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港(征求意见稿)
作者:晨钟
三河城南门外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河叫红娘港,原是泃河分支,过去称泃河,把现在城东南北流向的河叫洳河,三河段称七渡河(又称错河,现有错桥村为证)。所谓三河以地近红娘港(泃河)、鲍邱河、七渡河而得名。古时人们称河北岸为阳,河南岸为阴,因三河县城在泃河北岸,所以又称为泃阳。
三河南关外泃河上有一石桥叫永济桥,又名小河桥,后人称南关大石桥。此桥建于明朝正德十年十月(公元1516年),由当时在朝任提督东厂御马监的三河人张锐,与其兄后军都督张明和其侄都督同知张兰协商,捐白银数千两所建。桥分三孔,略成拱形,高约十五尺,长约十六丈,用料精良,建工考究,石皆细凿,汉白玉栏杆,雕有各色图案花纹,两边有引桥数步。此桥便利了三河人南行涉水渡河之苦。此桥至今近五百多年,曾经明万历四十六年、清顺治七年、康熙三十年和乾隆十三年四次重修加固,一直到1976年,因不适应现代交通车辆通行被拆毁,改建为现代的钢筋水泥桥,2005年此桥又被加宽,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南关大桥。
那时泃河水流至三河城的西边,把一片洼地灌满,形成一眼望不到边的水泽港地。春季,水不甚狂,是一片沼泽,茂草丛生;夏秋之交,雨汛之时,便汪洋一片,大水漫桥,波急浪涌。此时人们聚集在南门城墙之上,西望茫茫泽国,俯看桥下激流,不禁让人心灵震撼,深感大自然的神威无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南门外“石桥水涨”。






作者:晨钟
三河城南门外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河叫红娘港,原是泃河分支,过去称泃河,把现在城东南北流向的河叫洳河,三河段称七渡河(又称错河,现有错桥村为证)。所谓三河以地近红娘港(泃河)、鲍邱河、七渡河而得名。古时人们称河北岸为阳,河南岸为阴,因三河县城在泃河北岸,所以又称为泃阳。
三河南关外泃河上有一石桥叫永济桥,又名小河桥,后人称南关大石桥。此桥建于明朝正德十年十月(公元1516年),由当时在朝任提督东厂御马监的三河人张锐,与其兄后军都督张明和其侄都督同知张兰协商,捐白银数千两所建。桥分三孔,略成拱形,高约十五尺,长约十六丈,用料精良,建工考究,石皆细凿,汉白玉栏杆,雕有各色图案花纹,两边有引桥数步。此桥便利了三河人南行涉水渡河之苦。此桥至今近五百多年,曾经明万历四十六年、清顺治七年、康熙三十年和乾隆十三年四次重修加固,一直到1976年,因不适应现代交通车辆通行被拆毁,改建为现代的钢筋水泥桥,2005年此桥又被加宽,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南关大桥。
那时泃河水流至三河城的西边,把一片洼地灌满,形成一眼望不到边的水泽港地。春季,水不甚狂,是一片沼泽,茂草丛生;夏秋之交,雨汛之时,便汪洋一片,大水漫桥,波急浪涌。此时人们聚集在南门城墙之上,西望茫茫泽国,俯看桥下激流,不禁让人心灵震撼,深感大自然的神威无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南门外“石桥水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