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嫦娥三号”发射,
这次火箭设计入轨精度提高了30%以上。按照计划,“嫦娥四号”
经过26天的飞行,将软着陆至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从而完成“
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壮举。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着陆月面后将择机释放巡视器,对月球背面巡视区地貌、矿物组份、浅层结构进行探测,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嫦娥四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说。

▲ 嫦娥四号探测器巡视器(左)、着陆器(右)、中继星“鹊桥”(上)示意图
据悉,“嫦娥四号”还搭载了国际合作的载荷,开展月表环境探测等相关研究。

▲ logo“密集”的整流罩,尽显中国航天开放胸怀 (史啸 摄)
“无论是从工程意义还是科学意义上看,嫦娥四号任务都是2018年国际科学界最具看点的任务之一。作为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必将在中华民族的科技丰碑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说。
由于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无法直接实现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所以月球背面一直没有留下人类探测器的“脚印”。今年5月21日,一颗连通地月的
中继卫星“鹊桥”发射成功,随后于6月14日进入使命轨道,
为“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勘察提前架好了信息之桥。
▲ 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奔向月球示意图
执行此次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和嫦娥四号探测器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和五院抓总研制。本次发射是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4次发射,也是今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4次发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