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树人武学文摘吧 关注:58贴子:920
  • 11回复贴,共1
何为禅武医?
这是少林寺三大传统——禅是佛祖正法,武以护持正法,医以济世积德。
禅是佛心,亦为世俗体证佛心之方法,天竺梵语义为“静虑”、“思维修”,在佛教中静虑即定慧,是以体立论;“思维修”是以因立论,谓以思维而能得定生慧,故六祖曰:外离相曰禅!以心契佛,乃能传佛心印!
附记;禅是古文字,尧时己有记载。
以禅心习武,谓之禅武,从禅识心练体,变体养心为医(意),谓之禅武医;其诊病不从闻问切,唯以望而心识!其疗疾亦多以导引(引体归元,引心觉悟)少用药物,故知“佛是大医王”!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1-18 05:49回复
    《剑赋》
    夫剑者:意之所在,其形生焉,形之所托,其神存焉!势之所现,长虹万里:气之所凝:清晖无限!抱元守一,所以固本:一生二三,所以养元!神入仙境见其虚,因有活人之势,以虚而能生万法故:意连心神窥其本,绝无杀人之法,以本具一团和气尔!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11-18 05:5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李承恩先师赞》
      共和肇造,吾师降生。少承庭训,接续道统。长负使命,开启后生。技无自秘,化被一域。有教无类,总括圣机。八十五载,宗风显扬。老而弥笃,尽瘁后己!大哉吾师,兹世之雄。性朴而淳,德厚而中。身居村野,心系武宗。泽及后来,桑梓与荣。斯人虽逝,道遗芬馨。渊源流芳,永志景仰!
      ——木头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11-18 06:00
      回复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人心不古是说现在的人凡事趋炎附势,不象从前一样讲道义了,
        举个例子:大约五、六年前,一天几个同门巧遇闲聊,我师伯的一个弟子忽然扯起我师父来,说我师父的怪话;我俩认识己三十年了,交情不能说好,但从没红过脸!我当时说:某某兄:这些事即是有,也是我们出生前的了,没有见过的事道上听听,途说就不必要了。但他仍然坚持说是听他师父我师伯说的,一定是真的!
        事关我师声誉,不得己我警告他:你再胡扯可小心!他仍不停下,我忍无可忍,只好起身诉诸武力,被其他几个同门拉住了——他也住口了——但几十年的交情也没了!
        在这个事上,主要是晚辈不该说己故长辈的坏话,何况他也曾得到过我师父的指点,在场的人也都奇怪,他为啥会这样说?但他们都没想到我会为了死去几十年的师父、而和相交几十年的同门翻脸,有的还怪我小题大作……
        这就是人心不古!
        我替老师讨公道,反不被人理解,假如功夫再练不好,只能任其胡言乱语,咋报师恩于万一?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还不成了一句空话?
        古人有“主忧臣劳,君辱臣死”之说,是说君主有担忧的事情,则臣下应操劳以代;君主遭到污辱,臣下应不惜身命为君洗刷!
        传统教育也有“有事弟子负其劳”之训……
        现在都成空谈了,这就是世风日下!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11-18 06:12
        回复
          《敷盖对吞横竖解》(供参考)
          竖为次第。遇敌先如撤网而漫应之,使彼失去目标,为敷;以势压其劲力之首,使彼不得尽其力,为盖;再识其左右平衡处,以意引之,使彼不稳,为对;复得彼心意所在,以神气融而化之,为吞!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11-18 06:14
          回复
            《关于涌》
            涌、壮、飘三字是武氏太极拳学的深度经典理论指导!
            今天只说涌。
            说涌,要带上泉字,但不念涌泉,而叫泉涌!努力去体会泉水平地涌出,很可能涌的感觉就出来了。
            泉水平地涌出的根本,在于地下有水的积聚!所以想在拳术中体现涌的意思,必须上中下三节一体贯通,则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在此基础上,着意于气之下沉,自双脚沉入大地,圆周散开,如一盆水倾覆一处后、向周边洇漫;这个意思有了,那么人体随此洇漫之意、专注一方运动,久之纯熟而自然,即见功夫!虽是专注一方,也须有前有后——如向前运动,须保持人体之完整性(前虚后实)、向前是虚意的漫延,而不失后撑意!向前如船帆,后撑如桅杆!
            涌的意思也可以以冲动来诠释:冲动其实是激情澎湃于中——在练拳中,这个激情亦来自于觉知的蓄积!白话就是说:依法合理用功,自然有此一刻!
            既是慢慢用功可达,又为什么先提起来呢?这也是古人向上一着的意思:若一闻即得,便省却许多麻烦!
            这个难做处在于不失顶意、又要加意沉下,上下贯通还只是个基础!要怎样具体用功呢?
            唐时禅宗的临济义玄祖师曾开示:……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
            若真有一位真人高居头顶,自然身心不偏——真人者即人之本来心性,无人我众生寿者之分别之谓!若认为祖师只是比喻,就如当时有学人问:啥是无位真人?离道太远,反把祖师“问”住了,“无法”回答,只好反问“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扯远了,打住!(再啰嗦一句:有明白的没?)
            有个词语叫“拥挤”,拥挤的形象是把身子一团(双臂一抱、腿一曲、腰一躬,头往下一低往前一拱),贴靠着人往前钻挤,不贴靠人就是撞了——要点还是得把劲沉到脚下,再从脚下往上领到身上——把这个用力所致的形式、换成纯用神意引领的肢体运功,也就近乎“涌”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11-18 06:15
            回复
              三弟养花若干年,
              闲来欣赏开心颜。忽然一日长脚走,应笑世事真多变。拿走虽觉不道德,念他也是爱花者,奉劝三弟莫懊恼,花开心中四时乐!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1-18 06:16
              回复
                央央中华,礼仪之邦。允文允武,大道是彰!
                慕道问学,高远志向;依师求艺,谦逊自尚。
                学有先后,达者为师;心无异趣,和睦万方。
                不执一法,不弃一理!去浮与燥,安神与气。
                学无止境,勤习则强;日进不己,终成栋梁!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1-18 06:1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截止2018.8.31日,曹树人预领公款总额壹万三千元,支出壹万弍仟玖佰五十三元整,余额:四十七元。
                  支出细项:
                  一:本人三月八日至二十日、四月二日至十三曰,共出差二十三天,每天费用弍佰元整(含往返路费及其它车费、食宿等),计支出肆千陆百元整(4600.00)
                  二:五月初刘建东新婚来宛用餐八百元整(800.00)。
                  三:六月请王县长用餐九百元整(900.00)。
                  四:七月购买兵器双手剑十五把共一千二百元,枪头枪缨剑穗共一百六十元。两项合计壹千叁百陆拾元(1360.00)。
                  五:八月用餐二百九十三元(293•00)。
                  六:给曹清阳发工资五千元整(5000.00)
                  六项合计支出壹万弍千玖佰伍拾叁元整(12953.00)。
                  注:此项收支均由曹树人经手,预支款项则由黄鹏王志刚经手转至本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1-18 06:17
                  回复
                    《剑术讲义》
                    (一)解剑
                    剑是从古至今承传不断的一种兵器,古时主要作用是技击,现代主要是养生,具体的目的是通过剑术的练习,可以以神意来统摄一身,把拳术对身体的规范要求、进一步形象化,术语称做:存神驭意,随意成形,以气运身,心定神安——简直说:练剑养神。
                    先了解一下剑的实体:剑不分长短,粗分四个部分:护手以下为把位,整个剑身等份分三份,护手外的一段为根节,中间称中节,至含剑尖的叫梢节,三节在右手正握把位时,与虎口同的叫上刃,拳面方的叫下刃。这样称谓是方便以后具体的剑“法”的教授与学练。
                    剑的表现特点古人喻为:剑如飞凤。
                    凤是神鸟,今世己不得而见,可以参照一下鹤,取其行走时的端静幽闲、飞翔中的轻曼灵明即可。
                    从轻灵的角度来说,剑如飞凤这句话己不只是比喻,更多的是要求了!
                    基于轻灵的要求,把剑当做手掌乃至手指外长大的一点意思,是最早也是最必须要有的心法!
                    但剑是个不小的物体,又有重量——再轻也有,所以:如何让它成为自身若有若无的一部分,并达到剑术体用中圆转如意应变无方的要求,这个事情将伴随你整个的学、练生涯!
                    (二)《母剑四法》剑法古传有击、刺、格、洗,称为四母剑,代表四个类别。注意:所谓母剑就是说不是单一的剑法,比如向前直刺是单纯的剑法,只能叫刺剑,而带有控制位置及目的性、表现较轻巧的“点刺”,才能称为“刺法”,也有通力贯彻的“直刺”,还有路线不一的“穿刺”等等,各有不同的心法,这个在以后还会具体从势子的动作上详细讲解!
                    击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本中之本,可以通代所有的法则!所以古时有把攻防体用称为“技击”、“击技”、“击刺”、“剑击”……等。
                    若从攻防理念上认识四母剑:击、刺属于进攻,格、洗属于防守。
                    从形式思想上,则击的目标多是物体表面上的某一处,即对这一处运用不同的剑技实施的攻打、含有毁灭的思想性质如点击、刺击、沉击等;击的目标范围相对一定,假设一块豆腐上放了一枚核桃,一击之下,剑尖要将核桃劈开、却不能有打烂豆腐的意思!
                    刺是通过对目标某一点进行的深度不一的攻击以达到目的。
                    格是在防守、化解的同时对来犯者实施的打击技术,而洗则是较为轻松的转化来力来势并返施彼身的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说,攻防又是分不开的,因此不能把某一法定为攻势或是防守!否则即达不到“”,因敌变化示神奇”的要求。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11-18 06:17
                    回复
                      《学剑记要》(一)
                      下面的动作是转身后云顶左下劈,名字是“流星赶月”,上左步双手分展,这时右手执剑不要有自主动作,随步随身左转就可以——老师专门讲了一句要言:剑随身转,并说明这是练剑时剑与人体两者之间最根本最重要的相互关系!
                      转身后,剑向身前左侧上方挥(上刃中节)挑(上刃梢节)形状如同天下的流星,接下来的云转意经由上刃的中节根节、转至右把位及下刃根节,这样便于使下一动的开左脚左斜劈的剑意从下刃根节贯串行到梢节,要有劈开岩石的气势。
                      下面是“拨草寻蛇”,要先提脚再向外拨拦,用上刃梢节,走弧线。老师说这是剑法中“洗”的做法之一,意思大概跟在水盆里漂洗衣服似的,但形态上要真的去拨、去寻。下面还是一个和前边一样上右步的“鹞子入林”。
                      《学剑记要》(续一)
                      下面外腕花后成右独立势,双手持剑向右斜前上方点刺,名“蜻蜓点水”。
                      左脚向右腿前盖步并承负体重,双手持剑下按,名“平沙落雁”。这两个动作都要显得轻、巧,尤其是从高身形的独立势到定式时的盖步俯身按剑,过度运动起伏较大,若做不到轻巧,就没有圆转,会显得笨拙,失去“剑若遊龙”的意思;还有这两式虽然是用剑,还是要以身行为本位!身体的进退起伏安排好了,自然把意思传到了手上、表现在剑上,配三节的说法,这时剑就是梢节,梢节要领——曹师特别强调这个领是领起自身——在这就是剑把自己先放在虚空中,以具备变动的条件。
                      (点评:《蜻蜓点水》取其轻巧,《平沙落雁》取其平稳。独立点剑,属于“击”,意若剑劈人面落之蚊蝇,不能向前使力,否则易伤人面皮!击是意气之用,刺是形体之物,详意参考《击刺格洗》一文)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11-18 06:18
                      回复
                        《南阳地方武学俚语》
                        (一)拳打卧牛之地,枪扎滚头之力。
                        释义:拳打之打作练讲,拳当人体论:卧牛之地,此意有二:练拳不可长远跑跳运动,只守当前,牛卧所占足矣。远则气散神浮,内力难凝,即久习亦无浑厚一体之功;用则回旋往来亦不离此卧牛之地,此即守定“中土不离位”也:
                        枪扎滚头之力,此处扎为使用义。头者枪头,滚头者:枪头不离当下翻转滚动也)。
                        (二)上崩下砸,里合外拔。
                        释义:(此言用枪)崩有迸发溅义。上崩者将挑豁之力贯于枪头而向上也,非枪头向上挑攉也;下砸者将劈砸之力注于枪头而向下也,非以枪头向下劈砸也:里合者拿枪而有向前沉合之意;外拔者拦枪而有向侧后拔带之意。
                        按:里合外拔与拦、拿法本是一,不同者拦、拿为日常用功法,以守中为要,合、拔是使用法,守中中寓变化意。
                        (三)枪要三尖照,中正不放松,当机则出手,不扎即成空。
                        释义:三尖者枪尖居中,上应鼻尖、下对前足尖;中正者上体不可俯仰偏倚,不放松者精神领起上下一贯刻刻不懈;当机即得机之意,得机即要攻上;若得机不上手,则前功尽弃。
                        按:此义见《长枪法选》:枪有三要:一要三尖照,二要立身中正,三要当扎即扎。
                        (四)枪扎青龙出洞,剑刺白蛇吐信。
                        释义:扎有贯串意,刺是穿透。贯串势大,故能稳定心神,把握形势;穿透轻捷,乃可动静无遗,而果难测。
                        青龙出洞:青龙者含朝气蓬勃之意,而有不可阻挡之势,故用功须三盘合一,抱元固本,方能处中以制外;出洞者洞则或有弯曲,故须摇头摆尾以顺形势;又:龙飞则上九天,故 龙出洞势则向前,意则向上也,此中平枪之诀要;
                        白蛇吐信:白者以其义喻为明也,蛇者以其形喻当昂首也,吐信者以其势喻则迅疾准厉也;综言之:刺剑当如蛇之吐信呑物,既有迅雷不及掩耳之气势,又具一击必得凌厉之神意。
                        (五)枪如游龙,剑似飞凤。
                        释义:游龙者:摇头摆尾而一气贯穿也,比喻枪术体用形(搖头摆尾)神(一气贯穿)之要,提示学人用功不可执于一端,必在整体著力!飞凤者:轻缦灵妙而稳健庄重也,此喻剑道体用必在形神如一、轻灵稳健处关心,日久自然随心合意契于无为。
                        (六)膝起望怀,肘发护心。
                        释义:起膝须望人怀,发肘当护自心。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11-18 06: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