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引自钱国祥老师的多篇论文以及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
阊阖门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宫正门。洛阳城宫城正门称为阊阖门,始自曹魏初期新修洛阳宫明帝改雉门为阊阖门开始[注],西晋至北魏均继续沿用此门。
据记载,宫城阊阖门作为象征帝王威仪的都城中最重要的礼仪性建筑,是举行帝王登基或接见四方朝贡者等重大活动的地方,一般极少用于通行。
大城西垣的阊阖门东汉时名为上西门,曹魏以后称阊阖门。
《洛阳伽蓝记》中有详细记述:“瑶光寺,世宗宣武皇帝所立,在阊阖城门御道北,东去千秋门二里。千秋门内道北有西游园。园中有凌云台。”由宫城勘探图可知,此阊阖门御道横穿北魏宫城中部的东西大道而千秋门根据文献记载就是正对大城间阖门的宫城西门。该大道横穿的宫城西墙缺口无疑就是此宫门位置所在,而且距离也与记载相符合。
[注] 《水经注·谷水》:“按礼,王有五门,谓皋门、库门、 雉门、应门、路门。魏明帝改雉门为阊阖门。”
所以从史料来看两个门都叫阊阖门是真实无误的。可能两个阊阖门一个用于平常出入,一个用于重大活动?
很多图片上没有标出宫城阊阖门的名字可能是由于版面限制吧,或者是图片只想标出大城城墙各城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