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菌核病症状
桑椹菌核病包括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和小粒性菌核病。分别由子囊菌亚门的不同病原真菌引起,发病症状也存在一定差异。
①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果明显膨大呈畸形,花被及子房肿胀,呈乳白色或灰白色,挑破病果后散发出带酒精味的腐烂臭气,病果中心有一块黑色干硬的大菌核。湖南娄底地区桑椹菌核病发生以肥大性菌核病为主[1]。
②桑椹缩小性菌核。病果缩小,质地坚硬,灰白色,表面布有暗褐色细斑点,病椹内部形成黑色坚硬的菌核。
③桑椹小粒性菌核病。桑椹的各小果都可受侵染,病小果显著膨大突出,子房特别肥大,整个病椹呈灰黑色,在各病小果的子房内产生小型菌核。桑果易脱落。
发病规律
①气候条件。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易发生此病。在花果期如遇阴雨或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时,该病极可能大发生。
②栽培管理。地势低洼积水、栽植密度大、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的果桑园较易发病。③树龄。树龄和发病率成正相关,树龄越大,园地土壤中病原菌基数越高,发病越重。新栽果桑第1年一般不发病,第2年发病轻微,以后逐年增加。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一是冬季彻底清园,将枯枝落叶焚烧后结合施肥深埋,减少菌源基数,抑制来年病情。二是加强桑园管理,合理密植,及时整枝修剪和除草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栽植密度一般以6 000~7 500 株/hm2为好。三是在发病期人工摘除患病桑椹异地深埋或烧毁,以防病原菌传播。
②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应重视前期用药,掌握好用药时期。如在桑果发育期或发现病果时再用药,则为时已晚。第1次用药在萌芽前喷洒1~3 °Bé石硫合剂或用高锰酸钾2 000倍液对枝条及全园进行消毒。始花期至幼果期,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900~1 000倍交替喷雾,每隔7~10 d喷1次,均匀喷洒枝、叶、果、地面,连续4~5次即可;严格控制用药安全期,在桑果采收前20 d应停止喷药。
桑椹菌核病包括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和小粒性菌核病。分别由子囊菌亚门的不同病原真菌引起,发病症状也存在一定差异。
①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果明显膨大呈畸形,花被及子房肿胀,呈乳白色或灰白色,挑破病果后散发出带酒精味的腐烂臭气,病果中心有一块黑色干硬的大菌核。湖南娄底地区桑椹菌核病发生以肥大性菌核病为主[1]。
②桑椹缩小性菌核。病果缩小,质地坚硬,灰白色,表面布有暗褐色细斑点,病椹内部形成黑色坚硬的菌核。
③桑椹小粒性菌核病。桑椹的各小果都可受侵染,病小果显著膨大突出,子房特别肥大,整个病椹呈灰黑色,在各病小果的子房内产生小型菌核。桑果易脱落。
发病规律
①气候条件。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易发生此病。在花果期如遇阴雨或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时,该病极可能大发生。
②栽培管理。地势低洼积水、栽植密度大、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的果桑园较易发病。③树龄。树龄和发病率成正相关,树龄越大,园地土壤中病原菌基数越高,发病越重。新栽果桑第1年一般不发病,第2年发病轻微,以后逐年增加。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一是冬季彻底清园,将枯枝落叶焚烧后结合施肥深埋,减少菌源基数,抑制来年病情。二是加强桑园管理,合理密植,及时整枝修剪和除草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栽植密度一般以6 000~7 500 株/hm2为好。三是在发病期人工摘除患病桑椹异地深埋或烧毁,以防病原菌传播。
②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应重视前期用药,掌握好用药时期。如在桑果发育期或发现病果时再用药,则为时已晚。第1次用药在萌芽前喷洒1~3 °Bé石硫合剂或用高锰酸钾2 000倍液对枝条及全园进行消毒。始花期至幼果期,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900~1 000倍交替喷雾,每隔7~10 d喷1次,均匀喷洒枝、叶、果、地面,连续4~5次即可;严格控制用药安全期,在桑果采收前20 d应停止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