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八一五日本投降日”当天,一篇关于“中国空军”的年度月帖《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平均23岁!今天的头条只属于他们!》在朋友圈刷屏了。
说它是年度月帖,是因为每年的这个日子前后,这个帖子就会改头换面地冒出来。
去年刷屏时的标题叫《1700个人集体赴死,平均23岁。他们曾为中国的自由斩断未来,如今却无人记得…》,《他们是死士,牺牲时平均23岁!这部纪录片台湾不卖座,大陆未公映,但豆瓣9.1分,看后泪目!》,等等。
今年刷屏时,还有更微妙、更具有挑逗意味的标题:《8.15日本投降日!记住这群中国的富二代、官二代!》。

“八一五日本投降日”当天,一篇关于“中国空军”的年度月帖《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平均23岁!今天的头条只属于他们!》在朋友圈刷屏了。
说它是年度月帖,是因为每年的这个日子前后,这个帖子就会改头换面地冒出来。
去年刷屏时的标题叫《1700个人集体赴死,平均23岁。他们曾为中国的自由斩断未来,如今却无人记得…》,《他们是死士,牺牲时平均23岁!这部纪录片台湾不卖座,大陆未公映,但豆瓣9.1分,看后泪目!》,等等。
今年刷屏时,还有更微妙、更具有挑逗意味的标题:《8.15日本投降日!记住这群中国的富二代、官二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