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PassionAnd The Opera 极为华丽的旋律,纯四-纯五-小六度或者反过来的这个旋律进行在许多音乐当中都展现出一种严整规格并华美流畅的感觉。例如Lacrimosa-Sanctus当中五分半后唱词到来时背景高亢的弦乐,歌剧魅影当中墓地一段主题曲再现时的小提琴,都有这个模式的旋律进行。后半段类似于第五元素的女高音吟唱渲染出迷离而魅惑的色彩,这是Tarja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
6.SongOf Myself 其实SongOfMyself自身的音乐性在夜愿的几首长曲是有点拖后腿的,把它放在这是有点侧重于它在专辑和电影当中的重要性和托马斯自身思考一个总结,这方面令这首歌有不一样的地位。七拍子的节奏,Anette声音表现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仿佛被什么追逐。“Allthat great heart lying still in silentsuffering”这句歌词在这首歌多次出现,令人想到Slayingthe Dreamer当中的“Thegreat ones are alldead”。第二次副歌结束后,又是典夜愿式Breakdown,伴随着哀悼般的低吟浅唱,紧接着又是四句合唱,音乐归于平缓,接下来的六分钟是电影角色献声的诗歌念白。虽说在这首歌当中把其分为如此明显的前后半段有些让它失去了一首歌的完整性,不过这样也算是对专辑概念性的一个补充。没有看过电影的人要理解后半段的诗也许有些难度,涉及到生命,艺术,死亡,人性等多方面的思考,这是一种自我的内省,也许因此命名为自我之歌。有孩子的声音,“我们的摇篮是什么颜色的?”;有老人的声音,”我是何人,竟敢对一个神父、乞丐、妓女、政客、恶人评头论足?“。我想起电影里小男孩奔跑着,从窗户一跃而下,落地时已是托马斯坚毅的面容,那一幕让人十分触动。最后诗歌写道“而永不消逝的,是G向Em的变调”也应和了电影开头老人的喃喃自语。
4.BeautyOf The Beast 这是Tarja时期最长的一首歌,超过TGLS,其编曲丰富程度和构思之精美比起其他几首长曲也不遑多让。有人说夜愿的音乐在Tarja时期是有魔力的,虽然我同样非常喜欢A姐时期的一些歌,但我不得不承认A姐无法带来Tarja时期那种圣洁的光芒,当然她们是两种路子,Anette带来的东西Tarja也难以做到。这首歌同FantasMic一样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节奏较为舒缓,旋律哀伤却包含力量;第二乐章从四分钟开始节奏更加结实,从平和地低吟突进,旋律愈发地壮美高亢,节奏愈加猛烈,直至高潮,音乐在第三乐章散发着绝望气息的男声念白中结束,尾声的音乐却又向着希望高歌一般地壮烈。兽性之美,如此摄人心魄。
2.TheGhost Love Score&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把这两首排到并列第二…因为实在前十都不想除掉哪一个,但又有点塞不下。并且这两首在我这里确实占据着同样的位置。一个是对无悔之爱的宣言,呐喊,一个是对文明和生命的思考和赞美。 TheGhost Love Score:这首歌也许是很多人心目当中的夜愿No.1。Myfall will be for you,Mylove will be in you,直白而热诚地宣誓,堕入黑暗也无悔;Timeto never hold ourlove,时间永远无法阻挡我们的爱意,相比之下那些哥特金属虽说唱着同样一种“爱比死更强大”的资本主义式爱情,但是绝大部分都无法像夜愿这样波澜壮阔,轰轰烈烈,有着将爱情刻入自己的生命让短暂的生命迸发出耀眼的光芒的强烈诉求。从编曲旋律上,已经无需多言,如此炽烈而激情,这就是为什么Tarja时期的夜愿能征服那么多人的原因。史诗般的合声,缠绵不绝,在时代终结的演唱会上我盯着疯狂地演奏着的四个人,只希望这绝美能够再久一点,我想当时的观众也是这么想的吧,在这澎湃的合声里只愿看着他们,让他们的狂热席卷自己让自己被音乐征服。这就是夜愿的魔力,这首歌就这样告诉了你他们的魔力在哪。 TheGreatest Show OnEarth:新专的疲软让这首歌有些受到了不公的冷遇,当然,23分钟的长度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但对我来说,歌曲越长只会让我越有兴趣。XJapan半个小时的ArtOfLife我曾经一天听上个几个小时也不会觉得厌烦。当然,歌曲的质量是前提,否则也显得冗长。但这首歌我并未这么觉得,相反,其中的每一分钟每一次听都会有新的感悟。地球上最伟大的演出,歌名就已经预示着夜愿要搞大事。果然,这首歌听完令我五体投地。如此恢弘而深邃的立意,将地球生命的历程浓缩到一首歌里。文明千秋万代终将归于尘土但生命的进化长久不止,我们的一切都将湮灭在太阳系的终结里,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即使知道自己的渺小,依然昂首凝望着黑暗的星空,为自己独有的命运而奋斗,这就是人类的伟大之处。Wewere here,每次听到这不屈的呐喊都令我想要落泪,国内有这种思考深度和广度的音乐人有几个?这也许值得反思。
1.ThePoet And The Pendulum 我还是只能说,我心目当中的第一和托马斯自己最喜欢的夜愿的歌是一样的,诗人和钟摆。知乎上有人说这首歌是人类能写出来最**的通俗歌曲,这当然是过誉了。但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一些音乐对于作曲家来说,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好好打磨整出来的。而还有一些音乐,对于作曲家来说,是一生中能有幸与伟大灵感相碰撞而造就的瑰宝,这首歌即是如此。爱伦坡的这篇小说,诗人在西班牙法庭审判下受刑,钟摆的利刃从上摇摆而下,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充满冲击感和紧张的场景,这种意象的冲击力就如马拉之死一般非常直接,把恐惧和愤怒传达给了观众。开篇飘渺的女声,慢慢地音乐燃烧般行进起来,诗人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他的悲恸,思念,怒火,惧意,愧疚,祈祷等等。第二遍副歌结束后是女声仙子般的吟唱,回忆着从前的美好。接着音乐进入更加紧张的篇章,在战争般的背景下,诗人仿佛立于生灵涂炭战火遍野当中的一位孤儿,倾诉着自己的恐惧,祈求死亡带走他。在一声弩箭一样的声音之后,音乐进入疯狂的节奏,提琴的旋律扭曲而偏执,Riff仿佛是马蹄在踩踏着死尸。黑色受难记,Mark的咆哮是诗人内心愤怒的声音,短暂的柔和旋律后接着又重复一次副歌。这时音乐如教堂坍塌时一般庄严,女声念出讣告,上帝已死,托马斯将自己虚化成那个诗人称其已被另一个世界带走,令人心颤的“Saveme”,求助的呼唤。随即音乐终于进入最终的平和,又如此哀恸,Anette仙女般的声音如圣母抚慰着痛苦的心灵,将爱给予那个可怜的诗人,带他回到应有的归宿,诗人得到了宽恕和幸福,但那幸福是真实的还是他的幻想呢?结尾最后一句,“Thebeginning”,应和了这首歌第一句“Theend”。 我很难用一个词去形容它,它不像是一首歌,而更像一种自传式的自省和思考。它的美艳并不像TheGhost LoveScore这样耀眼炸裂,而是更深沉而隽永,从表面上流过一种璞玉般的光辉,同时从内部去深究它,如万花筒一般看到一个广阔的内心幻想世界在现实中破碎,百般情感万千景象无数思绪都从中迸发。从那个虚实交合的缺口走下去,迎接的是无可奈何的疼痛和沉默。许多的疼痛都能抚平,恐惧都能忘却,但更多的伤痛并不会逝去,只是留在了那里。我们无需了解托马斯的生平,他是否有个孤独而悲伤的童年,我们只需知道,能创作出这种作品的人,必定有一个饱经沧桑却依旧坚毅的赤子之心。 Nightwish 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