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3,400贴子:3,150,888

无量灯,灯心易手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唯是默契得(秘密中的秘密)


1楼2018-11-30 18:40回复
    慧即无相本心
    (解无学之意、一乘道、菩萨藏法门,,,)


    2楼2018-11-30 18:41
    回复
      第一章 唯是默契得
      第一节 凡夫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因为,认境为心是认贼为子。)


      3楼2018-11-30 18:41
      回复
        (一)异见是障是什么意思
        1、为什么异见是障?
        ⑴如来顶是圆见。亦无圆见。故不落圆边。
        ⑵如即无生。如即无灭。如即无见。如即无闻。
        只是一心。心且不佛不众生。无有异见。
        ⑶才有佛见。便作众生见。有见无见。常见断见。便成二铁围山。被见所障。
        ⑷内见外见俱错。佛道魔道俱恶。
        等闲无事。非谩用心。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2、有见与无见,其不同的损益会是什么:
        ⑴文殊暂起二见。贬向二铁围山。
        文殊实智,普贤权智。权实相对治。究竟亦无权实。
        ⑵强处即如意。弱处即不如意。见解无用处。
        ⑶只道我知也。学得也。契悟也。解脱也。有道理也。
        莫强辩他境。辩著便成识。
        圆成沈识海。流转若飘蓬。
        ⑷心无异相(作妄见不识本心)
        只是一心。实无异相。亦无光彩。亦无胜负。
        无胜故无佛相。无负故无众生相。


        4楼2018-11-30 18:42
        回复
          3、为什么“十方诸佛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
          ⑴佛与众生。尽是汝作妄见。只为不识本心。谩作见解。
          ⑵才作佛见。便被佛障。作众生见。被众生障。
          ⑶作凡作圣作净作秽等见。尽成其障。
          障汝心故。总成轮转。犹如猕猴放一捉一。无有歇期。
          ⑷实无众生如来度。
          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佛与众生皆不可得。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为什么灵觉无秽净?
          ⑴心既无相。全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化度众生。
          三十二相属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八十种好属色。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心既不异。法亦不异。心既无为。法亦无为。
          ⑵万法尽由心变。我心空故诸法空。彼灵觉性。无始已来。与虚空同寿。
          未曾生未曾灭。未曾有未曾无。未曾秽未曾净。未曾喧未曾寂。未曾少未曾老。
          无数量无形相。无色像无音声。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境物会。


          5楼2018-11-30 18:42
          回复
            (二)无边身便是如来怎么理解
            1、心不向外逐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都不那么做?)
            ⑴不以心更求于心。道人直下无心。
            ⑵勿向外逐境。认境为心。是认贼为子。
            ⑶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
            ⑷人不敢忘心。恐落空无捞摸处。
            2、不起诸见、无一法可得,那样的心、不是那样的心都会是什么?
            ⑴千品万类悉皆同。尽十方空界同一心体。
            ⑵心本不异。法亦不异。只为汝见解不同。
            ⑶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
            ⑷须无学:
            无凡无圣。无净无垢。无大无小。无漏无为如是一心中。
            方便勤庄严听汝学得三乘十二分教。一切见解。总须舍却。


            6楼2018-11-30 18:42
            回复
              3、修心出世不得一法可以怎么操作:
              ⑴除去所有。唯置一床寝疾而卧。不起诸见。无一法可得。
              ⑵不被法障。透脱三界凡圣境域。始得名为出世佛。
              ⑶所以佛身无为。不堕诸数。
              权以虚空为喻。圆同太虚。无欠无余。等闲无事。
              ⑷只教你不作佛见。不落佛边。
              不作众生见。不落众生边。
              4、乐于诸见的另一面是于诸见而不动,为什么那样“不动”就可以不被羁绊?
              ⑴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
              ⑵无边身菩萨。便是如来。不应更见。
              不作圣见。不落圣边。
              不作凡见。不落凡边。
              不作无见。不落无边。
              不作有见。不落有边。
              ⑶无边身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
              实无可见。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弥勒及众圣贤亦如也。
              ⑷外道者乐于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7楼2018-11-30 18:43
              回复
                (三)有无为法门那回事吗
                1、无为法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⑴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无法无本心。始解心心法实无一法可得。)
                ⑵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
                ⑶(唯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
                ⑷一切众生本心本体本来是佛。不假修成。不属渐次。不是明暗。
                不是明故无明。不是暗故无暗。所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2、对于法那个东西、那个玩意,什么态度、什么处理方式才是得当的?(恰到好处,,,)
                ⑴无法无本心。始解心心法实无一法可得。
                ⑵法见法。佛,佛法俱无。僧作无为僧。名一体三宝。
                ⑶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应无所求。
                不著佛求。故无佛。
                不著法求。故无法。
                不著众求。故无僧。
                ⑷无僧亦无法。汝若见有法可说。即是以音声求我。
                若见有我。即是处所。


                8楼2018-11-30 18:43
                回复
                  3、为什么“即心即佛。离于心别更无佛。”
                  ⑴法亦无法。法即是心。付此心法时。法法何曾法。
                  ⑵本来是佛。不假修成。十方诸佛出世。只共说一心法。
                  ⑶一心法体。尽虚空遍法界。名为诸佛理。
                  这个法非于言句上解得。亦不是于一机一境上见得。
                  ⑷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
                  即心即佛。离于心别更无佛。
                  直下见此意。即顿超三乘一切诸位。
                  4、无境(的意思是)忘其心,那些到底是怎么回事?
                  ⑴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⑵若不忘心。境不可除。
                  ⑶见解是境法有没处。
                  于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⑷心地法门。遇境即有。无境即无。不于净性上转作境解。
                  境上作解。暂为中下根人说。(只因为有贪嗔痴而立戒定慧。)


                  9楼2018-11-30 18:44
                  回复
                    (四)什么是无为法门
                    1、“性是见。见是性。”这句话(简单的说)是什么意思?
                    ⑴法本不有。今亦不无。
                    ⑵虚空性。摄十方虚空世界。不出你心。
                    ⑶解心是剑。断有见佛心。将你无分别智。断有见分别心。
                    ⑷性是见。见是性。不可以性更见性。闻即是性不可以性更闻性。
                    2、为什么作性见能闻能见性,便有一异法生?
                    ⑴虚空性。摄十方虚空世界。不出你心。谓之虚空藏菩萨。
                    ⑵道是有是无。非有非无。
                    如作有见有求佛心。将无分别智剑断。
                    ⑶众生不入法界。佛不出法界。法性无去来。无能所见。
                    (道一切法本来无缚。何用解他。本来不染。何用净他。)
                    ⑷(不能)以生灭心传实相法。


                    10楼2018-11-30 18:44
                    回复
                      3、“若契本心不用求法。心即法也。”那句话怎么简单解释?
                      ⑴云何识自心。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
                      (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有相貌。亦无方所。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⑵(若契本心不用求法。心即法也。)
                      凡人为境碍心。事碍理。(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
                      ⑶心空境自空。理寂事自寂。(不倒用心是此。)
                      ⑷于教法上悟。不于心法上悟。虽历劫修行。终不是本佛。
                      4、什么是无为法门?(怎么做才叫做无为法门?)
                      ⑴轻心重教忘于本心。契本心不用求法。心即法也。
                      ⑵本源清净心法。
                      以佛传佛。不说余佛。
                      以法传法。不说余法。
                      法是不可说之法。
                      佛是不可取之佛。
                      ⑶此意唯是默契得。这一门名为无为法门。
                      ⑷若欲会得。但知无心忽悟即得。若用心拟学取。即转远去。


                      11楼2018-11-30 18:44
                      回复
                        第二节 法性空
                        以身空故名法空。以心空故名性空。
                        身心总空。故名法性空。
                        (一)法性自尔
                        一切处无不是道。
                        1、见?到底见了什么?
                        ⑴见一心。见一切心。见一道。见一切道。一切处无不是道。
                        ⑵见一尘。十方世界山河大地皆然。
                        ⑶见一滴水。即见十方世界一切性水。
                        ⑷又见一切法。即见一切心。(因为)一切法本空。
                        2、怎么解释“不无即妙有”?
                        ⑴心即不无。不无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
                        ⑵既若如是。十方世界。不出我之一心。一切微尘国土。不出我之一念。
                        ⑶若然。说什么内之与外。如蜜性甜。一切蜜皆然。
                        ⑷不可道这个蜜甜。余底苦也。何处有与么事。


                        12楼2018-11-30 18:45
                        回复
                          3、“法性自尔”与什么什么“元同一体”怎么就搞到一块去了?
                          ⑴所以道虚空无内外。法性自尔。虚空无中间。法性自尔。
                          ⑵故众生即佛。佛即众生。众生与佛。元同一体。
                          ⑶生死涅盘。有为无为。元同一体。
                          ⑷世间出世间。乃至六道四生。山河大地。有性无性。亦同一体。
                          4、“万法之性自尔”体现在几大方面:
                          ⑴言同者。名相亦空。有亦空。无亦空。尽恒沙世界。元是一空。
                          ⑵既若如此。何处有佛度众生。何处有众生受佛度。
                          ⑶何故如此。万法之性自尔故。
                          ⑷(然)若作自然见。即落自然外道。
                          若作无我无我所见。堕在三贤十圣位中。


                          13楼2018-11-30 18:45
                          回复
                            (二)道法的本质是一个什么情况所以被叫做法性空
                            道非内亦非外。非近亦非远。
                            心如虚空。一切俱舍。
                            犹如虚空无所取著。然后随方应物。能所皆忘。是为大舍。七大中外魔觅菩萨人不得。
                            1、“印”与“不印”是些什么奇怪的道道?
                            ⑴著一法。印子成。
                            印著有。即六道四生文出。
                            印著空。即无相文现。
                            ⑵不印一切物。
                            此印虚空不一不二。空本不空。印本不有。
                            ⑶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印著空即印不成文。
                            印著物即印不成法。
                            ⑷心即无心。得即无得。
                            能印所印。俱难契会。故得者少。
                            2、是一个什么情况才叫做法性空?
                            ⑴你如今云何将一尺一寸。便拟量度虚空。
                            ⑵他分明向汝道法法不相到。法自寂故。当处自住。当处自真。
                            ⑶以身空故名法空。以心空故名性空。身心总空。故名法性空。
                            ⑷乃至千途异说。皆不离你之本心。


                            14楼2018-11-30 18:46
                            回复
                              3、因为“本来无一物”,所以舍自然也就有了它的道理:
                              ⑴如今说菩提涅盘真如佛性二乘菩萨者。皆指叶为黄金。拳掌之说。
                              ⑵若也展手之时。一切大众若天若人。皆见掌中都无一物。
                              ⑶所以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本既无物。三际本无所有。
                              ⑷舍有三等:
                              内外身心一切俱舍。犹如虚空无所取著。然后随方应物。能所皆忘。是为大舍。
                              若一边行道布德。一边旋舍。无希望心。是为中舍。
                              广修众善。有所希望。闻法知空。遂乃不著。是为小舍。
                              大舍如火烛在前。更无迷悟。
                              中舍如火烛在傍。或明或暗。
                              小舍如火烛在后。不见坑阱。
                              4、还是因为“本来无一物”,才有了除心、除事、空心不空心、各种舍的高下区别:
                              ⑴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⑵凡人不肯空心。恐落于空。不知自心本空。
                              ⑶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著。
                              过去心不可得。是过去舍。
                              现在心不可得。是现在舍。
                              未来心不可得。是未来舍。
                              所谓三世俱舍。
                              ⑷菩萨人已于三界菩提决定不舍不取。
                              不取故。七大中觅他不得。
                              不舍故。外魔亦觅他不得。


                              15楼2018-11-30 18: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