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吧 关注:30,917贴子:554,542
  • 3回复贴,共1

曹操对郭嘉的“以后事属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国志郭嘉传》: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傅子》:太祖与荀彧书,追伤嘉曰:“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
郭嘉亡于建安十二年,享年三十八岁。曹操对此深感痛惜,《郭嘉传》记载曹操对荀攸等人说等天下平定后,欲以“后事”托付于郭嘉,又《傅子》中引曹操对荀彧书信中也提到郭嘉通达晓世事,欲以“后事”托付于郭嘉。
结合二书来看,曹操应当是与荀攸等人在追悼会上当面提及托付郭嘉“后事”的事情,给留守许昌的荀彧信件中又提到一遍。
关于曹操对郭嘉的感情自然不必多谈,重点在于曹操对于郭嘉所希冀的“后事”到底是什么?
首先,郭嘉三十八岁就病故,正值壮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五十二岁,如曹操对荀攸等人所云,自己和荀攸等人岁数相差不大,而郭嘉确实在中间是非常年轻的。曹操可能的确想到了自己百年以后,郭嘉依然健在,仍然可以为朝廷出仕,因此曹操才会提及“后事”。
其次,个人认为郭嘉的职务是为“军(师)祭酒”,郭嘉从投曹操之后担任此职最久,我们后人可以从官职上可以管中窥豹来看郭嘉日后的一些发展趋势。


IP属地:江西1楼2018-11-28 15:11回复
    《魏略李义传》:义留京师,为平陵令,迁冗从仆射,遂历显职。逮魏封十郡,请义以为军祭酒,又为魏尚书左仆射。及文帝即位,拜谏议大夫、执金吾卫尉,卒官。
    《魏书载公令》:军师祭酒千秋亭侯董昭、都亭侯薛洪、南乡亭侯董蒙、关内侯王粲、傅巽、祭酒王选、袁涣、王朗、张承、任藩、杜袭
    《魏书》:时丁仪兄弟方进宠,仪与夔不合。尚书傅巽谓夔曰:“仪不相好已甚,子友毛玠,玠等仪已害之矣。子宜少下之!
    《三国志苏则传》:帝在洛阳,尝从容言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掐则曰:“不谓卿也。”於是乃止。
    ————————————
    李义、傅巽二人都是当过军祭酒,而在曹操称魏王,建立魏王国后,李义为魏国尚书左仆射,傅巽则为魏国尚书。
    后来曹丕称帝以后,傅巽为侍中。
    上面两例都是当过军祭酒后入魏国尚书台的。
    《通典》:(尚书)至后汉则为优重,出纳王命,敷奏万机,盖政令之所由宣,选举之所由定,罪赏之所由正。
    尤其在东汉,尚书无所不任,权力重于三公。尚书仆射简单来说就是副尚书令,而分置左右,以当时而言,似乎尚书右仆射典选举,左仆射具体职能不明。
    而傅巽先是担任魏国诸曹尚书,后汉魏禅代之后又入做侍中,也足见其亲待。


    IP属地:江西3楼2018-11-28 15:11
    回复
      三国志袁涣传》:后徵为谏议大夫、丞相军祭酒。,,,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涣言於太祖曰:“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太祖善其言。
      《三国志王朗传》:魏国初建,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务在宽恕,罪疑从轻。锺繇明察当法,俱以治狱见称。,,, 文帝即王位,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
      最后,军祭酒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最后为御史大夫。
      如袁涣为丞相军祭酒,在魏国建立后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如王朗在魏国建立后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而后到曹丕继位以后便迁为御史大夫。
      所谓御史大夫,是宰相之贰,九卿之右其实就是类似于副丞相。是曹操后来为丞相后恢复的,以郗虑为之,但是职权如同司空(掌水土事),其实就是为了架空其人。
      只不过魏国的御史大夫个人认为与郗虑的御史大夫完全不同,魏国御史大夫应当确实职权还是颇重的,毕竟这就是汉、魏之际权力的变化。


      IP属地:江西5楼2018-11-28 15:12
      回复
        最后,郭嘉的“军(师)祭酒”,正如本人上面提到过的,应该是很大概率是入为侍中,或者为尚书。
        《晋书职官志》:涂得志,克平诸夏,初有军师祭酒,参掌戎律。
        郭嘉在建安年初的军师祭酒,是为掌戎律,也是因为当时百废待兴,其实这个也是属于制度类的,亦能说明郭嘉才学没有任何问题。
        《傅子》:河北既平,太祖多辟召青、冀、幽、并知名之士,渐臣使之,以为省事掾属。皆嘉之谋也。
        河北平定后,曹操多征辟河北名士为掾属,这都是郭嘉谋略。盖郭嘉也有选曹之效,日后为选曹(吏部)尚书也说不定了。
        总而言之,郭嘉深得曹操喜爱,常常出人意表,智计过人,是为日后魏公国、王国、魏朝侍中的不二人选。虽然曹操发表“以后事属之”的时候是赤壁之战,当时是建安十三年,距离曹操称公、称王还有几年时间。但是曹操自平定河北之后,天下三分曹操已据其二,汉朝权力早已迁于曹操一人,应该说曹魏代汉完全是时间问题,这点毋庸置疑,曹操虽然仍有一丝汉臣之心,但是禅代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曹操为身后之事考虑人选也是十分正常的了。


        IP属地:江西6楼2018-11-28 15: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