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指南针吧 关注:24贴子:802
  • 0回复贴,共1

山西历史故事之长者孟舒守云中

收藏回复

  • 124.165.203.*
山西历史故事之长者孟舒守云中
发布者:imy1129 分类主题:文化 支持人数:22         在西汉前期,现在所说的山西省的地理轮廓并不清晰,在行政区划方面也时有变动,并且与现代版图上的周围省份也有很多交错之地。现在的山西南部,西边的汾河流域在当时是河东郡,东部山区是上党郡,山西中部则是太原郡。上党、河东和太原三郡共同组成并州,但“州”的称呼在正式场合一般并不使用,因为并没有州一级的  
行政建制,当然也没有州一级的官员。至于太原以北的地区,南部是代郡,中部是雁门郡,北部则是云中郡。这三郡又曾经同属代州。在西汉早期,汉高祖封王建国时,在山西境内的曾有过北部的代国,中部的韩国,以及南部的魏国。但是,随着异姓王的被剪灭,只有北部的代国被保留了下来,汉文帝在登基之前就曾是代国国君。直到汉景帝再次去除封国时,西汉代国才最终消失。  
  上述西汉前期的山西六郡,严格说来并不都在现在的山西境内。特别是北部的代郡和云中郡,都是地跨现在的陕西省、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郡。最北端的云中郡建立于秦朝,到汉高祖时归属于代国。在汉文帝时,汉朝廷为了更好地集中力量防御匈奴人的袭扰,把云中郡从代国分出,单独立郡。在行政区划上,云中郡大概包括了山西北部、陕西北部以及与这两个地区接壤的内蒙古自治区南部的部分地区。现在山西省最北端的大同市,古来就有“云中”之称,这与汉代云中郡的名称有着密切关系。总之,云中郡在历史上虽然不是山西所专有,但山西北端的部分地区确实曾属于云中郡,所以,有关云中郡的历史事件,自然就与山西的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  
  汉高祖时,曾在河北省中北部和山西北端建立赵国。高祖在位时,赵王张敖的臣下赵午、贯高等人谋反,牵累到了赵王。高祖下诏,要求赵王到都城长安认罪。诏书中还规定,有谁胆敢追随赵王,将被罪及三族。可是,赵王的部下田叔、孟舒等十余人,硬冒着被砍头的危险,自扮罪囚,追随赵王来到京城长安。后来,由于证明了赵王本人与赵午、贯高等人的谋反无关,而田叔、孟舒等人则因为忠勇可嘉,都被封分各地,担任郡守和各国诸侯之相,其中,孟舒被委任为云中郡守,而田叔更是一直担任汉中郡守十多年。汉文帝即位之初,曾经专门召见了田叔。汉文帝问道:“您了解天下的长者吗?”这里所说的“长者”是那时的一个习惯用语,意指忠勇仁厚之人,特别是在政治上和个人修养方面的德高望重者。对此问题,因为一时间不太了解汉文帝问话的意图,田叔只是小心翼翼地答道:“为臣哪里知道谁是长者呢?”没想到汉文帝却穷追不舍地肯定道:“您本人就是长者,当然应该了解谁是长者了。”听了这句话,田叔才明白了汉文帝的真实意图,同时也意识到这是个非回答不可的问题,就毅然答道:“曾经担任云中郡守的孟舒,就是名副其实的长者。” 然而,在这个时候,曾是云中郡守的孟舒早已被免职,罪名是因为失职而使匈奴人大举进入云中郡。所以,听了田叔的断语,汉文帝就说:“先帝在世时,让孟舒担任云中郡守十余年。然而,匈奴人经常出入云中,而孟舒却不能坚守,还无缘无故地让数百名士卒战死。依您看来,做长者就一定要杀人吗?”看起来,汉文帝是了解孟舒的一些事情的,所以很快就对田叔的断语做了回应。  
  对于汉文帝所说的情况,田叔并没有正面反驳,而是从头讲起了孟舒的故事。田叔说:“当年贯高等人谋反,天子下了明诏。诏告说,赵国的臣民,有敢追随赵王张敖进京的,罪及三族,然而,孟舒却自告奋勇地跟随赵王。依我看,这个时候,他连自己的生死都置之度外,哪曾想过会因为这个勇敢的举动而做了云中郡守呢?后来,在孟舒做云中郡守时,正值楚汉交兵的时代刚刚结束,士卒疲惫,缺乏战斗力。而匈奴人的首领冒顿单于却乘着刚刚上台的冲劲儿,不断来犯边关。孟舒明知道士卒疲惫,所以才不忍心整队出击,只能固守城池。但是,有些士卒们却主动出击,在城外与敌人死战,就如同儿子为父亲报仇一样,所以才有数百人的伤亡。这难道是孟舒驱使他们去战死的吗?所以,如果陛下了解了整个情况,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认为孟舒乃是真正的长者了。”田叔想要表达的是,作为真正的“长者”,不论他在冒死追随赵王时,还是在坚守云中时,孟舒心中只有 “忠勇”二字,而从不会考虑自己的安危得失。  
  我们说过,在西汉诸位帝王中,汉文帝一向以明理服理著称。这一次也是,在听了田叔的上述解释后,文帝很干脆地说:“贤哉孟舒!”肯定了孟舒确实是位忠勇可信、德高望重的长者,并下令给孟舒平反,再次任命孟舒为云中郡守。汉文帝与田叔的这段著名对话,不仅明确了那个时代臧否人物的标准,也使孟舒守云中成为一段历史佳话。 



1楼2009-06-09 21:5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