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侠吧 关注:860贴子:4,921
  • 10回复贴,共1

金庸小说为什么都是找爸爸的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金庸的小说里,主人公的父亲总是缺位的,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找爸爸。
杨过找爸爸,乔峰找爸爸,段誉找爸爸,虚竹找爸爸,石破天找爸爸,张无忌找义父。所有人都在找爸爸。


IP属地:辽宁1楼2018-11-01 09:34回复
    金庸:
    父亲的土地是祖上传下来的,
    他有什么错?
    ------
    华人武侠大师金庸,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着一段惨痛的家世。
    金庸,本命查良镛,出生于“江南有数人家”的海宁查家,这个家族600年来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一门十进士,兄弟五翰林”。在雍正年间,这个家族曾经因为“文字狱”差点受到“灭顶之灾”,过了将近100年才恢复了元气。到了金庸父辈这一代,又遇到了一场“政治风暴”。
    1951年,一场“镇反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金庸的父亲查枢卿被列入到需要“镇压”的名单当中。罪名,是“抗粮、窝藏土匪、图谋杀害干部”。很快被执行枪决。
    几十年后,有好事者跑到海宁,寻找到还健在的村民,从他们的口述中,还原了当年真实的场景。
    一开始,有关人员召开了“斗地主”大会,让村里人控诉查枢卿的罪行,但在村民们眼里,查枢卿积德行善,年年资助穷困孤寡,所以没有一人愿意站出来控诉他。最后在多方宣导下,邻村的一个人站出来揭发,说他家里藏有一支手枪。
    在那个刚刚结束了“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大家族里有一支手枪防身,是很正常的。但这支手枪,就成了“抗粮、窝藏土匪、图谋杀害干部”的证物,有了一个人的控诉,大会现场就像被感染了一样,又一位年轻的村民爬上主席台,揭发查枢卿:“他肯定是一个反XX分子,解放后我曾亲眼看见他在十字街茶馆里喝茶,靠得很近,我发现他拿着一张解放前的报纸在看。已经解放了还在看解放前的报纸,不是反XX是什么?”
    有了这两个人的指控,查枢卿这个“地主恶霸”就算是完了。但有关人员还想在给他一个“机会”,一个让大家投票决定他生死的机会。他们宣布:“现在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立即处决查枢卿,一个是带回去重审后再处决,征求大家意见,看怎么办?”于是,有关人员走到台前大声说:“现在只要有一个人举手同意把查枢卿带回去重审,就带回去。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全场死一般沉寂,没有人举手。
    接着,有关人员说:“同意立即处决的人请在三分钟内举手!”带头控诉的两人首先举起手来,一会儿全场都陆陆续续地举起了手,查枢卿的生死就这样决定了。有关人员立即宣布:判处查枢卿死刑,立即执行。


    IP属地:辽宁2楼2018-11-01 09:35
    回复
      2025-05-15 13:21:06
      广告
      1951年4月26日,人群被簇拥着,争抢着,去看“地主恶霸”查枢卿的伏法,他被从监狱里拉出来验明正身后,不换衣服,不赏酒饭,五花大绑,扔上囚车直接开往刑场,刑场的位置,正是查枢卿当年兴建的龙头阁小学的操场……直到人被枪决,才通知家里人来收尸,金庸的继母顾秀英强忍悲痛前来,见丈夫已横尸当场,只得连夜掩埋,不敢留有坟头。
      在查枢卿死后的三十余年里,顾秀英多方申诉,为他的平反而奔走。直到1985年,海宁县法院才复查旧案,宣布查枢卿系冤案错杀,予以平反昭雪。
      在香港的金庸听闻噩耗传来,痛哭流涕,无可奈何。后来他在自传体的短篇小说《月云》中这样写:“他爸爸的田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爸爸、妈妈自己没有做坏事,没有欺压旁人。”言外之意,是在为父亲的死喊冤,他不过是继承了祖上的土地,他有什么错?


      IP属地:辽宁3楼2018-11-01 09:35
      回复
        金庸的宽容,同样体现在他小说中的人物里面。乔峰、张无忌、杨过都是背负着杀父之仇,但最后,都因为顾及更大的“道义”而放下了仇恨。
        但放下仇恨,并不代表就可以忘却伤害,有些伤害,一辈子都在金庸的心中。“为什么总有人要欺凌弱小?为什么非要逼死那些没有反抗能力的人?”这些问题,也正是金庸要写武侠小说的初衷。
        “重读自己作品的时候,常常为书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泪。他写杨过等不到小龙女而太阳下山时,哭出声来;他写张无忌与小昭被迫分手时哭了;写萧峰因误会而打死心爱的阿朱时哭得更加伤心;他写佛山镇上穷人钟阿四全家给恶霸凤天南杀死时热血沸腾,大怒拍桌,把手掌也拍痛了。他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世上有不少更加令人悲伤的真事,旁人有很多,自己也有不少”。


        IP属地:辽宁5楼2018-11-01 09:36
        回复
          在很多人眼中,金庸是个很低调的人,或许是经历的世事变迁太多,早已磨去了他年少时的轻狂,一生最愿意的生活状态,就是找一个世外桃源,做一个与世无争的隐士。
          这种想法在他的小说里多次体现,除了郭靖这样为国为民的大侠之外,杨过、段誉、张无忌、袁承志、令狐冲甚至韦小宝,最后的归属都是退出江湖,隐居世外。在《碧血剑》这本小说后面,有这样一段话:“《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在性格上就是一个平凡人物,他没有抗拒艰难时世的勇气,受了挫折之后逃避海外,就像我们大多数在海外的人一样”。
          《碧血剑》中的袁承志,是明末将领袁崇焕的儿子,他的性格和父亲截然相反。袁崇焕是那种看到了自己结局,依然愿意为之赴汤蹈火,是希腊式的悲剧英雄。而袁承志的性格,更像金庸自己,在经历了国仇家恨之后,选择了原谅和逃避。
          希腊式的悲剧英雄,没有人想做,太痛苦了,所以金庸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
          都说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当弱小者被欺凌到无力抵抗的时候,总有大侠站出来行侠仗义,而现实中是没有大侠的,多少华人也像金庸一样,因为没有勇气对抗时艰,只能纷纷出海逃避,去寻找可以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IP属地:辽宁6楼2018-11-01 09:36
          回复
            金庸的父亲查树勋(又有作查枢卿 、查懋忠),是1951 年 4 月 26 日作为反动地主被枪毙的。行刑的场地,就是他自己兴办的小学的操场。
            后来有关方面纠正了错误。这件事距离今天已经六十多年了。
            这是金庸的一大伤心事。只因为他前些年自己公开写了这事,不然,我也感觉不忍心说。

            查树勋先生是不是地主呢?是地主。
            众所周知,他的家族,是浙江海宁当地的名门望族,祠堂上还挂着康熙皇帝亲笔写的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到金庸出生的时候,家里据说已经没落了,但还是有3600多亩土地,100多户佃农。金庸弟弟的回忆里说,家里的宅子是五进的大院,有90多间房子,有大花园,在镇上还有钱庄、米行和酱园店。
            二、
            但金庸的父亲还不是个普通的土地主,而是受过那个时代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
            查树勋生于1897年,是当时著名的教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的毕业生。


            IP属地:辽宁7楼2018-11-01 09:37
            回复
              因为现在没有这所学校了,大家可能不了解。震旦大学和后来的复旦大学渊源很深的。后来马相伯先生办复旦大学,意思就是要“复兴震旦”。(另一说是来自于《卿云歌》)
              建国后,震旦大学被肢解了,院系被分散并入复旦、交大、同济等学校。
              其实,不但父亲是个高材生,金庸的两位伯父也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的二伯是当时北大国文系的学生,大伯是清朝的秀才。
              在当时的落后的中国,查树勋是典型的精英,中西结合的人物。据称他曾鼓励金庸说,你表哥徐志摩读剑桥,你以后也要上剑桥。
              有一年圣诞节,他送给小金庸的礼物是狄更斯的一本小说,叫做《圣诞颂歌》,内容是讲一个冷酷的守财奴,受到了精灵的启发,变成了一个善良的人。这本书对金庸的性情、人格影响很大。
              想想看吧,一个出生于19世纪的中国的父亲,给孩子过圣诞节,送礼居然能送出狄更斯的小说来,还不是《双城记》《雾都孤儿》这样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而是到今天大家都不太熟悉的《圣诞颂歌》。
              你能看得出这个父亲的视野和文化品位。到今天,我们很多父亲都送不出这样的礼物来吧。
              说到这里,很惭愧,出版社送了我一套《圣诞颂歌》,到今天都没拆开来读。
              三、
              查树勋在乡里办了不少好事。在我翻找的有限资料里,没有发现恶行,而是有不少赡赈、办学之类的义举。
              比如他晚年花大力气办“义庄”,出力周济宗亲,兴办教育。他给金庸送书,让儿子不要做冷酷的守财奴,他自己似乎也在努力做些善事。
              根据《文史月刊》赖晨文章介绍,查家把 1000 亩水田充当本族“义田”,请地方官把这些田另立了户名,登记注册。
              这些义田是上好的良田,旱涝保收的。扣除赋税和损耗后,一般每年可收租谷3500 石,变卖后按月周济族人。每到秋收,查树勋会视年成的好坏,给佃农减租或免租。


              IP属地:辽宁8楼2018-11-01 09:37
              回复
                1951 年 4 月 26 日,查树勋被枪决。当天,不换衣服,不赏酒饭,绑到龙头阁小学操场,4人一批,立即枪毙。人被处死后,妻子顾秀英才知道消息,赶来时丈夫已横尸操场边。妻儿们把遗体拉回家,连夜掩埋,不敢留坟头。
                后来几十年间,顾秀英一直多方奔走申诉,称丈夫无辜。
                金庸当时正在香港《大公报》上班,听到消息,悲痛万分,哭了好几天。很多年后,他在自传散文《月云》里回忆了这件事:
                “从山东来的军队打进了宜官的家乡,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压农民,处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伤心了大半年。但他没有痛恨杀了他爸爸的军队。因为处死的地主有上千上万,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
                “宜官”就是金庸的小名。
                五、
                30年后,金庸的父亲得到了平反昭雪。
                1981年,邓小平有了那一个著名的批示:“愿意见见查先生”。很快地,7月18日,他接见了金庸,地点是在大会堂福建厅。交谈中,他提起了金庸父亲的事,表达了歉意,说团结起来向前看。金庸说:“人入黄泉不能复生,算了吧!”
                后来居然有文章说,金庸“残忍”,连这种事都算了,没人性。 我怀疑这人不是地球上来的,是外星人,没有地球人的脑子和判断。那种特殊的历史背景,又隔了30年,不算了你怎么办呢。
                这一次大会堂的接见后,浙江海宁当地立即行动起来,组织调查组, 对金庸父亲查树勋30年前被杀的案件进行了复查,发现是件错案冤案,遂由海宁县人民法院撤销原判,宣告查树勋无罪,给予平反昭雪。
                1985 年 7 月 23 日海宁县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中称:“原判认定查树勋在解放后抗粮不交,窝藏士匪,图谋杀害干部以及造谣破坏等罪行,均失实……本庭认为,原判认定查树勋不法地主罪的事实不能成立,判处查树勋死刑属错杀。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判决如下:撤销海宁县人民法庭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六日第134 号刑事判决,宣告查树勋无罪。”
                那一年,查树勋的妻子顾秀英73岁,她在生前看到了丈夫的平反。4年后老人去世。
                六、
                最后说一句,金庸的小说里,主人公的父亲总是缺位的,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找爸爸。大家可以去读熊太行的相关文章。
                杨过找爸爸,乔峰找爸爸,段誉找爸爸,虚竹找爸爸,石破天找爸爸,张无忌找义父。所有人都在找爸爸。


                IP属地:辽宁10楼2018-11-01 09:38
                回复
                  2025-05-15 13:15:06
                  广告
                  国士无双中的 苏青彦 陈青峰的结局就是被镇反枪毙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8-11-01 09:48
                  回复
                    郭靖也找爸爸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11-01 22:19
                    回复
                      对错不要紧,重点是分阶级,然后找敌人,然后一直运动一直清洗,制造恐怖氛围,如果安稳下来也就说明那一套没用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10-30 17: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