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化石网 作者:嘿!后生
原标题:我身边的化石——从一个爱好者变为化石资源保护者,继而升华为科普宣传者
本贴已得到作者授权转载,以下为正文
=========================
大家好,我是来自山西省阳泉市矿二代煤矿工人。
化石网ID:嘿!后生!


从小生活在煤矿、矿区,我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喜欢古生物化石的。

如图,我接触的第一块化石是蕨类植物化石,保存在自燃后的煤矸石里面,因为含铁,氧化后呈现出红色。从此,我开始关注自己身边的化石,利用中午放学或双休日奔波于煤矸石山或各个山头。
在煤矿的废弃石堆里寻找海螺、贝壳或珊瑚化石;在果园或采石场的剖面寻找植物化石;在黄土中发现一些钙质胶结严重的大骨头;在村里的围墙上寻找海百合茎,那时候依稀觉得这些都是化石。
时光飞梭,如今已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对于化石却越来越喜爱,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看着身边的化石因为施工或修路而毁坏倍加惋惜,立志要将当地的不同种类化石尽可能的发现、收集或原地保护起来。





说干就干,于2017年写了两份材料,关于【阳泉地学旅游景观-木化石群的保护开发价值】,请当地领导递交给市长、市委书记,愿早日达成化石资源保护的愿望。
【阳泉地学旅游景观-木化石群的保护开发价值】摘录:

委领导参观位于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化石展览室。
摘要:
一·阳泉市地域特点概括:
二·阳泉市木化石的成因:
三·阳泉市木化石的规模:
四·阳泉市其它类别化石:
五·阳泉市木化石的价值:
1·科学研究价值 阳泉市木化石的价值:
2·科学普及价值
3·保护开发价值
①·特色旅游景观 保护开发价值
②·科学普及基地
③·环保教育基地
④·申报地质公园
六·总结:
阳泉市范围内木化石分布广泛,且大多在地表成片出露,主要分布于太原组的海陆交互相地层中,时代为距今约2.95亿年前的石炭纪末期~二叠纪早期,阳泉木化石群具有5个主要的含木化石地层,且多呈硅化或褐铁矿化状态,具有很好的木材木质部解剖结构,是古植物学,古环境对比研究的理想场所。
该区域内的木化石在形成初期,因古洪流冲蚀而造成定向排列的独特地质现象。定向排列的木化石大者根部直径达100cm,以直径20cm~50cm者居多。根据地表出露木化石的直径和保存程度,猜测多数木化石的长度可达3~10米,其中地表出露风化破坏的一根木化石长度已经超过十米。
阳泉市不乏国家重点保护一,二,三级古生物木化石。下表摘录自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家古生物化石分级标准(试行)》和《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首批)》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号。可做参照:
此外,辽宁省将长度超过1米或断裂连接后长度超过1米的木化石定位3级重点保护古生物。
1·科学研究价值:
古生物化石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宝贵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1)古生物研究
化石是研究生命起源及演化的直接依据,也是确定相对地质年代、划分对比地层的主要依据。生命为了适应环境的改变,由简单向复杂的形态结构完善和生理机能的进步,被称为进化,期间也可能生退化,分化,特化的现象,都属于广义的进化。在生命进化史的每一个时期都存在大量的生物进化链缺失环节,因此,应当重视每一个地史时期的古生物化石发掘研究。
(2)古环境研究
通过古生物化石恢复地质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及作用。化石能够大规模保存下来一般均属于突然性的环境改变所致,可理解为灾难事件。例如:火山爆发、山洪、干旱或突然大规模降温所致。系统发掘和研究地球不同时期的古生物化石及古环境演变,有助于人类了解地球环境演变的因素或周期,从而掌握如今地球环境演变的趋势,从而更好应对未来的地球环境。
(3)成矿规律研究古生物化石对于沉积矿产的成因及分布具有指向意义,例如石灰岩、硅藻土,主要由化石组成,世界重要的能源矿产(煤炭、铁、石油、天然气)是由动植物遗体分解后转化形成的。
2·科学普及价值:
(1)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这门课程是高校地质类专业不可或缺的必修课,而研究古生物化石则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重要的途径。培养中小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激发其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渴望。
(2)在全民自然科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自然科学素质是全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自然科学素质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民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只有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提高了,我国未来公民的科学素质才能总体提高。
(3)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地质古生物工作者们通过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和灭绝后的复苏的控制因素的研究,能揭示出更多的生物起源与演化的规律,并能为人类控制生态平衡和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提供大尺度的历史的和科学的借鉴;民众则在对化石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中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上三个段落 引用自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常晓琳等人在汉斯《地球科学前沿》2013年8月刊上发表的文章。 笔者深感赞同。
3·保护开发价值:
①·特色旅游景观中国地大物博,不乏木化石地质景观,木化石作为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建立了多个木化石自然保护区。遗憾在于大多散落在偏远而人迹罕至的戈壁或立于远离城镇的山林之间,且大多形成于中生代的白垩纪时期。也不乏将发掘出的木化石立于公园或高等院校的草坪内,象征着文化与内涵。优势:阳泉木化石群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质特点,形成于古生代的石炭纪末期至二叠纪早期太原组地层,保存于独特的海陆交互相地层中,可以说阳泉木化石群是中国迄今最早的木化石群。阳泉市近靠石家庄,太原等省会城市及北京,天津等经济政治中心,这为打造木化石地质景观保证了充足的游客及自营收入。特色:阳泉木化石妙在大多相对集中的横卧于悬崖峭壁之上,且可以通过悬崖峭壁看到不同成因的地质岩层及动植物化石,这为自然科普,地学科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让周边城市的游客及当地居民可以攀上悬崖峭壁观赏到神奇的木化石地质景观呢?笔者认为阳泉的地下采矿历史悠久且技术成熟,完全可在悬崖峭壁上建立锚索支护,防止悬崖的落石;进一步建立悬崖栈道,并在悬崖峭壁上原地保护性发掘木化石,打造阳泉独有的特色地质旅游景观。也为未来经济转型奠定一些基础。
②·科学普及基地 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发挥社会科普资源的作用,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积极推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通过全国性学会、省级科协推荐,经有关专家评审,2016年春,阳泉市矿区被中国科协命名为首批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区),是山西省14个示范单位之一。
科技的创新应当建立在博古通今的基础上,知道人类从哪里来,人类的现状如何,探索将要到那里去。自然科学普及包含了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气象学、人类学、生态学、动物行为学、保护生物学等综合博物学。自然科学普弘扬的是“认识自然、珍惜生命、爱护家园”的环境教育理念。通过化石展览及配套景区,开展与生命起源,地质变迁及生态环境有关的科学普及活动。通过科普活动和实验动手环节,让人们在玩耍的同时培养了观察力和对生命自然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珍爱生命,认识自然,爱护人类生活家园的目标。
原标题:我身边的化石——从一个爱好者变为化石资源保护者,继而升华为科普宣传者
本贴已得到作者授权转载,以下为正文
=========================
大家好,我是来自山西省阳泉市矿二代煤矿工人。
化石网ID:嘿!后生!



从小生活在煤矿、矿区,我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喜欢古生物化石的。

如图,我接触的第一块化石是蕨类植物化石,保存在自燃后的煤矸石里面,因为含铁,氧化后呈现出红色。从此,我开始关注自己身边的化石,利用中午放学或双休日奔波于煤矸石山或各个山头。
在煤矿的废弃石堆里寻找海螺、贝壳或珊瑚化石;在果园或采石场的剖面寻找植物化石;在黄土中发现一些钙质胶结严重的大骨头;在村里的围墙上寻找海百合茎,那时候依稀觉得这些都是化石。
时光飞梭,如今已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对于化石却越来越喜爱,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看着身边的化石因为施工或修路而毁坏倍加惋惜,立志要将当地的不同种类化石尽可能的发现、收集或原地保护起来。





说干就干,于2017年写了两份材料,关于【阳泉地学旅游景观-木化石群的保护开发价值】,请当地领导递交给市长、市委书记,愿早日达成化石资源保护的愿望。
【阳泉地学旅游景观-木化石群的保护开发价值】摘录:

委领导参观位于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化石展览室。
摘要:
一·阳泉市地域特点概括:
二·阳泉市木化石的成因:
三·阳泉市木化石的规模:
四·阳泉市其它类别化石:
五·阳泉市木化石的价值:
1·科学研究价值 阳泉市木化石的价值:
2·科学普及价值
3·保护开发价值
①·特色旅游景观 保护开发价值
②·科学普及基地
③·环保教育基地
④·申报地质公园
六·总结:
阳泉市范围内木化石分布广泛,且大多在地表成片出露,主要分布于太原组的海陆交互相地层中,时代为距今约2.95亿年前的石炭纪末期~二叠纪早期,阳泉木化石群具有5个主要的含木化石地层,且多呈硅化或褐铁矿化状态,具有很好的木材木质部解剖结构,是古植物学,古环境对比研究的理想场所。
该区域内的木化石在形成初期,因古洪流冲蚀而造成定向排列的独特地质现象。定向排列的木化石大者根部直径达100cm,以直径20cm~50cm者居多。根据地表出露木化石的直径和保存程度,猜测多数木化石的长度可达3~10米,其中地表出露风化破坏的一根木化石长度已经超过十米。
阳泉市不乏国家重点保护一,二,三级古生物木化石。下表摘录自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家古生物化石分级标准(试行)》和《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首批)》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号。可做参照:
此外,辽宁省将长度超过1米或断裂连接后长度超过1米的木化石定位3级重点保护古生物。
1·科学研究价值:
古生物化石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宝贵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1)古生物研究
化石是研究生命起源及演化的直接依据,也是确定相对地质年代、划分对比地层的主要依据。生命为了适应环境的改变,由简单向复杂的形态结构完善和生理机能的进步,被称为进化,期间也可能生退化,分化,特化的现象,都属于广义的进化。在生命进化史的每一个时期都存在大量的生物进化链缺失环节,因此,应当重视每一个地史时期的古生物化石发掘研究。
(2)古环境研究
通过古生物化石恢复地质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及作用。化石能够大规模保存下来一般均属于突然性的环境改变所致,可理解为灾难事件。例如:火山爆发、山洪、干旱或突然大规模降温所致。系统发掘和研究地球不同时期的古生物化石及古环境演变,有助于人类了解地球环境演变的因素或周期,从而掌握如今地球环境演变的趋势,从而更好应对未来的地球环境。
(3)成矿规律研究古生物化石对于沉积矿产的成因及分布具有指向意义,例如石灰岩、硅藻土,主要由化石组成,世界重要的能源矿产(煤炭、铁、石油、天然气)是由动植物遗体分解后转化形成的。
2·科学普及价值:
(1)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这门课程是高校地质类专业不可或缺的必修课,而研究古生物化石则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重要的途径。培养中小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激发其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渴望。
(2)在全民自然科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自然科学素质是全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自然科学素质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民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只有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提高了,我国未来公民的科学素质才能总体提高。
(3)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地质古生物工作者们通过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和灭绝后的复苏的控制因素的研究,能揭示出更多的生物起源与演化的规律,并能为人类控制生态平衡和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提供大尺度的历史的和科学的借鉴;民众则在对化石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中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上三个段落 引用自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常晓琳等人在汉斯《地球科学前沿》2013年8月刊上发表的文章。 笔者深感赞同。
3·保护开发价值:
①·特色旅游景观中国地大物博,不乏木化石地质景观,木化石作为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建立了多个木化石自然保护区。遗憾在于大多散落在偏远而人迹罕至的戈壁或立于远离城镇的山林之间,且大多形成于中生代的白垩纪时期。也不乏将发掘出的木化石立于公园或高等院校的草坪内,象征着文化与内涵。优势:阳泉木化石群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质特点,形成于古生代的石炭纪末期至二叠纪早期太原组地层,保存于独特的海陆交互相地层中,可以说阳泉木化石群是中国迄今最早的木化石群。阳泉市近靠石家庄,太原等省会城市及北京,天津等经济政治中心,这为打造木化石地质景观保证了充足的游客及自营收入。特色:阳泉木化石妙在大多相对集中的横卧于悬崖峭壁之上,且可以通过悬崖峭壁看到不同成因的地质岩层及动植物化石,这为自然科普,地学科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让周边城市的游客及当地居民可以攀上悬崖峭壁观赏到神奇的木化石地质景观呢?笔者认为阳泉的地下采矿历史悠久且技术成熟,完全可在悬崖峭壁上建立锚索支护,防止悬崖的落石;进一步建立悬崖栈道,并在悬崖峭壁上原地保护性发掘木化石,打造阳泉独有的特色地质旅游景观。也为未来经济转型奠定一些基础。
②·科学普及基地 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发挥社会科普资源的作用,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积极推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通过全国性学会、省级科协推荐,经有关专家评审,2016年春,阳泉市矿区被中国科协命名为首批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区),是山西省14个示范单位之一。
科技的创新应当建立在博古通今的基础上,知道人类从哪里来,人类的现状如何,探索将要到那里去。自然科学普及包含了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气象学、人类学、生态学、动物行为学、保护生物学等综合博物学。自然科学普弘扬的是“认识自然、珍惜生命、爱护家园”的环境教育理念。通过化石展览及配套景区,开展与生命起源,地质变迁及生态环境有关的科学普及活动。通过科普活动和实验动手环节,让人们在玩耍的同时培养了观察力和对生命自然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珍爱生命,认识自然,爱护人类生活家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