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写了一篇】,如下。
司马迁没有给熊心单独立传,导致史料缺失,又被项籍刘邦二人的光芒遮掩,以至于熊心在众多国人眼里只留下一个可有可无的傀儡形象,这种印象流,颇为可叹。笔者遂以《史记》为料,为熊心编纂一篇本纪,由于是文言文,如有兴趣者,请仔细阅读。
《楚义帝本纪》:
熊心者,楚怀王(熊槐)孙也,及秦并六国,诸侯家破,流散民间。
秦二世元年七月,楚人陈胜起于大泽乡,数破秦军,至陈为王,号为张楚。当是时,诸郡县苦秦久矣,皆叛秦,杀其秦吏。其后,赵、齐、魏、燕皆立有王。
秦闻之,使章邯将兵,破杀陈胜于城父。时楚人项梁起于会稽,渡江北上,闻陈胜死,乃进兵杀秦嘉景驹。遂召诸别将会薛城计事。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熊槐)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项梁然其言,乃求楚后,时熊心为人牧羊民间,为项梁所求,立为楚王,复楚国社稷,曰楚怀王,从民所望也。王都盱台,以陈婴为上柱国,封五县。项梁自号为武信君,掌国政。时秦二世二年六月也。
居数月,项梁将兵击秦,大破秦将章邯之东阿,又数败秦,遂有骄色。
秦二世二年九月,秦将章邯夜袭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诸将恐,退保彭城,王(熊心)见项梁军破,徒盱台都彭城,并诸将兵自将之,以吕青为令尹,其子吕臣为司徒,项缠为左尹,共敖为柱国,项籍为长安侯,号鲁公,刘邦为武安侯、砀郡长,英布为将军。诸将遂安,楚国复振。
时秦将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取邯郸,与王离围巨鹿。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时赵数请救,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籍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诸将悉属宋义,北救赵。令刘邦西略地入关。又令共敖将兵击南郡,复郢都。王使三路击秦,并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籍怨秦破项梁军,愿与刘邦西入关。王属诸老将皆曰项籍强悍猾贼,侵暴好杀,不可遣。王乃以项籍北上,而使刘邦西略地,收陈胜、项梁散卒,为偏师也。
宋义将兵驻安阳,欲观胜败,项籍矫杀之,诸将慑服,莫敢枝梧。王闻之,为灭秦计,乃以项籍为上将军,诸将遂属项籍。项籍将兵渡河以救巨鹿,与秦战,绝其甬道,大破之,虏秦将王离。时楚兵冠诸侯,皆英布之力也。共敖亦破秦南郡,复郢都。
义帝元年(汉元年)十月,(楚将)刘邦将兵西略地,屡破秦军,入南阳破武关,战于蓝田,大破秦军,遂率兵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率众降,楚乃灭秦矣。
昔有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治楚地十五载,施暴政,虐百姓,王以楚后,复国灭秦,岂非天命焉。
及秦灭,项籍率诸侯军入关,杀秦降王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屠掠关中。使人还报楚王,王曰如约。项籍怨之,欲自为王,遂与诸将谋,正月,佯尊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又自立王侯,计有十九王,分楚为四,项籍为西楚霸王,英布为九江王,共敖为临江王,吴芮为衡山王。诸将合谋叛楚,帝(熊心)势遂衰。
四月,诸侯出关,各就国。项籍欲使帝徒长沙,帝不从,居彭城,相持数月。久之,群臣稍叛之,帝乃行,项籍遂入彭城。
义帝二年(汉二年)十月,项籍阴令弑帝于长沙郴县,楚亡。
后数岁,刘邦诛灭项籍,以鲁公礼葬之。始,熊心封项籍为鲁公,以故。
评曰:戡乱之谓武,除暴之谓仁,知人之谓智,复仇之谓孝。备四者以成大功,惟帝有焉。夫其遣诸侯以诛暴,可谓武矣;出秦民于汤火之间,可谓仁矣;令沛公先入关以平秦,可谓智矣;灭秦以复先王之仇,可谓孝矣。虽有帝王之英略,然天命不在,卒死于贼,惜夫。
【当时以十月为岁首;评语引用宋朝张俞之言;解释下鲁公礼,就是打着为熊心报仇旗号讨伐项籍的刘邦,把项籍以弑君逆贼(鲁公)的身份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