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新吧 关注:1,105贴子:21,444
  • 11回复贴,共1

中国减少石油进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减少石油进口
摘要:
中国石油缺乏,需要大量进口,已经是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国,节省或取代石油,国情必须。减少石油进口量,这样经济发展,就不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也会保证国际石油价格的稳定。

1、中国发展需要石油
1.1石油价格有时候大涨,有时候大跌。当大跌的时候,很多人会自然要想到,我国的石油资源,只要依赖国际上就可以了,不用自己国内约石油就行了。而本贴强调的是,这个问题不能放松。
俗话说::要居安思危。世界石油资源,并不是无限的,而且发展中国家,要大力发展私人小汽车,我国的家庭小汽车普及量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由此,世界石油需求量还差很远。我国成为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国。
如果我国经济对石油进口依赖过大,当出现与发达国家发生矛盾,或有竞争利益关系时,西方就可以操纵石油价格,使之暴涨,来打击我国的经济。
1、2 我国石油背景。我国按人口平均,资源缺乏,尤其是石油,中国石油藏量不富裕,中国2017年全年原油进口量突破4亿吨,中国原油产量1.92亿吨原油表观消费量6.1亿吨,人均接近500公斤。而美国人口是中国的的1/4,年消耗石油9亿吨。如中国人均消耗石油达到美国的比例,还需要提升几倍。由于世界的工业化水平提高,需求量也在上升。国际上油价也曾一路飚升,高位到每桶140美圆。随着各种因素,又跌了回来,现在又在爬升中。枪占世界石油资源,各国为争夺石油都在叫劲,还有政治动荡因素。且国际资源不是我们说了算。资料显示:按世界现发现的石油储存量来讲,计算可用80年,但是随着勘探的进步,新油田的发现,还有油页岩、稠油、油沙等开采利用,用没时间可适当推后,但终归有限。历史已有过石油危机,好了伤疤要记痛,未雨绸缪。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要普及家庭小汽车,这么多小汽车烧什么。以前发达国家,充分利用石油丰富的天时,加速了经济的起飞。但世界列强,必定少数。也好比是:前面马队走过,把这条路的草吃光了,后面的马队就要改路了。后发展中国家,要走复合实际道路。明显之,要走节省或代替石油的路线。中国国情,富煤贫油,年产煤30亿吨,比第二的美国多两倍。同时中国的水、核、风、太阳能等资源也很丰富。节约高品位能源,好钢用在刀刃上,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

2、对于代替石油的问题


IP属地:广东1楼2018-11-01 11:36回复
    2、对于代替石油的问题
    2、0、对于代替石油的问题。研究可知,现看比较清晰的有几条路线:A、液体燃料,B、气体燃料,C、固体燃料,D、燃料电池,E、太阳能电池、F、蓄电池,G、摩电线路,等。下面就具体讲述一下:
    2.1、液体燃料。主要有:用煤合成石油;用煤生产甲醇;甲醇转化成二甲醚;生产酒精;生物燃料油等。各种液体燃料,和汽柴油同属于液体,应用区别不大。而各种燃料,各有特点。
    2.1.2、甲醇,在工艺路线方面,与合成氨差不多,比较成熟。原料可以用石油、天然气与煤等。现在看,应用煤。甲醇装置由于是高压设备,投资较大,设备生产难点是压缩机和高压反应器。投资费用大,周期也长。
    因为内燃机以前设计是用油的,甲醇在应用于汽柴油衔接方面,有些问题,现成熟的是:10% 混兑到汽油中。应用的问题主要是:甲、对胶皮垫片有破坏,乙、热值低,超过10%需要改造发动机。丙、容易吸水分层,丁、低温不好汽化等。但是这些问题,通过技术和管理改进,解决不困难。如果设计时候就考虑到是甲醇与油两用的,就不存在上述问题。
    甲醇食入有毒。如果大面积的应用,危险性度增加,因此普及家用小汽车要慎重,做好宣传。优先与集中大的用户先用,如飞机、轮船、大型车辆,公汽,出租车等。
    甲醇柴油,要比甲醇汽油热效率高,且大型车辆多,因此甲醇柴油发展要优先于甲醇汽油。生产一吨甲醇,需要1.5吨煤,两吨甲醇的热值顶一吨油,由此路线是,三吨煤可代替一吨油。如果年生产2亿吨甲醇,可代替1亿吨车用油,消耗掉3亿吨煤炭,如果生产能耗算在内,接近4亿吨。建年产30万吨甲醇装置,近700套。工程浩大,得需要多年时间。
    2.1.3、二甲醚的生产,是在甲醇的基础上再加一道工序,这样就增加了燃料成本。但是二甲醚,应用比甲醇好些。
    2.1.4、关于用煤合成成油,在应用方面没有断缝,国内有几家上过马的,以后亏损,下马了。如内蒙古的神华集团等。煤合成成油,工艺路线方面,是早期德国技术发展,由煤炭高压加氢。该技术难度高,投资巨大。主要难度是高压设备,要比甲醇装置要求更高。大体需3到4吨煤生产一吨油,如果加上投资费用,价钱合5吨煤。实际价格也代表能耗,就是生产和制造设备时的能耗。由此,如年生产两亿多吨油,就需要近6~8亿吨的煤。中国煤炭不是过头的富裕。故这条路线的实施,要比甲醇路线更困难,期限更长。
    2.1.5、关于乙醇(也叫酒精)的问题,现在我国一些省份在应用,搀兑量10%。在国际上,巴西,以前用乙醇汽油最多,产量已达一千万吨/年。生产乙醇主要原料多用:粮食,用玉米多,巴西主要用甘蔗为原料,还有甘薯甜菜等。用秸杆生产乙醇,研究已有成果。用秸杆生产,资源要多一些,成本也低,是产业方向。用粮食生产乙醇,转化为30%,现成本高于汽油,我国的粮食不富裕,2017年中国粮食总产量12358亿斤(6亿多吨),还有一些的进口量。如果1/10生产乙醇,要用5000万吨粮食,可生产1500万吨乙醇,可代替0.12亿吨汽柴油。而我国用于燃料的石油占石油总量2/3,2017年,消耗6亿吨石油,也就是2.5亿吨用于燃料。即乙醇的比例不到运输用汽柴油的1/20。且粮食在其他领域的用途也很广。故用量用粮食生产乙醇,主要是调剂用途,资源有限。用秸杆生产乙醇,现还有一些困难。如我国,秸杆资源量有大约9多亿吨,另外还有树叶、和树枝等也可当原料,可再增加几亿吨。但是这些秸杆纤维的用途,用来造纸生产纤维版代替木材,还有生产当饲料,更合适。当然,在生产酒精过程中,就可以副产饲料。由此看:用粮食和秸杆生产酒精,要看用途的综合需要,可把少部分粮食和秸杆用来生产酒精,主要是调节,现看不能为主。乙醇生产量,估计,超过产0.3亿吨/年,就困难,显然只能唱配角。如美国2007到2008年,积极发展了乙醇汽油,随之就造成了世界粮食价格的上涨。

    2.1.6、生物柴油,主要是利用动植物油代替石油,用于燃料,资源量主要是植物油。品种主要有:大豆油、花生油、菜子油、绵子油、蓖麻油等。应用,主要是搀兑到柴油中。现看,这些油的成本大多比石油高。与乙醇同理,只能用于调节。如果耕地富裕,或在不良耕地中,能大量收获,用于调节粮食丰欠,还可考虑上项目。


    IP属地:广东2楼2018-11-01 11:38
    回复
      2025-05-12 14:58:38
      广告
      2.1.6、生物柴油,主要是利用动植物油代替石油,用于燃料,资源量主要是植物油。品种主要有:大豆油、花生油、菜子油、绵子油、蓖麻油等。应用,主要是搀兑到柴油中。现看,这些油的成本大多比石油高。与乙醇同理,只能用于调节。如果耕地富裕,或在不良耕地中,能大量收获,用于调节粮食丰欠,还可考虑上项目。
      2.2、气体燃料。
      2.2.1、主要有:天然气(也包括可‘燃烧冰’是天然气水合物)、油田气、煤层气、煤合成甲烷、煤气、沼气、氢气等。

      2.2.2、主要问题:储存困难,携带体积和重量大(重量是因为缩小体积,加压力,这样就需要有强度的气瓶,由此增加重量与投资),行程短,降低发动机功率等。
      解决问题:如保留‘油’的双动力,可解决动力不足和行程长的问题。要多设加气点,可解决普及和长途行驶问题。
      气体燃料,很利于工交车、出租车、施工车等用量路途短的车辆。2008年,由于石油涨价,燃气汽车,发展很快。
      2.2.3、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天然气汽车,按照天然气的化学成分和形态,可分为压缩天然气(CNG)汽车、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和液化石油气(LPG)汽车3种。近年来,天然气汽车在全球发展很快,在应用与运营方面比较成功。天然气汽车的使用成本较低。此外,与电动汽车相比,天然气汽车的续驶里程长。中国使用压缩天然气的汽车,很多省份都在用。
      天然气贮气瓶占用空间较大,携带不便。天然气汽车贮气瓶的体积比汽车油箱就要大许多,相对降低了车辆的承载能力。贮气瓶在压力下的携带,技术上不是难题,但毕竟不如汽油和柴油方便。而且气瓶贮气量直接关系到行驶的里程。还有汽车用户的初始投资较大。
      对于天然气的资源量,应用时间要比石油长。如果以后解决‘可燃冰’的开采利用问题,应用时间,就可能会超过煤炭。有文章讲,可燃冰的储存量超过石油加煤炭的两倍,如果如此,那将是石油主要的替代资源。
      2.2.4、煤气。内燃机一开始是用煤气的,改进后用油。煤气用于汽车是古老的话题,中国在大庆油田没开发前(1960年前时),由于油料的缺乏,大城市的工交车,上面背着一个大气包,可装6立方米,跑30公里。还有在公共汽车后面有一个拖车,上面放一个煤气发生炉。世界早期用煤气开汽车也有很多的应用。如日本在二战时,广泛使用用木炭产煤气开汽车。现朝鲜由于油料缺乏,一些汽车还用木炭。 1961 年后由于大庆油田的开发,煤气被淘汰。看来半个世纪后,由于石油资源用紧张,又回到以前的老话题上面。
      下面有一段资料:记老一代科学家‘张德庆’长期从事汽车代用燃料的研究工作的事迹。1949年上海市公交公司为节省外汇,曾试用城市煤气代汽油,但因产量小满足不了需要。又试用木炭、酒精代汽油,仍不能满足需要。由于西方的封锁,汽油匮乏,使上海市的公共交通面临停驶的困境;燃料费之高一度占全部营业收入的90%。张德庆建议:改白煤代汽油。经过艰苦努力,几经改进,设计出“公交5式”煤气发生炉,汽车拖斗式炉子,“拖着尾巴的公共汽车”。每月为公司节约资金达30万元。
      后有主持研制平地用煤气车成功。他主持了以吉斯-150改装平地用煤气车的研究。帮助北京市公共汽车公司改进了煤气炉,将汽油发动机改为两种煤气机。并在全国推广使用。还对焦炉煤气(城市煤气)作汽车燃料的研究应用。对解决我国石油匮乏起了重要作用。他并阐述了:发生炉煤气是可以广泛使用的代燃料;压缩天然气、压缩焦炉煤气(城市煤气)、沼气或天然气与上述气体的混合气作汽车燃料,能得到较好的运用指标;乙炔也可作汽车燃料等。


      IP属地:广东3楼2018-11-01 11:39
      回复
        煤气应用于汽车,主要的障碍是:
        A、存储困难,热值低(发动机的功率只有原功率的1/2)。储藏困难主要解决发方法是用压力气瓶来代替气包。解决用压力气瓶可以减少空间。
        B、热值问题。下面是各种燃气的热值问题:天然气 36.22 MJ/m3 ,油田伴生气 45.46 MJ/m3,矿井气 18.85 MJ/m3,焦炉煤气 18.26 MJ/m3,直立炉煤气 16.15 MJ/m3,发生炉煤气 5.01-6.07 MJ/m3 ,水煤气 10.05-10.87 MJ/m3 ,两段炉水煤气 11.72-12.57 MJ/m3 ,混合煤气 13.39-15.06 MJ/m3 ,高炉煤气3.52-4.19 MJ/m3,沼气18.85-0.643 MJ/m3,液化石油气(气态)87.92-100.50 MJ/m3 。
        内燃机做功需要压缩,气体燃料就要占用空间,由此影响机械效率。
        天然气的热值较高,但是只能到达汽油功率90%。热值在13MJ/m3 以上的,开内燃机还可以,但问题是,功率降低,储存困难。在此热值以下的,因为功率下降太多,储存困难,就不易应用了。
        储存问题,计算一下:两摩尔水煤气(一氧化碳与氢气),消耗掉一摩尔氧气。而一摩尔甲烷就消耗掉三摩尔氧气。由此就是,六罐水煤气,约同一罐甲烷热能。

        上图煤气汽车
        由此看,用甲烷气瓶还可以,但是煤气,由于压力气瓶的重量与体积大,就不经济了。
        用煤气发动机的功率不足问题,如果在短途,单解决功率问题,可增加氧气瓶,供负氧,就可以满功率运行。
        另煤气瓶,有压力能量,可以研究回收这部分能量。该方法好解决,如国外有实验用压缩空气当动力的汽车。
        采用煤气与油的双动力,汽油备用、参用,针对车辆运行时的不同需要适当调节,可节省很多的汽油。如果煤气用在短途汽车,如一些工程车,短途公交车,出租车等。预计节省费用是可观的。
        煤气的制造,主要是水煤气,通常用切换法,但是需要设备庞大,小装置,可以用小型PSA制氧,用氧气法。还可以结合太阳能,生产煤气,这种方法,煤转化成煤气,热值要高于原煤。如果有其它煤气资源的,如焦炉煤气,煤层气等,可以利用,因地适宜,会得到好效益。
        2.2.5、用煤可以生产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两种气体就可以合成甲烷。该流程前半部分与甲醇及合成汽油相似,主要是后部流程的区别。合成甲醇与合成油,都需要高压设备,压缩机和高压容器设备制造困难,导致投资高。而合成甲烷则是低压设备,因此设备投资就会相差悬殊。结果就是技术简单,投资低,利于普及推广。甲醇设备,国内少数企业可以生产,合成油设备,国内大都不能生产。而用煤生产甲烷设备,国内的一般机械厂都可以生产。
        在以前,由于石油天然气资源满足,走这条路线没有意义,很多甲醇厂和化肥厂,都是用天然气甚至用油当原料,裂化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而现在由于天然气可以代替汽油开汽车,品位升高,就需该路线的返回。
        现很多企业,尤其是石油化工企业,通用重油和石油气当加热炉原料的。如果用煤生产甲烷取代,就可以省掉大量油料,可有几千万吨节省原油潜力。
        现中国天然气,包括进口,余富很多,可大力开展汽车的‘油改气’工程。但长远看,资源还是紧张,另外很多地方管线不通。大面积推广有困难。如果现在起步用煤生产天然气,会顺利衔接,可形成天然气、煤产甲烷、包括少量的沼气等的汽车动力系统(都是甲烷)。经济发展的效益是,越通用越好。
        煤气生产甲烷,是放热反应,热量也是能量,要提高效益,就要回收这部分热量,就是热量部分和热电厂结合,用来发电。设计方向应当是:热电、甲烷联产,的热量分配比例可为:一部分甲烷,一部分发电。可选用一种标准型的高率小型发电机组匹配,余热发电,最好是冷却水的余热也利用。就象很多城市热电联产的电站一样。这样在城市建一个该厂,可解决的是:甲烷供汽车燃料;煤气供居民用火;余热发电;再余热当,采暖和温室大棚等,供给用户。此一举多益。
        由此路线,用约3吨多煤可代替一吨汽油,故发展效益不亚于甲醇。
        2.2.6、沼气。沼气主要的成分是甲烷,大约占60%,另外40%主要是二氧化碳,和少量的其它气体。热值18.85-0.643 MJ/m3。
        沼气需要的原料是秸杆、粪便、污水、**、垃圾等,资源量不很多,如果用沼气开汽车,可除掉二氧化碳,就接近天然气了。除掉二氧化碳,技术不困难。但是计算来看,沼气的资源量还是很少的。如应用,适合农村的一些地区,零散用。


        IP属地:广东4楼2018-11-01 11:42
        回复
          2.4、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
          (1)、太阳能电池。
          汽柴油价格,每公斤到消费者手里(2017年)为5元左右。大型效率好的柴油机,千瓦小时耗油,低于190克。小型汽油机要高于300克。由此计算,大柴油机每千瓦/小时为1.5元,小型汽油发动机为2.5元。这还不算机械投资。而太阳能发电成本在千瓦/小时2元左右,大型太阳能电价可到1.元以下,好的可到0.8元。用煤发电,成本在0.4元以下。如说用太阳能发电亏损的话,用太阳能代替油料,明显是赢利的。
          太阳能的缺点是,能量比低,受到天气限制。其解决就是要加大利用面积,用蓄电池来储存或用于辅助动力。
          在交通方面应用切合实际的主要有:在船方面,因为船可以有比较大的利用空间,建大面积太阳能电池板,尤其是海上的船。由此在船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是很合理应用。如果再结合风力,效果更好。
          小动力车船方面优势突出。该道理是,小动力的车船等,占用的空间相对大,这就好比是沙子可以吹上天,而石头就吹不动一样。由此在人力电动自行车或小三轮车上,应用比较合理。如果在一个‘人力电动三轮车’上,装有太阳能跟踪的一平方米电池版,就可提供200多瓦的功率,在光合日丽的天气中,基本就可以维持实用的速度。再结合蓄电池与人力,应用很靠近市场的。
          太阳能要求有足够的面积,车辆走公路,宽度有限,但是长度空间还是有利用余地的,如果设计出,龙行小马力车,就可以多利用太阳能。
          还有在越野车中,面积不受公路的制约,还包括农用车,与拖拉机等。这些车辆有利于空间扩展,利用太阳能是有发展前途的。
          在汽车、火车棚顶安装太阳能电池版,不能起到主要能量作用,但是能起到节能作用。如果国家有政策,要求在这些车上,都要铺设,其节约的油料也是相当可观的。
          在飞机方面,天空的面积很大,但是飞机的功率大,太阳能这点动力,效果不明显,近期看,实用价值还很小。
          太阳能电池用在飞艇上,尤其现兴起的柔软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很适合的项目,如果飞艇再次兴起,展望看好。


          IP属地:广东6楼2018-11-01 11:44
          回复
            (2)、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的燃料(主要是氢气)与氧气产生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流,也是电解氢气的逆反应,其主要原理是:燃料电池等温地按电化学方式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不经过热机过程,能量转化效率40-60%。该技术研究的历史很长。可用氢气或甲醇等。燃料电池,实际也是燃料发动机的一种。于现在实用的发动机,有一定的可比性。
            主要问题:成本高,技术不成熟,很多技术有待遇突破,如果用氢气,氢能获取来源于天然气气体的裂解,煤和太阳能等生产。如果用天然气生产氢气,就不如直接用天然气好,因为天然气储存携带,在汽车上已经解决,而氢气的这个问题在商业应用还没有解决。如果用电解生产氢气,就不如直接用电(蓄电池)好。如果用太阳能生产氢气,也不如太阳能发电效率高。燃料电池的效率时40~60%。而内燃机通过改良后,也接近这个指标。氢气也包括气体燃料的问题,技术内容可参看‘气体燃料’的章节。
            燃料电池,如果成本降下来,用甲醇当燃料,还是有一定前途的。
            燃料电池主要的应用点:是在特殊的地方。如在车辆方面应用,前景不太乐观。主要是:电池成本高、氢气燃料的成本高和氢气存储困难等。如果用甲醇和其它的液体燃料,要比氢气更实用一些。该路线,现看有卡住的关口。建议,对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投入要适当。该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发展问题大。

            2.5、蓄电池,超级电容。
            2.5.1、蓄电池,是古老而理想的技术,现在技术进步也很快。用蓄电池蓄能。主要问题是:
            (1)、蓄电池能力低,行驶距离短。解决方法很多,如:A、研究高效率蓄电池,解决低成本产业化的问题。B、另加一个内燃发电机,也称为电力传动,或双动力,近途用蓄电池,远途开内燃发电机,这种车可以在出租车上普及,因为,城市打出租车人大部分是近途的。C、建立很多的充电点网,可以很方便的充电,如是刷卡自动的,用手机扫码。D、建立换电池网点系统,由统一规范型号,通用兑换。E、还有下文讲的电气化公路方法。
            (2)、蓄电池寿命短,导致成本高。解决问题,实际上电池失效,物质不灭,资源没有损失。主要是降低再生人工成本。如,研究建立统一、规范化、高效率的电池回收、更新、循环再利用的体系。可将电池规范出几个型号,方便的换用,淘汰非标。力求容易回收,再生成本低,零污染排放等。


            IP属地:广东7楼2018-11-01 11:45
            回复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期,是以市场微观需要为前提的,往往是自由形成占主导。形成产业的特点,必须是能:由小到大,滚动发展起来的,而这种电气化公路在建设,是大的系统工程。没有大力量,是做不成的,也好比是发展国防,航空、航天工程一样,需要大量的投入。靠民间自由发展,是难以成活,更难长大。
              电车的线路在城市道路上面,象蜘蛛网,影响城市市容。对有决策者,负面影响大。其解决的方法可是:A、在城市市容好的地方,摩点线路要加美观设计,线杆和吊线都进行美观化处理。或采取其它线路形式。B、在很多美观的地方,就不要电车线路。因为,本文的方案,车辆大都采用双动力,车辆在没有线路的地方,也可以行驶很长距离。
              实施问题:可以是在现有的电车线路延长。先和临近城市连接,再向各公路发展。直至覆盖全国的大部分公路。
              2.6.5、应用前景:有了这种电气化公路网,再发展轻型、节能、廉价、或用蓄电池为动力的家用小汽车,在近途用油料、天然气或蓄电池动力等,上长途在这样的道路行驶。
              2.6.6、推进:第一步,先为公交车的电气化。A、在线路问题,力求在城市主要的公路上都实行电车线路。有现有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延长,没有的是新建。规范主要是现行的无轨电车,次要的是有轨电车。B、车辆的跟近,是为适应该线路的运行。(A)、电车的加汽柴油发电机,是在城市电车的基础上,加汽柴油发电机。(B)、现有的汽车加电动机,该技术虽然是创新,但是没有技术难度。如果为了简单,可以是加小型电动机,协同内燃机一起运行,节省1/2等燃油。
              以后的发展,就是,将该线路的延长,两城市连通,再到各公路的铺设。
              车辆发展顺序为:工交车,出租车,商业车和私人小汽车等一切车辆。
              这里还包括,要在公路上多建,充电桩,方便电动车充电。


              IP属地:广东9楼2018-11-01 11:46
              回复
                3、几条路线的比较开展节能。
                3.1、上面谈的几条路线,关于那种路线发展的快,下面就分析一下。但是分析的问题,只是主观的愿望,而实际的发展,并非是人们的愿望。因实际中,有很多不定因素,如人们的普遍认识,操作者的能力、权利、运气、政策导向等等。可能出现的是,没有看好的技术,由于很多原因,反而先发展起来,其原因如: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于现实的环境结合的好;好技术,没有好人实施,不好技术,遇到了强有力的操作者;差的技术,抢先一步,占领市场,压倒好技术等等。
                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而天然气和煤炭也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先行的是用储藏量大的价值低的,替换储存量少的,价值高。当然,有好的就要先用好的,如果你不用,人家也用,原则是国内的,可以给后代留,国际的,有好的就要用。替换行为要根据实际情况。复合价值规律。
                最终结果是,用了不可再生能源。由此是摩电线路,和蓄电池结合,理论上可以都用可再生能源。当然,生物能源是可以再生的。在技术上,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化合,也可生产气体和液体燃料。
                由此就是统筹规划问题,要根据国际国内的具体情况定,把握住转化的步调
                3.2、取代和节省石油要同步进行。强调是要用少的石油资源,创造多的价值。主要的指标是:单位里程的耗油、重量、舒适、方便、时间短的程度。主要是两条:A、系统的节省,如车辆轻,润滑好,可以回收刹车和下坡的能量损失等。B、发展高效率发动机。
                3.3、在液体燃料中,用煤生产油,或用煤生产甲醇等,要看谁的成本低,谁能尽快的形成大产能,谁就更有竞争力。甲醇的优势明显些。但是,用煤,也包括能源不富裕问题。
                3.4、在气体燃料中,天然气,发展很快,但是用煤气,也有他的特点优势,如资源量大,运输方便等,如在短途车上应用,优势明显。气体燃料,主要是有气体和燃油双动力的,可解决功率不足或长途问题。
                但是气体燃料,主要也是不可再生能源,也受到能源紧张的约束。
                3.5、固体燃料,有燃料费用低的特点,一旦技术突破,就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也可能发展不起来。该路线也有资源不富裕的问题。
                3.6、太阳能电池,在船与小马力车辆,与比较大的空间场所中,应用的前景很乐观,应加大研究发展力度。
                燃料电池,现不具备商业应用条件,如果短期技术不突破,不过关,就没有竞争力。所用的氢气,主要也是靠不可再生能源得到。现看难成气候。
                3.7、蓄电池,发展,只是时间问题,先在小型车电动自行车上用。快速发展双动力引擎,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如锂电池,钒电池,超级电容等,该产业跑快点好。
                3.8、摩电线路,也是电气化公路,应该快速发展,主要是结合双动力,由此就会解开紧张能源的束缚。但该工程系统,盘子大,需要国家的力量,需要权利大的作为者,靠民间力量,难成气候。
                3.9、另关于能源电力的发展,明显的看,用:水(电)、核(电)、风(电)、阳(太阳能发电),还包括二类永动机等,基本可以得到解决。煤单发电要限制或停止发展,用煤主要是必须地方,如煤化工、水泥、钢铁等的余热发电,热电联供等。
                科技的发展,受到社会和商业的束缚,很多技术,表面看是科技进步,实际是社会和商业的需要。以前石油丰富,其它的就不好发展,有大米谁还吃糠。以后石油少了,就要用别的了,打准提前量,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不然寒冬来临,必然枯萎。
                3.10、还有:石油很大部分用于石油化工,中国超过10%,以后还在提升比例。石油化工要大力发展,也包括节约石油等问题,如,石油化工,需要大量的加热能源,这些加热,也都是用石油当燃料,如渣油与天然气。如果改用煤炭,如用煤粉或用煤气,或用煤生产甲烷,给给热炉加热,就会节约很多石油。
                3.11这就是还要大力发展,煤炭化工,理论上,一些化工产品,是可以用煤炭代替石油生产的,如用煤生产电石,后生产乙炔,乙炔就可以合成很多化工原料,还有用煤生产乙二醇等。
                在这里讲,石油应该优先供给化工企业,而交通用石油,要逐步减少。
                3.12,加大对燃油发动机的节能研究与推广力度。
                以前由于石油的富裕,发达国家,对发动机,节能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不是很卖力气,而我国家不同。由于人均资源匮乏,就需要节约用油,节约不是为的是绝对少用,而是提高应用效率,打个比方,同等重量与功率的发动机,运行一小时,一般的用6升油,而用节能发动机3升有就够了。这样,同等消耗的石油,就可以多养活一倍的动力机械。
                3.121、发动机的节能研发主要有:
                3.122、缸壁的冷却损失与缸壁的摩擦损失。以上两点,可看出,小容量气缸要比大气缸费油,这样就要主要,同功率的,不要采用,多气缸的。多气缸优点是减少震动,但是费油。
                3.123、发动机尾气损失能量。有温度损失。排气温度,在800左右度,压力有6公斤左右。如果完全利用,如效率可接近60%左右。尾压的利用,可以用好的小型的燃气轮机..。余热的利用,可以是:设计回热内燃机:小型燃气轮机;小型锅炉产生蒸汽;用汽轮机与蒸汽机机械回收。也可用斯特林发动机,或温差电池。其中温差电池,还是不错的选择,应该加大研究。


                IP属地:广东10楼2018-11-01 11:48
                收起回复
                  2025-05-12 14:52:38
                  广告
                  3.124、发动机重量轻省油。道理简单,重量轻,负重小就省功率。方法如,可采用全铝发动机,与减轻重量的巧妙设计等。
                  3.125、发动机,转速高省油。实际等于同重量功率增加,也是变相发动机重量轻问题。这里就是多缸,就会转速高,而单缸就会转速低。阻力大的时候,转速就低,这样需要调档到位。惯力轮适当,还有用发电机,有回力提高转速。
                  3.12空气与燃料的最佳配比省油。道理之,空气多了,无用氮气,在排气中损失,压力能,余富热量多。
                  反之,空气少了,会燃烧不完全,部分没有燃烧成二氧化碳的燃料,从尾气跑掉了。
                  这里还包括,气体混哈不好,同时出现,有一些氧气没有利用,而一些燃料没有燃烧的问题。
                  3.12还有提高压缩比,这属于,热力学的知识,压缩比高,热效率,利用高。如汽油机由于受到爆震的限制,压缩比一般为8~11,热效率可接近30%。柴油机没有爆震的限制,压缩比一般为12~22。由此热效率可到35%。这样汽油机多采用,缸内直喷。也可以达到柴油机的热效率。
                  上面的条件有些事相互矛盾的。这就是如何采用,相对合理发结构,达到最佳的节能效益。
                  3.12 还有机械,润滑不好,摩擦损失大。
                  如果上面问题,都做到接近最佳,可以将现有的发动机,效能提高一倍。
                  全铝发动机
                  3.13,还有节能汽车的问题。
                  研发节能汽车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3.131、采用节能发动机,
                  3.132、汽车重量轻省油。道理很简单,这样,就是要在同等,用途下,尽量设计的轻,与选用,强度比轻的材料,如铝骨架等。
                  3.133、汽车低功率,速度慢的相对省油。速度快,就要高功率,这样就要马力大,发动机重量大,速度度快,车体强度就要求高,在材料就要多而重。
                  3.134、轮胎损耗小的。汽车的功率,主要给了轮胎,轮胎效率高,就省油。一般来讲,窄轮胎,要不宽轮胎省油。轮胎气压适当的省油,瘪轮胎很费油的。这里要开发,保气轮胎,很有意义。还有轮胎要圆。
                  3.135、车的减震好,省油,这里谈,如果回收减震能量,有节能作用。
                  3.136、风的阻力小。省油,尤其开快车的时候,风的助力,起到重要作用,这里就是力求设计减少风的阻力。提示,能否,设计飞机结构,用风的阻力减少重量。
                  3.137、机械润滑好。省油,就是要在工艺上,细功夫。
                  3.138、回收下坡与刹车的能量。有一些方法,值得研究。
                  3.139、操作得当,这一块,浪费的很厉害,可以研究,用计算机,等方法控制,尽量采用最佳的操作方法。
                  还有其它的一些等:
                  3.2,节约替代石油还包括石油化工,即多发展煤炭化工,很多地方,如果能不用有我的尽量不用油,如加热炉,可用煤粉与煤气,煤制造天然气加热。
                  3.21,还有铁路,要尽量电气化与蓄电池化,内燃机车也多采用电力传动的,有电线就用点电。也要多用天然气的。
                  3.22、还有海运,如果是汽轮机的,要多用烧煤与烧油两用的。内燃机也多研究用天然气等。多搞风力,与太阳能动力的。大型船只,可研究搞核动力的。


                  IP属地:广东11楼2018-11-01 11:49
                  回复
                    几年过去了,如今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很快。


                    IP属地:广东17楼2024-09-05 10: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