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吧 关注:5,002贴子:55,025
  • 6回复贴,共1

施健:仙传小说与曹植游仙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要:曹植是游仙诗创作的第一人。他的游仙诗可考的大约有《升天行》、《游仙诗》等11首,这几乎占了曹植诗歌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曹植的游仙诗受到了屈原《远游》创作的影响,并且是结合了汉代以来的道教神仙思想而逐渐成型的。在道家思想领域,尤其是汉代以来的仙传小说对于大量神仙升天羽化故事的描写以及纷繁复杂的仙境的描绘给游仙诗这种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文学性大大增强。曹植的游仙诗与仙传小说有着密切关系,两者互有促进,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曹植的游仙诗是一个创举,与谢灵运开山水诗一派,陶渊明开田园诗一宗一样具有非凡的文学史意义。屈原的《远游》篇只是游仙诗的一个早期的影子,前代的类似的描摹鬼神游览的文学作品从未像曹植的游仙诗那样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曹植的诗歌创作总计有七十多首,其中可以算为游仙诗的就有十一首,这几乎占了总量的六分之一。说曹植是游仙诗的开创者,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首次用游仙诗来命名自己的诗歌,并且对于游仙诗有很好的文学展现。曹植的游仙诗共有这样几篇:《升天行》两首,《游仙》《苦思行》《平陵东行》《桂之树行》《飞龙篇》《仙人篇》《驱车篇》《五游咏》《远游》各一首。通过研读这些诗歌,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诗歌之所以被称作游仙诗,是因为其中充满了神奇的神仙飞升思想和仙境游览的神奇经历,而这些神奇的描述又与汉代以来的仙传文学有着深刻渊源。
汉代以来仙传小说是道教发展的产物,其中较汉代以来仙传小说是道教发展的产物,其中较为著名的仙传小说有题为刘向的《列仙传》和东晋葛洪所作的《神仙传》。《列仙传》共记载了从赤松子到玄俗一共七十一位仙人得道成仙的故事。这些仙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经历,服食养性,积年累月可以成仙飞升。故事模式大同小异,但故事所展现的仙人画卷十分吸引读者。葛洪的《神仙传》创作目的是为了解答其弟子滕升是否有仙人的问题而创作的,但葛洪在序文中也毫不掩饰其《神仙传》创作的目的在于“知刘向所述殊甚简要,美事不举。此传虽深妙奇异,不可尽载,犹存大体。窃谓有愈于向,多所遗弃也。”[1]4这里是葛洪创作仙传的一个动机,可见这一时期的仙传创作是有一定的发展的。从时代上来讲,曹植的游仙诗创作是介于这两部仙传小说中间的,其创作游仙诗既有对《列仙传》的借鉴,同时也对后来的葛洪的《神仙传》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曹植的游仙诗与仙传小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游仙人物的借鉴与游仙服食升天元素的融通性,二是游仙模式相似性。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IP属地:江苏1楼2018-11-11 22:20回复
    一、游仙人物的借鉴与服食升天元素的融通性
    曹植的游仙诗中大量借鉴了仙传小说中的神仙道人形象,如“秦女”(即《列仙传》中《箫史》篇穆公之女,名弄玉)“王乔”“赤松子”“轩辕”“鼎湖”(皆即黄帝)。对于服食和升天等元素,曹植的游仙诗和仙传小说有一定的传承和融通性,有“泰山”“灵芝”“琼蕊”“朝瑕”“金石”“玉石”“六龙”“桂树”“日精”“神鱼”“飞龙”等具体的物象,下面表1是曹植游仙诗与仙传小说关系:


    IP属地:江苏2楼2018-11-11 22:26
    回复
      从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曹植对于游仙诗中人物的选取很多都是来自于《列仙传》这部小说,仅就《仙人篇》一文中就借用了秦女、王子乔、黄帝三位仙传小说中的人物,而这三位仙人又是典型的飞升成仙的人物,曹植将这三位仙人引用到游仙诗中,足可见其想要学仙人飞升之法,遨游天际的一种向往。尽管王子乔、黄帝等仙人的传说由来已久,古人作文作诗多为引用,但考证现可见的古籍资料,曹植引用的秦女与夫君吹笙竽,终乘仙鹤而化去的典故最早的记载是在题名刘向的《列仙传》中,这或许可以成为曹植游仙诗受到《列仙传》等仙传小说影响的一个有力的佐证。
      2、游仙诗与仙传小说对于服食升天的描述

      在曹植的游仙诗中,对于成仙和长生不老之术有着执着的追求,对于服用桂树、桂花或是灵芝、丹药、玉石来达到成仙或不老长寿的方法也是一直在探寻和追求。曹植的游仙诗充满了对于仙人服食之法的羡慕,多处表现出诗人想要尝试和服用的心情。另外,曹植的诗歌中也对仙人的成仙之法有强烈的兴趣,古代仙人靠乘坐神鱼、神龙飞升的经历实在令人羡慕,那种成仙的方式似乎是最为理想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植的游仙诗中,出现了大量的太山(泰山)意象,这又或许或多或少与汉代以来佛道思想的宣扬有一定的关系,太山成了仙人的寄居地,同时也是游仙必去的圣地,这种对名山的描绘在曹植的游仙诗中是较多的。这一特点也与《列仙传》和《神仙传》中所描述的多数仙人在山川大泽中羽化登仙的叙事方式有关。如《列仙传》中《务观》一文中就有“逼不以礼,遂投浮梁山,后游尚父山”[3]33的仙人入山林成仙的记录,而《邛疏》一文中写道“至数百年,往来入太室山中,有卧石床枕焉。”[3]40其中的太室山就是嵩山,这与曹植游仙诗中的太山是极其相似的,都对仙山有一种独特的向往。稍后葛洪的《神仙传》中对于仙人入林野仙山成仙得道的故事就更多了。如《广成子》载为“居崆峒山石室中”[1]7,《凤纲》篇载“得寿数百岁不老,后入地肺山(即终南山)中仙去。”[1]24《李八伯》中记述道“公昉入云台山中合丹,丹成即仙去。”[1]47诸如此种仙山描述太多,不再赘述。可见仙山意象在仙传小说中是很多的,这对曹植游仙诗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其热衷太山等仙山并且不惜笔墨的进行描述和赞叹。总之,游仙诗中对于仙山的描述为游仙奇特的经历增添了一份神秘的道家神仙色彩[4-5]。


      IP属地:江苏4楼2018-11-11 22:32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江苏5楼2018-11-11 22:34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江苏6楼2018-11-11 22:36
          回复
            此时此刻,我就只想发这个图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1-11 23: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