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仪氏渊源
据古籍记载:
1、出自虞姓。《潜夫论》载:“帝舜姓虞,又为姚,居妫。武王克殷,而封妫满于陈,是为胡公。陈袁氏、咸氏、舀氏、庆氏、夏氏、宗氏、来氏、仪氏、司徒氏、司城氏,皆妫姓也”。清陈廷炜》姓氏考略亦言:“仪:【潜夫论】舜后有仪氏,故禹臣有仪狄。” 2、以邑为姓。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受封于仪邑(今开封),以封邑为氏,世称大夫仪。《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卫国有仪邑,卫大夫仪封人之后有仪姓。《由来网》开封祥符区《沿革》载:“尧、舜时期因有“凤凰来仪”,被称为“仪”地。春秋时期,在仪地建邑,称为“仪邑”,属卫国”。可见,仪地、仪邑,一也。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仪封县志·卷之上·建置沿革》记载:“唐虞仪邑,为冀州也,夏商因之。周属卫国,为翟人所灭。齐桓公更封卫于河南楚丘,而邑亦隶焉,由此入豫州地。仪封人请见夫子,即此也”。宋代史学家郑樵则云:“本春秋卫邑,以邑为氏。“”上古以住地为姓是个普遍现象,仅郑樵《通志。氏族略》就列有160余姓,仪氏赫然在以邑为姓之列。 3、出自陈姓所改。《潜夫论·志氏姓》载:"陈姓之后有仪氏。《潜夫论笺校正》:宣九年左傳陳有仪行父。 如外,仪姓还有源于夷狄、太叔仪、仪渠、司仪、嫦仪等说法,皆附会之言,古今典籍多不认可,故不足为据也。
由上可知:
【1】虞舜居妫,后代以妫为姓。 伪满乃周武王克殷后所封的陈国国君,与虞舜已时隔一千余年。“陈袁氏、咸氏、舀氏、庆氏、夏氏〕、宗氏、来氏、仪氏、司徒氏、司城氏”,要么本就居于舜属冀州,是虞舜后裔,要么就是伪满所赐的‘妫姓’身份。这和先于周朝存在的仪邑人以邑名取姓、千年前已有仪狄并不矛盾。 【2】仪邑作为上古尧舜时期的存在,远早于春秋之时的卫国有大夫仪受封仪邑,亦即仪邑远早于大夫仪。夏 初有仪狄,春秋与大夫仪几乎同时的还卫国的仪行父、仪封人、秦国仪楚【一说徐人】,由此证明,仪姓起源于上古普遍的“以邑为氏”,而非大夫仪和“陈袁氏、咸氏。。。。。。仪氏。。。。皆妫姓也“所始也。 【3】汉代王符《潜夫论》言“”陈姓之后有仪氏‘’。伪满封陈国后,后裔姓陈,与同被认定为妫姓的仪姓被视为同宗,”陈姓之后有仪氏‘’自不悖宗脉,更与早此已有仪姓不相抵牾。 综上,我仪姓乃夏初就有的上古古姓。来源无外乎以下三种情况:一、以住地仪地、仪邑取姓,本就姓仪;二、舜帝妫姓后裔,因居地【仪地、仪邑】而取姓或赐姓仪;三、受封在仪邑做官而姓仪【大夫仪、仪封人】。故仪姓不管原本出自舜之妫姓还是妫满之后为妫姓,终归都当与仪邑相关。至于仪楚,春秋出游而为诸侯臣属者也。据古籍,仪狄造酒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仪邑【开封】周边的“汝海之南,应邑之野”,古今我仪氏族人也大多发散于邻近仪邑的河南、山西、山东各地,这恰恰说明仪邑确是我仪氏的发详地。仪狄是历史文献中我仪氏族人的第一位名人,奉为始祖,当实至名归!
二、历史延因:
我仪姓本上古姓氏,拥有仪狄、大夫仪、仪行父、仪封人、仪楚等历史名人,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族群。然中古仪长儒以下,名人稀缺,至宋却未入《百家姓》之列,何也?
盖因沧桑变革,杀伐不断,犯事诛灭九族而避难改性者有之,避帝王国君名讳改性者有之,攀附权贵、附庸皇族改性者有之,躲避仇家追杀改性者亦有之。。。。。。我仪姓族人,人不繁盛,虽史无记载,但定当与厄运和其他变故有关。曹县现有倪氏,然其出土祖碑却为仪氏,由此可窥一斑矣!
至近古,宋代有仪大初,连州佥判;明代有仪智,赠太子少师,谥文简;清代有仪于庭,康熙戊戌进士;至2018年,据灵易网统计,我仪氏族人已有2万余众,在百家姓上升至628位。然鄄城、高密的一万以上族人,其却未提及。河南温县、汤阴、山西阳城、临汾、太原、侯马、运城、大同、长治;浙江江山;山东新泰、高密、鄄城、平度;、四川武胜;、河北邢台、围场、景县、安平、北京、浙江宁波、湖北襄阳、陕西韩城、广西永福、东北三省、内蒙、云贵以及海外,均有我族人,人数恐远在2万人之上,5万余众亦不为过,大有复苏向繁之势。
三、鄄城族人
自东迁一世祖彦台公奉旨自山西洪洞大槐树移居鄄城杏花岗新店,历经600余年的生息繁衍和艰苦奋斗,目前,长门长支、二支、四支、五支分居于东仪楼、焦庙、许堂、鄄城北街、旧城、郓城五里井等地,二门居西仪楼村,鄄城族人已达5000余众。其间,革命战争年代,仪鸿钧 、仪子敬、仪慧慈 、。。。。。。。等一大批志士仁人,为国 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建国后,我鄄城族人更是奋发向上,俊才层出,县级以上干部、高级职称以上学者和技术人员、卓有成就的企业家和成功人士,更是多达200余人。 今我仪氏族人重修祠堂和家谱,整理我仪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凝聚族人的 血脉 力量,弘扬祖德,光大宗功,我鄄城族人更加光辉美好的未来或指日可待也!
感谢古籍,它留下了我仪姓乃上古姓氏的诸多纪录,了却了我仪姓未入宋代《百家姓》的缺憾!
感谢古籍,它记载了我仪氏肇自始祖仪狄的4000余年来的先祖功业和光辉历史,彻底化解了我鄄城族人600年间续谱止于彦台公东迁的迷茫和困惑!
为有源头活水来。探本溯源,报本追远,我仪氏族人憾惑已解,定当踔厉奋发,谱写出承前启后、光耀历史和族姓之林的新篇章!
2022年7月16日东迁二十二孙梦东、二十三世孙忠民斋沐敬撰
附:黄帝世系一:胡公满,周武王封于陈,二十五世而灭于楚后有,陈氏、遏氏、辕氏、榬氏、袁氏、爰氏、庆氏、衡氏、柳氏、鍼氏、逢氏、(耑支)氏、溺氏、杵臼氏、五父氏、駟氏、恩氏、甄氏、番氏、斗(斗亚斤)门氏、壶丘氏、偃师氏、司甄氏、司城氏、仪氏。
郑樵《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160姓)
祭、尹、苏、毛、樊、寻(鄩)、单、甘、缑、荣、郗、巩、氾(泛)、谢邱、营、刘原、召(邵)臧、郈(后)、费、郎、柳、匡、管、郓、落姑、邹、卞、瑕邱、矍相、菟裘、栾、、苦、祁、荀、智、辅、续、戏阳、函与、邯郓、羊舌、羊、绛、步、蒯(蒉)、彘、曲、范(士随)、苗、邴(丙)、吾邱(虞邱)、令狐、温、扬、盂、壶、鞮(铜鞮)、、(帛系)解、州、邬、荚、侠、鄂、翼、宁(宓冉)、元、仪、常、裘、承、濮、戚、汲、聂、枣(棘)、商邱、五鹿、冯、京、闾邱、闾、隰、崔、卢、鲍、棠、穰、晏、昼、檀、来(郲)、菑、盆、即墨、即、葵邱、梁邱、籍邱、余邱、安平、高堂、斗(斗亚斤)、薳(蒍)、屈、阴、钟、钟离、春、上官、詹、蔓、白、叶、商密、轩邱、三闾、邓陵、诸梁、棠溪、留、合、坎、华、平、横、邺、信、马、雎、蔺、鹿、武成、鄡、衙、武安、华阳、径阳、高陵、通、谯、鄾、酇、县、郦、取虑、蓟、鲜於、鲜、毋邱、毋、三乌、渠邱(者邱)、渔阳、堂邑、泉(全)、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