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排斥中式服饰,但是所谓的新中式,狗看了也摇头
马面裙
旋裙是宋代女子为方便骑驴而设计的一种功能性的“开胯之裙”,这是最早的马面裙的由来
一些出土的文物也有马面裙蛛丝马迹,如山西晋祠彩陶中的一尊宋代侍女像上就有马面裙的影子
它由前后四个裙门组成,两两重合,侧面呈现出打裥的特点,在裙的中间部分,裙门重合形成一个梯形的光面,俗称为 “马面”
明制马面裙一般用7幅布幅,每3幅半拼成一片裙幅,两片裙幅围合成裙子;裙子的前后叠合的4个裙门保持平整,两侧打活褶,褶子大而疏,用异色的裙腰固定,裙腰两端缝缀系带;裙摆宽大,摆幅上用织或绣的形式缀饰底翩,或膝襕
明代,马面裙是男女共有的下装,当时人人都
穿着马面裙。然而,不同阶级之间的马面裙有着严格的区别,官宦之家的女性则用更加讲究的龙纹、云蟒纹等,贵族妇女的马面裙裙门和边缘上饰有绣花装饰,花鸟鱼虫等吉祥图案
明代女性喜欢上身穿袄、下身穿马面裙。明代马面裙以裙襕为重要特色,裙襕是裙子上的横向装
饰花纹,通过刺绣或织造工艺制作,设计位置从膝上到裙底。随着上袄长度变化,马面裙的裙襕也调整,从膝襕到底襕
清代实行“男从女不从”的服装法令,马面裙仅作为汉族女性的服饰保留下来,由男女通用的裙子变成了妇女衣物,成为清代女性的日常和标志性服装款式。它由两片相同的裙片组成,穿着时需要将裙腰上的扣子或绳系好。清代马面裙的裙腰部分多用白色棉布,寓意着“白头偕老”
清代女子得以在服饰上依然继续传承明代样式,马面和裙襕的装饰较为繁复,褶子细密,有多至百褶的,裙子变为死褶,褶子之间还有镶边,衍生出侧裥式、襕干式、凤尾式等形制类别
马面裙是这类裙型的统称,以发现文物表面,主要有月华裙、侧襟式百褶裙、襕干裙、凤尾裙、凤尾侧襟式裙和凤尾襕干式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