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风暴
——真正的末日,会是什么样子的?
是满目疮痍?还是遍地哀嚎?
是天黑无光?还是万籁俱寂?




当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迅速席卷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风暴所及,寸草无存……
再见,永远排队荡秋千的公园,
来不及道别,刚刚还在一起玩耍的伙伴;
再见,抢来还没归还的玩具熊;


来不及表白,操场上最最帅气的那位同学;
再见,万圣节的糖果礼盒,
来不及换上,妈妈熨好的衬衣。

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场风暴施施然的来临,不紧不慢的摧毁一切。
我们以为灾难过后的幸存者会将我们铭记,殊不知,这一场浩劫名叫末日……
这次的主题还是想侧重“末日”与“浩劫”来表达,做了一些以前自己没有过的尝试:
(1)零件使用上,这次采用近300对儿的铰链作为作品主体,利用8条链条的交错盘旋的特性来构造出风暴的诡异和灾难降临的压迫性,颗粒感可使的风暴感更强;
(2)结构上,每条链条大概由30-35对儿铰链形成,由于需要其盘旋向上又不失平衡,需要计算横向盘旋的颗粒长度与纵轴间的颗粒的契合性(横向拼搭13颗粒的长度=纵向拼搭11颗粒的长度),每13节做一次链接,每条链条需要计算2次,8条就需要计算16次,起连接固定处并不为正向十字,需要“旋转”零件帮忙,风的整体做完后仿佛是做了一道高考推导大题;
(3)机动性,风暴动起来才好看,最开始的设计是想以静制动,但在moc过程中还是觉得如果风能转起来会更有视觉冲击力,难点在于风暴的“头重脚轻”特性,需要中间树轴,前期的固定和算法都要重新做,索性又重新做了一遍计算题,在逐步向上搭建的同时也要时刻进行转速测试,以免出现坍塌;




(4)小场景的搭建自己还是花了一些小心思,比如倾斜的楼房,即将面临末日的圣殿,一些二排的微型别墅其实也能看到一些创意套盒的影子。
最近工作比较忙所以作品进度比较慢,又拖到了比赛的最后交出作品,总算是赶上了,希望大家能喜欢,谢谢。
——真正的末日,会是什么样子的?
是满目疮痍?还是遍地哀嚎?
是天黑无光?还是万籁俱寂?




当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迅速席卷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风暴所及,寸草无存……
再见,永远排队荡秋千的公园,
来不及道别,刚刚还在一起玩耍的伙伴;
再见,抢来还没归还的玩具熊;


来不及表白,操场上最最帅气的那位同学;
再见,万圣节的糖果礼盒,
来不及换上,妈妈熨好的衬衣。

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场风暴施施然的来临,不紧不慢的摧毁一切。
我们以为灾难过后的幸存者会将我们铭记,殊不知,这一场浩劫名叫末日……
这次的主题还是想侧重“末日”与“浩劫”来表达,做了一些以前自己没有过的尝试:
(1)零件使用上,这次采用近300对儿的铰链作为作品主体,利用8条链条的交错盘旋的特性来构造出风暴的诡异和灾难降临的压迫性,颗粒感可使的风暴感更强;
(2)结构上,每条链条大概由30-35对儿铰链形成,由于需要其盘旋向上又不失平衡,需要计算横向盘旋的颗粒长度与纵轴间的颗粒的契合性(横向拼搭13颗粒的长度=纵向拼搭11颗粒的长度),每13节做一次链接,每条链条需要计算2次,8条就需要计算16次,起连接固定处并不为正向十字,需要“旋转”零件帮忙,风的整体做完后仿佛是做了一道高考推导大题;
(3)机动性,风暴动起来才好看,最开始的设计是想以静制动,但在moc过程中还是觉得如果风能转起来会更有视觉冲击力,难点在于风暴的“头重脚轻”特性,需要中间树轴,前期的固定和算法都要重新做,索性又重新做了一遍计算题,在逐步向上搭建的同时也要时刻进行转速测试,以免出现坍塌;




(4)小场景的搭建自己还是花了一些小心思,比如倾斜的楼房,即将面临末日的圣殿,一些二排的微型别墅其实也能看到一些创意套盒的影子。
最近工作比较忙所以作品进度比较慢,又拖到了比赛的最后交出作品,总算是赶上了,希望大家能喜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