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久之时,古华夏人用无极、有极(太有)来立华木于中央,观测日影,推算时间变化之规律、事物迁革之常理,修订历法。
至燧人氏时,数用做排列,方做九宫,圆做洛书,推演天地万物。后经时代迁革,沉沦失传。
伏羲之时,河图复出,大禹之时,洛书复出。故曰洛水神龟,背负文理,圆天方地。
「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洛书在东序。」(语出《尚书·顾命》)
《尚书》是目前发现最早提到了《河图》《洛书》的典籍,关于《河图》《洛书》,史载还有美妙的故事。
「《图》出于河,《书》出于洛,河图、洛书,天地所为,人读知之。」(语出《论衡·雷虚》)。意思是《河图》《洛书》是天地形成,人偶然得之。
史载伏羲之时,龙马负图从黄河而出,伏羲得之,为《河图》。大禹之时,神龟负书从洛水而出,大禹得之,为《洛书》。「伏羲王天下,龙马负图出河,遂则其文,谓之河图;於天乃锡禹《洪范》九畴之下,谓天锡禹洛书,神龟负文而出,列於背,有数汰一至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类,类即畴也。」(语出《易图通变》)
「夫圣王起,河出《图》,洛出《书》。伏羲王,《河图》从河水中出,《易》卦是也。禹之时,得《洛书》,《书》从洛水中出,《洪范》九章是也。故伏羲以卦治天下,禹案《洪范》以治洪水。」(语出《论衡·正说》)
伏羲得到《河图》,因而有了灵感,著作易卦,一画开天。大禹得到《洛书》,因而治水功成。
那么龙马、神龟当年究竟负了什么样的图书呢?

古书就绘制,大概就是马、龟身上的花纹不一般,有特色斑点,受到启发而成为河洛之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