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芦,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的根茎。产于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夏季抽花茎前采挖。
处方用名:藜芦。
主要药性:苦、辛,寒;有毒。归肺、肝、胃经。
基本功效:涌吐风痰,杀虫。
临床应用:
1.中风,癫痫,喉痹,误食毒物
本品内服有宣壅导滞之功,“能使邪气痰热,胸膈部分之病,悉皆吐出”(《本草经疏》)。用于中风、癫痫、喉痹见痰涎涌盛者,或误食毒物尚未吸收者,可与瓜蒂、防风研末为散服,如三圣散(《儒门事亲》)。
2.疟疾
本品能祛痰截疟。治久疟不能食,胸中郁郁如吐,欲吐不能吐者,可单用为末服,以吐为度,如藜芦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3.疥癣,恶疮
本品外用能杀虫止痒。如治疥癣,可以本品为末,油调涂之。
临证备要:内服0.3~0.6g,入丸散,温水送服以催吐;外用适量,研末加油调成软膏外涂或外掺。体虚及孕妇忌服。不宜与细辛、白芍、赤芍、人参、党参、西洋参、南沙参、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同用。本品的治疗量与中毒量距离很近,故使用不当或过量易发生中毒。
药品归属:藜芦为保健食品禁用物品。
性状鉴别:
1.藜芦,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植株粗壮,基部的鞘枯死后残留为有网眼的黑色纤维网。叶互生;无叶柄或茎上部叶具短柄;叶片薄革质,椭圆形、宽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25cm,宽约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两面短毛。圆锥花序30-25cm,宽约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两面短毛。圆锥花序30-50cm,侧生总状花序常具雄花,顶生总状花序常较偶生花序长2倍以上,几乎全部为两性化,总轴和枝轴密被白色绵状毛;花被片6,开展或略反折,长圆形,长5-8mm,宽约3mm,全缘,黑紫色;雄蕊6,花药肾形,背着,汇合为1室;子房卵形,3室,无毛,花柱3。蒴果卵圆形,具三钝棱,长1.5-2cm,宽1-1.3cm。种子扁平,具膜质翅。花、果期7-9月。
2.牯岭藜芦——多年生草本,高约1m。植株基部具棕褐色带网眼的纤维网。叶互生;叶柄长5-10cm;叶片宽椭圆形,有时狭长圆形,两面无毛。圆锥花序长而扩展,具多数近等长的侧生总状花序,总轴和枝轴具灰色白绵状毛,侧生花序的花梗长6-8mm;花被片6,淡黄绿色、绿白色或褐色,伸展或折反;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2/3,花药近肾形,汇合成1室;蒴果椭圆形;种子扁平,具翅。花、果期6-10月。
3.毛穗藜芦——植株高60-160cm。茎较纤细,基部稍粗,中鞘直径约1cm,被棕褐色有网眼的纤维网。叶互生;叶柄长达10cm;叶片折扇状,长圆状披针形室狭长圆形,两面无毛。圆锥花序长25-50cm,常疏生较短的侧生花序,总轴和枝轴密生绵状毛;花梗长约为花被片的2倍,长可达1cm或更长,侧生花序上花梗明显短于主轴上花梗;花多数,疏生;花被片6,开展或反折,黑紫色;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近肾形,背着,汇合为1室。蒴果椭圆形;种子扁平,具膜质翅。花、果期7-9月。
4.兴安藜芦——植株高70-150cm。基部 具无网眼的纤维束。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基部无柄,抱茎,背面密被银白色短柔毛。圆锥花序近纺锤形,长20-60cm,具多数近等长的侧生总状花序,顶端总状花序近等长于侧生花序,总轴和枝轴密被白色短绵状毛;花被片6,近直立或稍开展,基部具柄,边缘啮状,背面具短毛;花被片淡黄绿色带苞,白色边缘;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蒴果椭圆形。种子扁平,具翅。花期6-8月。
5.毛叶藜芦 植株高大。基部 具无网眼的纤维束。叶宽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基产抱茎,无柄,背面密被褐色或淡灰色短柔毛。圆锥花序塔状,长20-50cm,顶生总状花序较偶生总状花序长约1倍;花大,密集,花被片6,绿白色,基部略具柄,边缘具啮蚀状牙齿,外花被片背面密生短柔毛;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3/5,花药近肾形,背着,汇合为1室;子房密被短柔毛,3室,花柱3。蒴果。种子扁平,具膜质翅。花、果期7-8月。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
2、《名医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
3、《药性论》:“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治恶风疮、疥癣、头秃,杀虫
现代研究:
主含原黎芦碱、藜芦碱、伪藜芦碱、秋水仙碱、藜芦酰棋盘花碱等生物碱。本品有催吐、降压、抑制呼吸、抑制结核菌、抗微生物、灭虫等作用。
处方用名:藜芦。
主要药性:苦、辛,寒;有毒。归肺、肝、胃经。
基本功效:涌吐风痰,杀虫。
临床应用:
1.中风,癫痫,喉痹,误食毒物
本品内服有宣壅导滞之功,“能使邪气痰热,胸膈部分之病,悉皆吐出”(《本草经疏》)。用于中风、癫痫、喉痹见痰涎涌盛者,或误食毒物尚未吸收者,可与瓜蒂、防风研末为散服,如三圣散(《儒门事亲》)。
2.疟疾
本品能祛痰截疟。治久疟不能食,胸中郁郁如吐,欲吐不能吐者,可单用为末服,以吐为度,如藜芦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3.疥癣,恶疮
本品外用能杀虫止痒。如治疥癣,可以本品为末,油调涂之。
临证备要:内服0.3~0.6g,入丸散,温水送服以催吐;外用适量,研末加油调成软膏外涂或外掺。体虚及孕妇忌服。不宜与细辛、白芍、赤芍、人参、党参、西洋参、南沙参、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同用。本品的治疗量与中毒量距离很近,故使用不当或过量易发生中毒。
药品归属:藜芦为保健食品禁用物品。
性状鉴别:
1.藜芦,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植株粗壮,基部的鞘枯死后残留为有网眼的黑色纤维网。叶互生;无叶柄或茎上部叶具短柄;叶片薄革质,椭圆形、宽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25cm,宽约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两面短毛。圆锥花序30-25cm,宽约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两面短毛。圆锥花序30-50cm,侧生总状花序常具雄花,顶生总状花序常较偶生花序长2倍以上,几乎全部为两性化,总轴和枝轴密被白色绵状毛;花被片6,开展或略反折,长圆形,长5-8mm,宽约3mm,全缘,黑紫色;雄蕊6,花药肾形,背着,汇合为1室;子房卵形,3室,无毛,花柱3。蒴果卵圆形,具三钝棱,长1.5-2cm,宽1-1.3cm。种子扁平,具膜质翅。花、果期7-9月。
2.牯岭藜芦——多年生草本,高约1m。植株基部具棕褐色带网眼的纤维网。叶互生;叶柄长5-10cm;叶片宽椭圆形,有时狭长圆形,两面无毛。圆锥花序长而扩展,具多数近等长的侧生总状花序,总轴和枝轴具灰色白绵状毛,侧生花序的花梗长6-8mm;花被片6,淡黄绿色、绿白色或褐色,伸展或折反;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2/3,花药近肾形,汇合成1室;蒴果椭圆形;种子扁平,具翅。花、果期6-10月。
3.毛穗藜芦——植株高60-160cm。茎较纤细,基部稍粗,中鞘直径约1cm,被棕褐色有网眼的纤维网。叶互生;叶柄长达10cm;叶片折扇状,长圆状披针形室狭长圆形,两面无毛。圆锥花序长25-50cm,常疏生较短的侧生花序,总轴和枝轴密生绵状毛;花梗长约为花被片的2倍,长可达1cm或更长,侧生花序上花梗明显短于主轴上花梗;花多数,疏生;花被片6,开展或反折,黑紫色;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近肾形,背着,汇合为1室。蒴果椭圆形;种子扁平,具膜质翅。花、果期7-9月。
4.兴安藜芦——植株高70-150cm。基部 具无网眼的纤维束。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基部无柄,抱茎,背面密被银白色短柔毛。圆锥花序近纺锤形,长20-60cm,具多数近等长的侧生总状花序,顶端总状花序近等长于侧生花序,总轴和枝轴密被白色短绵状毛;花被片6,近直立或稍开展,基部具柄,边缘啮状,背面具短毛;花被片淡黄绿色带苞,白色边缘;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蒴果椭圆形。种子扁平,具翅。花期6-8月。
5.毛叶藜芦 植株高大。基部 具无网眼的纤维束。叶宽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基产抱茎,无柄,背面密被褐色或淡灰色短柔毛。圆锥花序塔状,长20-50cm,顶生总状花序较偶生总状花序长约1倍;花大,密集,花被片6,绿白色,基部略具柄,边缘具啮蚀状牙齿,外花被片背面密生短柔毛;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3/5,花药近肾形,背着,汇合为1室;子房密被短柔毛,3室,花柱3。蒴果。种子扁平,具膜质翅。花、果期7-8月。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
2、《名医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
3、《药性论》:“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治恶风疮、疥癣、头秃,杀虫
现代研究:
主含原黎芦碱、藜芦碱、伪藜芦碱、秋水仙碱、藜芦酰棋盘花碱等生物碱。本品有催吐、降压、抑制呼吸、抑制结核菌、抗微生物、灭虫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