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坊吧 关注:26贴子:300

搬运墨老板斫琴总结杂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知要发啥了
就让小摩托做个搬运工吧
水也要水的有深度
再发一张最好看的西子!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10-31 00:29回复
    2018年10月1日
    墨老板说,
    斫琴是一门体积与空间关系的学问,再细化为整体与局部的谐调关系。
    具体的说就是,基础音色取决于琴的材质,宽窄,厚度,腔体大小形状,底板,灰胎会在基础音色做一定影响与修饰。不同的器型均衡调整也有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器型宽大,声宏大浑厚,越窄声音越清丽紧细。越窄越难做。但万变不离其宗,不同的材质在不同的腹腔与琴体的比例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整体振动与局部振动,就会有千变万化的音色。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10-31 00:31
    回复
      2025-05-22 08:33:09
      广告
      2018年10月1日
      墨老板再说,
      关于音色的审美,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问题。宏大,奇古,圆润,甜美,清雅。。。。。曾李何裴王倪马,几位名家不同的审美,各自赋予古琴独特的个性。一张古琴集齐七大名家,那是不可能的。
      斫琴正如世间事。哪造的出九德俱全之琴,求几德致极必损其它,中庸则俱损。取舍是必须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10-31 00:33
      回复
        大佬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10-31 12:52
        收起回复
          2018年10月1日
          墨老板还说,
          关于音色的审美,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问题。宏大,奇古,圆润,甜美,清雅。。。。。曾李何裴王倪马,几位名家不同的审美,各自赋予古琴独特的个性。一张古琴集齐七大名家,那是不可能的。
          斫琴正如世间事。哪造的出九德俱全之琴,求几德致极必损其它,中庸则俱损。取舍是必须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10-31 15:41
          回复
            2018年10月2日
            墨老板说,
            要多尝试制作不同共振程度的琴,体会虚实取舍对琴体共振的影响,以及不同型制不同共振度对音色的影响,扩展到在不同材质的基础上用型制和共振度来调整音色的变化,进而延伸到不同材质不同型制不同共振度在不同时间段的音色转化。只有实践的多了才能了然于心。
            这是一个通过实践感知在心中建模的过程。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11-01 21:40
            回复
              2018年10月2日
              墨老师还说,
              对于琴体大小与腹槽与琴体比例对音色的影响,可以打个比方,一个空的玻璃杯倒入少许水,然后敲击玻璃杯得到的一个声音,再倒入一些水得得到了另一个声音,这两个声音的,区别,就类似于琴体与腹槽空间不同比例的区别。这里面不同的地方是,玻璃杯放入不同的水敲击得到的音高不同,古琴的音高是由琴弦的松紧来决定的。点到即止,这其中的关系大家自己体会。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11-03 00:05
              回复
                2018年102日
                墨老板再说,
                古琴有三种振动方式,琴弦振动,木体振动与空气振动,三者相合,相得益彰。
                琴弦振动与木体振动不相合,就会影响古琴的灵敏度,琴声浮于面,有一种剥离感,相合则入木三分。物体振动与空气震动不相合,或声焦干涩,或声疲中虚。
                三者相合才会谐振相互补益,声音凝实,音色有一种渗透浸染的感觉,自带场效。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8-11-03 00:06
                回复
                  2025-05-22 08:27:09
                  广告
                  2018年10月2日,
                  墨老板说,
                  材质款式一定的情况下。琴的个性取决于共振度。共振度的调整取决于斫琴者的审美。几大名家各有不同。当然也有的斫琴人什么都喜欢。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11-04 23:11
                  回复
                    2018年10月2日
                    墨老板还说,
                    解决个性问题,要建立在一定均衡度上。均衡度的调整就引出琴体整体共振与局部共振谐调性的问题。拿按音来做例子,每个按音本身就是局部共振+整体共振。单说按音音色音量均衡性与每个按音点位的振动强度关系最大,整体的振动次之。因此调整不均衡处,处理不当,不均衡处会游离到其他地方。所以,虽然局部关系最大,但要把整体放在第一位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8-11-04 23:12
                    回复
                      2018年10月3日
                      9、关于弹琴水平在斫琴中的重性。
                      演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斫琴者的审美。对音色的理解会更直接一些。我深有体会,以前学一些简单曲目,用不到高音区,不理解高中低音区均衡的重要性等等,也体会不到灵敏度,三音相合,音头韵尾。。。。。。
                      斫琴虽然门槛很低,但要成长,练琴是必须的。
                      用个简单的例子来讲。如果自己弹琴水平有限,自己做出的琴里出现了好琴也许不会发现,结果以便宜的价格卖出。换句话说,寻琴人是有拣漏的机会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8-11-04 23:14
                      回复
                        2018年10月4日
                        关于纳音,墨老板写到:
                        其中加一句,纳音漫射音波,修饰音色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8-11-08 01:16
                        回复
                          2018年10月5日
                          墨老板说虚实的增减: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8-11-14 05:45
                          回复
                            原来真的有清音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11-16 17:31
                            收起回复
                              2025-05-22 08:21:09
                              广告
                              2018年10月5日
                              墨老板补充道,
                              经常听朋友说起,琴的余韵长,余韵短,其实应该叫做尾音或余音更合适。网上流传的纳音作用,就是起来阻挡声波反射声波,来延长尾音时值的作用。其实并不能,因为声速是340米每秒,像琴体这么小的空间产生的回音,人声几乎是不能分辨的。
                              韵是一个更有内含的概念,琴的共振特点形成基础音色,腹槽结构形状来修饰音色。纳音与唇边以及池沼舌穴等等是通过改变腔体形状或增减出音孔的开闭来修饰音色,这就是韵。
                              关于按音走音,声音挤压感的问题。其实是共振强度和灵敏度的问题。
                              如图所示,指力大小一定的情况下,按音a点振动的能量比b点大,振幅大,按点弦长越短,振动能量越小,振幅越小。当弹响a点,迅速走到b点时,振幅衰减并没有那么快,这时就会使弦的振幅大于平时同指力在b点得音的振幅,共振的能量也大,就是说,a点的共振能量赋予b点,就得到了比平时大的音量。反之推理实践一下,b点得音下注到a,因为a点振幅小,能量小,突然增大了弦长,a点得到的振幅于能量小于平时a点同指力得声的能量,所以听到的声音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绰音比注音得声大,而且尾音长的原因。初使能量大小不同,所致。
                              但这有两个前提,
                              一,左手走的快,在振幅衰减前到达。走的慢,振幅就衰减了就没这个效果了。
                              二,琴要均衡,灵敏度。共振好,灵敏度才会高,如果琴走到哪都叮叮叮,这个效果就淡了很多了。均衡更重要,如琴体a点局部共振强,b点弱,那我们a点得声走到b点,怕是声音尾音会变小,很快就消散了。经常可以碰到这样的琴,a点得音,走到b点尾音小了,再走到c点又大了,因为弦的振幅一直有,是琴面共振不均衡所致,才忽大忽小。所以这个尾音与琴体共振大小灵敏度均衡有直接的关系。
                              共振大也不是要增大共鸣腔。这个比例要多大,是要以斫琴者的审美来决定的,有的喜欢宏大一些有的喜欢静润一些,这都是虚实取中的不同,所以才有了马琴与李琴的区别。
                              无论共振度的调大调小,都要以三音相合谐振为基础。留木多,腔体就要适当增大,留木少,腔体就要缩小,不然木振与空气振动不能谐振应合。
                              另外,天地柱的问题,正好解释了天地柱会抑制局部振动。当琴体共振强时,加了柱子可以明显的感到共振受到的抑。如琴体留木多共振弱,整体共振突出,局部振动弱。正因为振动很弱所以天地柱的作用不明显。当振动很弱时也不适合加天地柱。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8-11-17 05: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