就业状况,在朋友圈被点名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我对中警院有着深深的感情,因为我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美好的大学时光,结识一群可爱的室友和朋友,或许我们再也没有那个机会,回到那时候热火朝天的青春,也不再是以前不怕虎的初生牛犊了,我们总是被许多规矩束缚了手脚,但是曾一起并肩的经历,会让我们在以后的路上,知道热情是什么,知道梦想是什么,知道坚持梦想是什么。
又突然想起一些传道受业的老师们了。
S老师是我在进入大学后的专业课老师。或许以现在的标准来衡量,他在课堂上讲的很多东西都可能已经触碰到一些禁忌。而涉世未深的我们,特别是以我为代表的小年轻,也在他的影响下一度愤世嫉俗。但回忆起来,他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平常看到的事物,往往都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只有多角度的去看待它,才能最接近我们想要探寻的真相,懂得独立的理性思考,不迷信那些忽左忽右的说教。
Z1老师的存在让我始终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因为我就算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拿来看书做学问,都无法企及他的高度和厚度。没错,我有后悔,在学校的时候没有更好地让自己静下心来去读书去钻研,还是把大把的时间精力丢在那些毫无益处的事情上。当然,我也羡慕他生活的那个充满理想而没有那么多诱惑的八九十年代,让自己获得一个厚重的知识积淀。我常想,如果大学本科还可以再来一次,那我一定再多看一些书。
Z2老师是我认为的学校里最出色的青年教师,他对一切无论是学术还是现实问题都有透彻的洞见,而本人又是如此地宽厚无私。毕竟,无论是在这里还是在别的什么学校,能够几次三番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帮你修改文章再认真为你讲解修改原因的老师都是越来越少。而且他也一定会把最新最有用的知识传授给他的学生们,而不是拿着早就过时的讲义或者幻灯片或者视频来糊弄。
ZW老师是我的偶像。在我看来,他可以代表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拥有渊博知识、理想主义、人文精神以及对学生发自心底的爱,如果大家都能像他那么正直和敬业,学校一定会更好。
希望真正有理想有毅力的好学生能够遇到那些好老师。在他们的引导下,“专心增进知识,修养道德,锻炼身体。如有余暇,可以服务社会,担负指导平民的责任,预备将来解决中国的——现在不能解决的——大问题。”(1920年5月《新教育》第2卷第5期,蔡元培)
我记得我大一的时候,有同学说一点不想来这所学校,也记得有同学说高中的努力就为了这所学校。我呢,没有那么心向往之,也没有那么不情不愿,“既然如此”、“还挺好”、“那就去吧”……四年过后,某些当时拖着脚步来的同学现在依然金戈青甲,倒是当时满怀憧憬的我把肩章警服收藏封箱,继续执拗于象牙塔,不知道未来去往何方。村上春树说过“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眼前的风景已跟从前不一样。”不管做什么,没有人能一眼望到底,但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在改变我们的眼睛。四年来,我有失落过,但没有后悔过,相信很多人都是如此。title易逝,唯有成长,历久弥深。
这次评估我也不想说太多,因为有人说了很多,抱怨也好,希望也好。但是,中警院从来不乏优秀之辈,在面对所谓“艰难环境”的同时,也有一群人开创了精彩的人生。超级英雄亦为人,当没有了外力加持、超能护体,是否依然能做到逆风而起、不失英雄本色?一个自身坚硬的人穿上钢铁外衣才能所向无敌,否则就是小丑一般的外强中干。那些优秀的同学和校友,无一不是清醒且自强。是无数人的付出给了这件衣服重量,未来的自己对它是反哺还是反噬,自在心、自在行。
最后,祝福母校越来越好,我们大家都给它一点点时间,多一些宽容。
即便身处黑暗和深霾,我们始终相信日升云开雾将散,因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客观规律。而那时,擎火者将自由地奔跑,踏过地上散落的渣滓和碎片,向那光明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