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吧 关注:368,028贴子:28,685,514

揭开愚家思想愚民误郭的本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有自然科学,后有哲学!就好像先有自然,才有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是人类通过对大自然、宇宙的研究,从而找出其中规律,哲学就是从这些自然规律中找出共性,这就是老子口中的“道”!人类对自然规律研究的水平,决定了人类的哲学认知!老子除外!毕竟老子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与宇宙大爆炸理论、现代量子理论、热核聚变、核裂变相类似!是超越了那个时代科技水平的哲学大师!
科学就是统计学,找出宇宙、社会的各种现像的共同点,所以科学是在自然和实验室中,但各个学科是割裂的,所以有人在图书馆中找出科学中的其性,然后加以推演、推算宇宙、社会的可能的终极运行规律,这就是哲学,所以哲学在图书馆中!
哲学是为了让人跨学科使用知识!用人工智能的行话就是:学习迁移(有的称为“迁移学习”)!一般人称“触类旁通”!这就是为什么爱恩斯坦会用数学去证实和推演物理学!这就是一种“学习迁移”!有些人能学会多国语言、多地方言,这都是“学习迁移”“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墨子、阿基米德、达芬奇、特斯拉、爱恩斯坦等人的原因!其实“学习迁移”是一个普通的正常人都拥有的能力,只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使用。
如爱恩斯坦,他在证明相对论时使用了数学,这就是“知识迁移”!用另外一个学科去论证一个学科,其中必然使用了哲学!所以爱恩斯坦讲自己是一个哲学家!
所以说哲学是在图书馆中找到各种自然科学、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共性,对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进行推算、推演,进而指导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哲学的源头!哲学反过来推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进步!两者相互促进!割裂两者是一种错误行为!假如一种思想阻挡推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进步!那它就肯定是垃圾思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1-26 17:43回复
    从不与出口成月庄的人讨论问题!我无论是现实世界、或者是虚拟世界,接近四十年来,从未有一句月庄话从我的口中和手指发出!正常意识下,我的修养不允许我这样做!还有就是一言不合就玩禁言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凡是出口成月庄的,我都会删掉!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11-26 17:46
    回复
      2025-07-19 03:08:50
      广告
      一个数学学派曾在古希腊出现。他们追求精神上的创造,研究纯粹的、抽象的数学,从公理出发,运用逻辑的演绎推理,形成严密的学术体系。代表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通篇是定义、定理、证明、推论,至于有什么用,他们是不管的。它体现了体力与脑力劳动分工之后,数学就从两个方向发展着。一方面是纯粹数学。例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等世界名题,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一旦有所突破,可被视为人类思想史上的大事。至于非欧几何、拓扑学、抽象群论等等,虽说开始时看不到和实际的直接关系,但是只要是好的数学知识,往往在若干年后会发现有实际应用。陈省身20世纪40年代研究的纤维丛理论,到了20世纪70年代,竟成为物理学上由杨振宁等发现的规范场的数学工具,这种世界的统一,
      另一方面,应用数学在不断地迅猛发展。现实世界毕竟是数学发展的源泉。从17世纪以来,社会发展和生产需要一直是数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牛顿从物理学需要发明了微积分,反过来,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用数学方法发现了海王星;蒸汽机推动了运动学和热力学的发展,促使数学分析学走向新的高峰;电磁学的基本规律是用微分方程写的。时至20世纪,喷气机和航天器的制造和导航,CT扫描的医疗设备,本质上都是数学技术。先讲这些是用来印证我的哲学世界和知识世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11-26 17:48
      回复
        有人说恐老二的被任用,主要得力于其学生、也是鲁国三家之一的孟孙氏(孟懿子)的推荐。其实,恐老二的出仕,与鲁定公、孟懿子都没有决定性的关系。真正想到任用恐老二的,还是实际执掌鲁国大权的季桓子。季氏家臣阳虎的作乱一直延续了多年。直至公元前502年(鲁定公八年),他又想杀死季氏篡夺全部权力,被打败而逃奔齐国,后又被齐国所弃而奔晋。表面上看阳虎之乱已平,但是鲁国的政局并没有真正安定下来,费邑的公山不狃,邑的公若藐等家臣仍有很大的实力,对于鲁国公、卿都存在着大的威胁。在周边关系上,又与大国齐不断发生着摩擦并日趋紧张。此时,继任国卿不久的季桓子,面对这样的局面不免有力不从心之感。先不要说恐老二少见的博学多识与巨大的社会声望,单是他坚定的维护公室权威、渴望安定和平的政治态度,就引起了季氏的重视。尤其是恐老二反对“陪臣执国政”的立场,以及恐老二对于阳虎与公山不狃的拒绝,才是季氏最终选中恐老二的根本原因。
        恐老二任小司空的时间很短,即就任大司寇。说到大司寇任上恐老二的作为,这里需要首先弄清楚一件历来纠缠不清的公案,即恐老二是否诛杀大夫少正卯一事。(注:转来的。只要是我觉得正确的,都可以为我所有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11-26 17:50
        回复
          记载恐老二诛杀少正卯一案,其源头是《荀子·宥坐篇》的记载,后来在《吕氏春秋》、《说苑》、《恐老二家语》、《史记·恐老二世家》等书中均有记载,说恐老二为政七天就杀了“鲁之闻人”少正卯,这里不仅将恐老二诛杀少正卯事予以坐实,更找出了恐老二诛杀少正卯的深层理由:原来少正卯与恐老二素来有隙,在恐老二讲学的时候,少正卯也授徒讲学,而且学生很多,曾使恐老二的讲课处“三盈三虚”,好多次没人听恐老二的课了。现代学者蔡尚思认为:荀况是离恐老二最近恐老二的思想,他的记载应当是忠实的;汉以后许多学者都作了同样的论述;清末尊恐老二的梁启超也不得不认为诛少正卯是恐老二的一个污行;恐老二与少正卯不仅是学敌教敌,还是政敌,而且主张“道不同不相为谋”、“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并举《左传》中子产的儿子先宽后严将盗“尽杀之”而被恐老二赞美为“善哉”的例子,说明恐老二杀少正卯确有其事。(注:转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11-26 17:51
          回复
            写过《论衡》的王充,还记有恐老二与少正卯交恶的具体根源:“少正卯在鲁与恐老二并(并字训对峙,对立,即唱对台戏)。恐老二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颜渊独知恐老二剩也……夫门人去恐老二,归少正卯,不徒不能知恐老二之剩,又不能知少正卯,门人皆惑。”是说少正卯的名气与恐老二的差不多,他也开门办学,可能效果也好,好到使恐老二的学生除了颜渊都曾跑到少正卯那里去听课,“三盈三虚”。
            对于恐老二诛杀少正卯的场面,《恐老二家语》中说“戮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够可怖的,杀罢,还要陈尸于朝廷之上三天,以扩大教育的效果。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1-26 17:52
            收起回复
              至于恐老二诛少正卯的意义,更是论者众多。如西汉刘安就说:“故剩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坚。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恐老二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淮南子·氾论训》)意思很明白,理由也很光明正大,为了天下安宁,必须杀鸡儆猴。(注:转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1-26 17:54
              回复
                教益之一:杀不同正见者或者杀利益相争者,是古已有之,后世当提高警惕。少正卯也是个“闻人”,只是他的“闻”与恐老二的不同,他好像有点“邪 、门 歪 道”,起码杀他的人是说他宣扬的是“斜 门 歪 道、异 端 斜 说。(注:转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1-26 17:55
                回复
                  2025-07-19 03:02:50
                  广告
                  教益之三:提倡过盐 论自 油,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的人,一旦掌权执政,也会立即走向反面,马上禁止盐论自油,甚至可以因 言 杀 人。杀了人,还要给被杀者戴上许多难听难看的帽子,以儆众心,也安己心。
                  在孔子诛少正卯之前,另一位思想家邓析,已经被郑国的子产诛杀。郑国的权相子产,本来是个有着民 煮意 识的直正者,他曾经坚决反对毁掉大家自油 盐论的场所“乡校”。但是,一旦有向他的“直正”提出挑战的,他也就不客气了,杀 之而后 快、杀 之而后 安。听听邓析的这些话,就可以想见邓析的为人与他的必然人生结局了:“天于人 无厚也,君于民 无厚也……何以言之?天不能屏 悖厉之气,全夭折之人,使为善之民必寿,此于民 无厚也。凡民有穿 窬为盗 者,有诈 伪相继者,此皆生 于不足,起于贫 穷。而君 必欲执 法 诛 之,此于民无 厚也”(《邓 析 子》)。这是在公开地骂天 骂 君,说他们不一恭平不厚 道,不神剩。(注:转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11-26 17:56
                  回复
                    结论:一个人由平民变成直正者(做观),直正者的利益和民众的利益永远是滴兑的!无论他是何人!《轮鱼·泰伯》恐老二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轮鱼·八佾》恐老二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礼记》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
                    《轮鱼》的“惟上智下愚不移”,
                    《孟老二·滕文公上》,原文是:“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11-26 18:03
                    回复
                      荀子提人性本恶!个人非常认可“人性本恶”这个观点!只分大恶与小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11-26 18:06
                      回复
                        张进,生育专家、科学家、医生。2016年入选《自然》杂志年度十大科学人物。生育专家张进在宣布成功使用线粒体置换技术混合了三个人的DNA让一名健康男婴诞生后(本来这个婴儿几乎百分百有出生缺陷),这是人类走向完美生育的最重要的一次实践!
                        愚家思想想维持的姓氏、宗族、血缘社会结构体系即将全面崩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11-26 18:06
                        回复
                          其实你们是被这个世界的制度骗了!这个世界本质就是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它是由大大小小不同外型的骗局组成!前人养后人,后人长大要同时养前人和后人,因为要规避风险和老来有较好的保障,所以形成了后人会不断膨胀!
                          当科技文明追赶不上人口膨胀时,人类会向自然过量索取资源,桶紫阶级会大搞地产建设,世界的环境就会遭受破坏,形成了天灾,如桶紫阶层反应快、没有过大、过于臃肿,赶快救灾,还不会造成人祸!否则……!所以人口的发展要适应科技文明的发展!
                          现代的有性生育其实是一种无序生育,男人的蝌蚪是数以亿计,但无法控制由那一个蝌蚪去完成任务。 因为无论是男女都会受到食物、饮水的污染,环境辐射的影响,男女的遗传物质都有一定改变,所以进们亲子鉴定时,医生只会讲是百分之九十九或者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不会是百分之百,
                          传统方式不能加速进化和精准进化,这就是你听说过爱恩斯坦、爱迪生、比尔盖茨,但从未听过他的父母子女,在他们的各种资源加持下,只是获得比平常人较高一点的成绩而已,人类世界生育出大量存在着基因缺陷的人,而且进化非常缓慢。在高房价、高物价、高通涨压力下,人类求生欲望被很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战争是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类求生欲的手段,所以有观点认为:战争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生产力进步的最大动力!)!人类一切的犯罪和战争皆源于无序的有性生育和过慢的知识获取方式!
                          研发3D生物记忆芯片!人类知识最初是口口相传,凭大脑记忆传播,然后是刻在岩石上,再者刻在龟壳上,在木板上,在竹简上,在布帛上,最后在纸上,现代放在磁盘上,放在固态硬盘上,这些都在人体外,人通过光线的光暗反射,作用在人的视网膜神经上,视神经和大脑通信。
                          以前是二维记忆体,现在进入三维记忆体,下一代是三维生物基因记忆体,可以通过人类的神经网络和大脑直接通信,人类不再需要用大脑去记忆知识,终极可能是直接将知识储存于人类的基因上,人类的意识可以储存于机器人身上,超越三维,某程度进入永生!
                          愚家控制的教育体系未来将全面崩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11-26 18:07
                          回复
                            年轻呀年轻。看来你不知道贴吧有句名言叫:太长不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8-11-26 18:26
                            收起回复
                              2025-07-19 02:56:50
                              广告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恐老二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恐老二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恐老二赏而鲁民易降北。……。《五蠹》对愚家思想的分析和逻辑推理非常精准!两千多年来的历史都印证了韩非的观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11-26 18: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