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吧 关注:5,002贴子:55,025
  • 2回复贴,共1

邯郸淳为临菑侯文学官属时间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刘小凤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摘要:邯郸淳是建安时期年辈最高、活动时间最长的文学家、书法家、游艺家,因其鸿才,曹丕曾欲任命邯郸淳为其文学官属,时曹操宠曹植,故淳受曹操之命任临菑侯曹植文学官属,关于邯郸淳初为临菑侯文学官属的时间,学界历来存在争议,据邯郸淳的《答赠诗》、曹丕与邯郸淳的关系和曹植初就国的地点,考定邯郸淳初为临菑侯文学官属当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夏季。
关键词:邯郸淳 临菑侯 答赠诗曹丕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卫二刘傅传》在论及“建安七子”后又列举了另外七人:“自颖川邯郸淳、繁钦、陈留路粹、沛国丁仪、丁廙、弘农扬修、河内荀纬等,亦有文采,而不在七人之例。”[1]602陈寿字里行间似乎在公认的“建安七子”之外,又排出了一个“七子”,此七人虽然没有列入“建安七子”之列,但“亦有文采”,使得陈寿不能忽略不计,足可见此七人在建安文坛上的地位,今人评其为“建安又七子”[2],在这七子中高居榜首的就是邯郸淳。实际上,邯郸淳在建安时代年辈最高、活动时间最长,其对文学(尤其是通俗文学)、书学、游艺学确有独特的贡献。在文学方面,邯郸淳所著《笑林》是我国第一部笑话集;在书法方面,唐张怀瓘称其“志行清洁,才学通敏,初为临菑王傅,累迁给事中,书则八体悉工,师於曹喜,尤精古文、大篆、八分、隶书”;[3]在游艺方面,其著《艺经》,载弹棋、投壶、藏钩、击壤、米夹、掷砖、马射等诸般游艺,是中国最早的游戏专著,可见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因此对邯郸淳的生平有必要进行一些探讨。
邯郸淳极为博学,颇为曹操父子赏识。《三国志·魏志》卷二十一《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载:“(邯郸)淳,一名竺,字子叔,博学有才章,又善《苍》《雅》、虫、篆、许氏字指。初平时,从三辅客荆州。荆州内附,太祖素闻其名,召与相见,甚敬异之。时五官将博延英儒,亦宿闻淳名,因启淳,欲使在文学官属中。会临菑侯植亦求淳,太祖遣淳诣植。”[1]603从“时五官将博延英儒,亦宿闻淳名,因启淳,欲使在文学官属中”可见,最初五官将曹丕想让邯郸淳为其文学官属,但后因曹植向曹操索求邯郸淳,时曹操宠植,故使邯郸淳投曹植麾下。曹植初见邯郸淳,不胜欣喜,延其入座后,先“科头拍袒,胡舞五椎锻,跳丸击剑,诵俳优小说数千言”,后与之“评说混元造化之端,品物区别之意,然后论羲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次颂古今文章赋诔及当官政事宜所先后,又论用武行兵倚伏之势”,足可见邯郸淳的博学多才与社会声望,即使是王侯也对他极其礼待,不敢疏忽,该注所记邯郸淳初见曹植情形,为文学史上著名故事。《太平广记》卷二零九引王僧虔《名书录》载“陈留邯郸淳为魏临菑侯文学”[4],与《魏略》言“文学官属”合,因此《魏略》所引此事即邯郸淳初为临菑侯文学之事1。而关于邯郸淳初为临菑侯文学时间,学界又存在不同意见,今以邯郸淳后期所作《答赠诗》入手,根据现存史料对其初为临菑侯文学的时间详作考证。


IP属地:江苏1楼2018-11-04 19:32回复
    三、曹丕召淳行程拟测
    曹丕召淳的动机缘由上文已论述,接着便是曹丕召淳入宫的程序了。论至此,本文便牵涉到当时曹植初就国地点的问题。按照曹道衡先生的观点,“且洛阳、临菑,相去千里,淳在临菑未及期年,应召入洛,当已在黄初二年初”,邯郸淳在曹丕下诏之前一直跟随曹植,而曹植初就国的地点为封号所在地临菑,根据临菑与洛阳之间的距离,曹丕下诏召丕的诏书到达花费的时间都会长达半月左右,因此曹先生认为推至黄初二年初较为妥当。可实际上,曹植初就国的地点并不是临菑,俞绍初先生在《关于曹植初次就国的问题》[9]中详细考证了曹植初就国的时间地点,是曹植初次就国在延康元年四月十五日,就国于离邺城不远的鄄城。
    俞先生依据的首先是曹植的《求祭先王表》,按该表所述,曹植于四月二十八日作此表,表示想在夏至日(时在五月初三或初四日)“欲祭先王(曹操)于北河之上”,这一请求很快得到了曹丕的答诏,被婉言拒绝。在先唐典籍中黄河通称为河,表中所说的“河”,当指黄河。而其求祭之地既称在北河之上,则必不在临菑,而应是在离邺城不远、《水经·河水注》称之为北依黄河的“河上之邑”鄄城。这里才是曹植最初就国的地点。另一证据则是《上九尾狐表》,曹植在曹丕禅位以后曾向朝廷呈献九尾狐而作此表,“黄初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鄄城县北见众狐,数十首在后,大狐在中央,长七八尺,赤紫色,举头树尾,尾甚长大,林列有枝甚多,然后知九尾狐。”鄄城出现的祥物九尾狐不但为曹植亲目所见,而且亲自上表启奏,如果认为曹植以临菑侯而就国临菑,临菑属青州,鄄城属兖州,在辖境之外的事情曹植不可能越俎代庖去涉及,更何况上表启奏,而从表中对九尾狐的数目、形状、毛色等所作的细致描述来看,也充分说明九尾狐为曹植于鄄城亲眼所见。俞先生举出来的这两个例证足以证明曹植初就国的地点不在临菑而在鄄城。又《三国志·魏志》卷二十《武王世王公传》注引《袁子》曰:“于是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为匹夫。县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王侯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1]591亦证明“寄地”之实。故曹先生“且洛阳、临菑,相去千里,淳在临菑未及期年,应召入洛,当已在黄初二年初”一句值得推敲。笔者同意俞绍初先生的论证,依据俞先生所证,曹植时在鄄城,邯郸淳作为门下亦跟随,那么曹丕下诏令淳到达鄄城的时间可以不超出黄初元年,当邯郸淳收到诏令时,应该不久就会向曹植及同僚告别践行了,《答赠诗》当作于诏令到达后不久,不可能逾至黄初二年,故由黄初元年上溯四年,则至建安二十一年,又按《魏略》载“时天暑热”,邯郸淳初为临菑侯文学当于建安二十一年夏季。4
    通过以上推论,我们可以对邯郸淳在涉及曹植与曹丕在内的那一段生平有一个大致的概观:时任五官中郎将曹丕曾欲邯郸淳为其文学官属,而时曹操宠植,故淳受操命投曹植麾下,邯郸淳初为时任临菑侯文学当于建安二十一年夏季,此后四年左右的时间邯郸淳都在曹植手下担任幕僚,一直到黄初元年曹丕代汉后下诏召淳,邯郸淳便离植投丕,任“博士给事中”一职。


    IP属地:江苏4楼2018-11-04 19:35
    回复
      注释
      1故邯郸淳为临菑侯文学即为临菑侯文学官属义,下文不作赘述。
      2《文选》仅录该诗“行矣去矣,别易会难”两句。
      3《后汉书·孝女曹娥传》李贤注记载了邯郸淳作《孝女曹娥碑》的始末。文中有“上虞长度尚弟子邯郸淳,字子礼。时甫弱冠,而有异才”一句,据此可确定度尚为曹娥立碑一事在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邯郸淳“时甫弱冠”,刚满二十岁。由元嘉元年上推二十年,可以推断出邯郸淳的大致生年在东汉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前后,而曹植生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故邯郸淳长曹植约一甲子。
      4俞绍初先生考曹植、王粲、刘桢等人所作《大暑赋》当于建安二十一年六月,由邯郸淳见曹植于是年“时天暑热”反观,亦可作为俞说旁证。详见俞绍初:《建安七子集》附“建安七子年谱”,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50页。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魏书[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米晓燕.论“建安又七子”[J].文艺评论,2012(12):106.
      [3]张怀瓘.书断[M].历代书法论文选本.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83.
      [4]李昉,扈蒙,李穆,等.太平广记:卷209[M].北京:中华书局,1961:1598.
      [5]张可礼.三曹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3:134.[6]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三国诗:卷3[M].北京:中华书局,1959:199.
      [7]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402.
      [8]曹道衡,沈玉成.中古文学史料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3:19.
      [9]俞绍初.关于曹植初次就国的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51.


      IP属地:江苏5楼2018-11-04 19: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