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店后厂吧 关注:3,348贴子:9,849
  • 0回复贴,共1

前店后厂,童装市场走向成熟,核心竞争力发生改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相比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的成人服装,我国的童装市场还处在高速发展的成长阶段,当下中国十四岁以下的儿童超过三亿,加上国家开放了二胎政策,潜在消费群体数目会越来越大。
根据中投顾问发布的关于童装市场的数据报告来看,未来五年内我国童装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左右,预计在2021童装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177亿元。

本土品牌布局童装
而随着成人服装市场的逐渐饱和,本土的知名服装企业都开始把目光转向了童装市场,比如海澜之家,太平鸟,森马,安踏,李宁等众多服装品牌,都开始以成立子品牌或者收购的方式开始抢占童装市场。
近期,旗下有着巴拉巴拉,在童装市场暂居头位的森马集团还以1.1亿欧元收购法国高端童装品牌Kidiliz。而像安踏旗下的儿童品牌KIDS和李宁旗下的儿童品牌YOUNG目前在童装市场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行业集中度低
虽然本土品牌已经开始布局童装市场,但是目前国内童装市场的行业集中度仍然很低,市场份额呈现分散化,单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限,还没有形成真正强势的领导品牌,目前排名第一的巴拉巴拉也只占3.6%的市场份额,前十的品牌加起来占有的市场份额也仅有11.3%,而国外成熟的童装市场前十位的品牌正常市场占有率会高达30%-50%。
另外由于国内的童装行业起步晚于欧美发达市场,这也导致在高端市场一直由国际品牌为主导,而以巴拉巴拉为代表的本土知名品牌主要以争夺中端市场为主,至于低端童装市场,则是被众多小品牌服装和甚至无品牌服装瓜分。
潜力巨大
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接近饱和的童装市场,我国的童装市场还隐藏着很大的潜力可挖,根据外网数据显示,美国和英国的人均童装支出分别为98.2美元和117.4美元,而中国人均童装的支出仅有19.2美元。
另外由于国家开放了二胎政策,我国的新生代孩童在未来几年还会持续上升,随之而来的童装的需求量还会递增。
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巨大的潜力之下,童装行业也面临着挑战。行业竞争不仅体现在价格或生产能力上,品牌商们还将在产品设计、市场推广和渠道扩张等层面迎来全方位的挑战。
而目前我国童装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即便是头部品牌也没有自己独特的品牌辨识度,最多也只是延续了自己成人服饰主品牌的一些特有风格。
因此,各童装品牌要找到自己的细分领域,优化服装设计,提升产品辨识度,形成品牌差异性,才是提升市场竞争力最有力的方法。
把握市场,最关键的是抓住消费者。而目前童装市场最主体的消费者就是80后和90后的新生代家长。
根据阿里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2900万消费者在淘宝购买童装,其中25-34岁的消费者为主要消费群体,重复购买率高达60.46%。
“童装市场的消费需求已经发生变化,更注重品质、科技和设计。”
不同于老一辈的家长对童装的需求仅仅停留在实用性上,新生代家长对童装的关注更多的体现在舒适度和美观度上,对价格方面的敏感度反而比较低。
另外刚举行的中国国际时装周2019春夏系列,其中童装专场达到新高的26场,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内的童装品牌也开始越来越重视时尚和设计感。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行业开始从粗放式向规模化、精细化转型,中国童装市场将走向成熟,行业红利也会逐渐消失。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头部服装品牌,还是中小型服装企业,如果还不能清晰自己的市场定位,产品一味模仿没有自己的特色,那等待它的将只有淘汰出局。


1楼2018-11-30 15:3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