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的作者是奥地利的Dr. Claus,刊载于《等离子体时代》2018年10月刊。)
概要:
本实验研究了动态反应器中不同物质形态的CH3甘斯,配上其它甘斯,能否改变水杯中自来水的PH值。实验使用了被称为“等离子体球套件”的动态系统。结果显示,在无物理接触的情况下,CH3甘斯能够显著影响PH值,24小时内自来水的PH值提高了1.14。多次重复实验证明该结果有效。
介绍:
“等离子体球套件”是凯史先生发明的装置,它由多个安装在电动机上的球体组成,可以一定速度旋转,球内部可以装载不同的甘斯。这套系统能够产生“等离子体场”,并且影响处于该场中的物体。本次实验主要研究“等离子体球套件”产生的场体对自来水的影响。
甘斯(GANS)是一种物质的新状态,它是“固体纳米状态的气体”(GAs to Nano of Solid)的缩写。这种状态下,一个气体分子会成为纳米结构,看起来就像是固体。甘斯携带着气体的场的强度,这种场体强度既会影响物理材料,也会影响非物理材料的性质。凯史基金会公布了生产不同甘斯的具体方法,本文不再赘述。本实验中用到了(1)液体中沉淀物状态的甘斯(2)干燥成固体的甘斯。
材料和方法:
本实验研究了上述两种状态下,CO2、ZnO和CH3甘斯的混合物。实验设置如下:
实验常量包括:(1)在一部分动态反应器中(旋转的甘斯球)填充CO2和ZnO甘斯的沉淀物和蒸馏水 (2)动态反应器之间的距离 (3)所有动态反应器旋转的速度(4800 rpm)(4)水源 (5)房间中的温度 (6)实验起始时间和测量的时长
实验的自变量是在一个动态反应器中填充CH3 (1)4 ml的蒸馏水加上0.5 ml的CH3沉淀物 (2)干燥的CH3粉末(2mg),或者(3)干燥的CH3粉末位于内球,而外球加入强引力场的金甘斯(2 ml)
实验的因变量是4个100ml容器中水的PH值。这些容器被固定在碳纤维框架的不同位置,起始的PH值是6.60

从图1中可以看到实验的设置、动态反应器的位置、水容器的位置、以及测量PH值和温度的传感器。
从图上可以看出,实验设置中,“等离子体球套件”中的动态反应器并没有与水有“物理接触”。
作为对照组,装有同样的自来水的4个容器,被放置在系统的外侧,并测量其PH值。
综上所述,自变量(装有CH3甘斯的动态反应器)改变了3次,以测量它对因变量(自来水的PH值)的影响。其他设置均保持不变(常量)。该实验的对照组是放置在系统外侧的同样的自来水容器。
测量过程
因变量的测量是通过一个PCE-PHD的数据记录仪,加上一个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实验开始前,用PH=7的标准液体校准PH传感器。

图2展示了支托架,以及放置在水容器中的两个传感器。
每次测量开始前,“等离子体球套件”先关闭45分钟。在此期间,给容器装上水,并安装床干起。每次实验在下午2点开始,并持续测量24小时。
结果:

在第一个实验设置中,动态反应器装入了CH3沉淀物和甘斯水。数据记录仪显示,在24小时内,PH值从6.60稳步升到7.62
这条曲线的斜率约为0.0036,并且最终趋于平稳。因此,我们可认为PH值仍会增加,但增加速度更缓慢。

在第二个实验设置中,动态反应器装入的是2g干燥的CH3甘斯粉末。结果显示,24小时后PH值上升到7.72,并且斜率与实验一接近。
图4显示,曲线最终未趋向于定值,因此我们可认定,PH值在24h后仍然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

在第三个实验中,一个装有CH3的小球被放入到装有金甘斯液的大球内。结果与实验2相似,24小时后PH值为7.74,如图5所示。48小时后,再次测量PH值,约为8.30。

实验证明通过旋转的动态反应器,创造出的等离子场体,对自来水的PH值有显著影响。图6显示了实验1、2、3的的测量曲线。尽管三条曲线看起来类似,但是第一个实验所达到的PH值最低,并且最终曲线趋向平稳。

图7显示了实验开始30分钟内的PH值变化,可以发现实验一的PH值先下降后上升,而其他两组实验,PH值稳步上升。
因为实验中没有物理接触,水PH值的变化可被认定是由动态反应器释放的场体造成的。所以这显示了,甘斯感应器创造的场体,可以作用并影响物质。我们会做更多实验,例如改变动态反应器中的不同甘斯的比例。
展望:
人类身体的大部分是水,不同部位的体液的PH值也不同。因为等离子场体不受阻碍,它们会流经人体,并且很有可以也改变人体的PH值。这一课题需要未来更多更完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