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心吧 关注:265贴子:14,181
  • 6回复贴,共1

清水河上的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1600年普渡桥(今清河桥)建成,到正在改建中的建设桥,历时400余年,在市区清水河上建设和改造的桥梁已达17座。
    作为城市中轴线的清水河,将我市分成东西两部分。而桥梁在连接清水河两岸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600年,由当时镇守张家口的都督梁秀倡导捐资组织修建了清水河上第一座桥梁。张家口众多义民慷慨解囊积极出资出力,终得建成。建成后,取名为普渡桥。桥墩为石砌的,桥面两侧有扶栏。至此,张家口分为桥东和桥西。直到1924年,一场特大洪水将普渡桥冲垮成为断桥。时任察哈尔都统的张之江决定在原桥之南修建新桥,取名清河桥(也称通桥)。
    之后,解放桥、清水桥、建设桥、工业桥……一座接一座的新桥建成。清水河上的桥梁渐渐多了起来。现在市区清水河上由北向南已建成或将建成的桥梁达到17座。而且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桥梁除了为车辆行人提供通行之外,新建的桥梁更多的体现了桥梁的艺术美,也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1楼2009-06-19 07:45回复
    建国后建设的桥梁
        建设桥,1953年8月工程竣工,桥长150米,12孔,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建设桥修建年代久远,桥身损毁比较严重,且它设计通行能力相对较低,也已远远不能满足市民通行需求。今年,建设桥被整体拆除,在原桥的位置上建一座以“人文历史”为主题的三跨自锚式悬索桥,该跨河大桥全长140米,双向4车道。
        铁路铁桥,1953年11月,张家口铁路改线及南站建站工程开工。拆除原铁路东线,在现在的清水河上的纬三大桥以南处建一座铁路铁桥,专供铁路通行。现在该桥承担着我市与山西大同、内蒙古等地的铁路连接。
        工业桥,1970年7月6日工业桥改建工程竣工。改建后的工业桥为双曲拱钢筋混凝土结构,12孔,长150米。2002年9月15日,被列入危桥的工业桥加宽新建工程竣工。建成后的新桥桥面加宽为24米,设有盲道。桥下部结构部分利用原桥墩并在两侧增加钢筋砼钻孔注桩,上部结构为双曲拱型。
        而在通泰大桥以北还有一座不为人注意的桥梁,名为红旗桥,1975年工程竣工,桥长60米,由东窑子镇修建,当时作为进出于该镇之用。2000年左右,由于防洪需要,该桥被拆除,又在原桥不远处新建一座桥梁,取名仍为红旗桥。


    2楼2009-06-19 07:48
    回复
      位于四中东南方向的东方红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市内铁路货运专线跨河大桥,该桥原是一座铁路桥,横跨清水河,长约163米,至2006年底闲置停运。2008年11月,我市结合清水河综合治理三期工程的实施,经过设计包装,把该桥改造为人行景观桥,使其既保留原有的“工业遗产”特征,同时又展现新文化的精髓。
          清园桥,建成后的大桥桥长129.9米,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双曲拱结构人行便桥。从1987年7月5日该桥竣工以来一直作为连接桥东与人民公园的一个纽带,如今该桥每天的人流量非常多,为市民来回于人民公园等地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纬一大桥,历时4年开工建设的纬一大桥于1991年9月25日竣工。该工程东起纬一路与清水河东链接,西至清水河南路,桥长141.7米。该桥的建成解决了从纬一路到桥西区车辆、人的通行,拉近了河两岸的距离。
          纬三路跨河大桥,2001年7月20日,经过一年的修建,全长160米的清水河纬三路跨河大桥工程竣工。该桥是连接纬三路东西方向贯通外环路的交通枢纽,对外环路路网的形成,以及完善城市道路整体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建成通车的桥梁


      3楼2009-06-19 07:50
      回复
        通泰大桥,2008年11月通泰大桥建成通车。同样的桥型结构国外已建造两座,跨度最大的不过130米,而位于我市北环线建造的这座跨河大桥,其主跨长度达到190米,堪称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箱梁结构拱桥。此外,通泰大桥还是国内第一例主梁为下承式钢结构悬索拱桥,而今,这种受力方式的大桥世界上仅建成2座,一座在英国境内,一座在巴西境内。
            商务桥,2008年10月22日商务桥建成通车。该桥型为独塔单索面斜拉桥,主题为“一柱擎天、万象归宗”。这座桥为两跨预应力砼单索面独塔斜桥,桥长148.16米。全桥设一墩两台,墩、台基础均为6根钻孔桩。桥墩为分离式矩形实体墩,桥台为桩柱式桥台,主梁采用预应力砼现浇箱梁,箱梁标准面为单箱三室。主塔布置在中央分隔带上,上设9排拉索。
            工业南桥,2008年10月22日工业南桥竣工。位于工业桥南侧、纬一大桥北侧,西与张柴公路连接,东与工业路连通,桥面最宽处45米,桥梁长度148米。桥型为下承式系杆钢拱桥。主体寓意为“清水聚缘”。主梁及拱肋、系杆均采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钢结构与钢混组合结构,把桥梁的功能性、观赏性和艺术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该工程于当年2月开工建设。


        4楼2009-06-19 07:51
        回复
          今年开工建设的桥梁
              新垣桥,2009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9月底竣工通车。新垣桥主桥分左右幅桥,双向六车道布置。新垣桥的桥梁设计重点突出景观性,根据规划,该桥位置根据张家口中心区规划确定为站前大街的规划线路上。主桥结构体设计为简支板梁桥+飞燕拱造型,桥型在横桥面方向上分主桥结构和左、中、右三组飞燕拱造型两部分构造。在桥梁两侧各设置一组飞燕拱,通过吊杆与人行道外侧相连,与主桥共同承担人行道的荷载。
              纬五桥,2009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9月底竣工通车。该桥位于锦绣西大街,横跨清水河与东、西河沿路形成交通联系。纬五桥横断面宽度为45米,双向六车道,两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在桥梁景观的设计上以水纹、波纹为主体构成元素,突出“水”的文化理念,朴实、亲切。该桥在设计上将人行道外侧做成曲线型景观平台,为游客观赏清水河景观提供了场所。在栏杆的设计上以贴近其曲线风格为主,直立型栏杆形式配以动感的曲线,展现了一种力度美。
              纬七桥,新建桥长130余米,计划今年年底前完工。昔日通桥。


          5楼2009-06-19 07:52
          回复
            建国前建设的桥梁
                普渡桥(今清河桥),1600年建成。建成的石桥共7孔,长84米。直到1924年7月14日,一场特大洪水将普渡桥冲垮成为断桥。时任察哈尔都统的张之江决定在原桥之南修建新桥,取名清河桥(也称通桥)。1926年初,清河桥竣工。此桥为6孔,其中,由东侧起1、2、3、4孔为钢架桥,5、6孔为石桥(靠桥西一侧),采用的设计风格为当时流行的下承式铁路钢架桥。施工的工艺技术为铆接结构。1945年8月,准备逃离张家口的日本侵略军引爆炸药,企图炸毁清河桥,仅对桥有轻微损坏。1997年10月1日,在原有通桥的桥址上改造完工。改造后的清河桥结构形式为砼墩台,下承式钢架。
                汉卿桥(今解放桥),1932年10月14日竣工建成。该桥为水泥墩台基础木结构桥身,桥长92米。桥面铺装木板,上垫土层,可通行载重马车。桥建成后,马车通行较多,桥面辙非,损伤桥面木板,为此专门派了4名人员负责在桥面培垫车辙,以利交通。第二年4月15日又对汉卿桥继续修建桥身。之后,伪蒙疆政府又在汉卿桥旁增建一座与原汉卿桥并行的120米长的木桥,与原汉卿桥并行。两桥均为单行线桥,名汉卿桥。1946年改名为中山桥。1948年改名为解放桥。1959年8月10日,历时5个月的开工建设,解放桥改建成以钢筋混凝土结构,14孔(原15孔),仍分为南北两桥,中间相隔18米(原20米),桥长为115.61米,北桥宽为10.6米,南桥宽为11.5米。1988年,历时1年的改造,解放桥改造工程竣工。此次改造将原上下两桥之间架起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形成了宽14.9米的一体桥。今年5月,解放桥拓宽改造开工,该桥桥长115米。此次综合改造,一方面是对原桥进行加固修复;另一方面要将原解放桥的双向6车道改为双向8车道,将原3米人行道改造为4米非机动车道,并在原桥两侧各加宽4米人行道。


            6楼2009-06-19 08:51
            回复
              清水桥,1939年建成,位于汉卿桥北1000米处,现在人们俗称为三中桥,桥长134米,11孔,为半永久性木架桥,伪蒙疆政府所建。1965年6月19日,历时3个月的开工建设,清水桥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是拆除旧桥,建筑11孔现浇混凝土公路桥一座。改建后的清水桥全长135米,两侧各有人行道1米。1987年7月5日,清水桥改造工程竣工。改造后的清水桥桥面由9米拓宽到21米,钢筋混凝土结构。


              7楼2009-06-23 11: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