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战吧 关注:13,771贴子:151,319
  • 0回复贴,共1

雅马哈劲战(YAMAHA CYGNUS-X)系列进化史-劲战二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劲战一代上市4年以后,台湾山叶雅马哈于2006年发布了劲战二代,代号4C6。


劲战二代以“洁、劲、稳健”为开发理念,在劲战一代的基础上,不仅重新设计了外形,还在诸多地方进行了改良和提升。


针对劲战一代普遍反映的起步过于温和的问题,劲战二代着重加强了车辆起步加速性能,尤其是对市区内常用的3000转速区间进行了动力优化,使得劲战在20-60km/h区间的加速有了显著提升,而这也是交通灯密布的市区内最常用到的速度区间,这种调整让劲战二变成了市区穿行的利器,事实证明劲战系列真正被台湾普通民众所接受,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弯道之王,带火改装部品,正是在劲战二代。

可以说这次山叶雅马哈对劲战二代动力区间的调整方向更加偏向大众化,其实这也是雅马哈一直以来对小型速可达车系的战略定位——被普罗大众所接受。从商业角度讲,小型速可达车系,也必须被大众接受,走出销量才能真正赚钱。时至今日,雅马哈在大陆市场也并没有追赶其他日系厂商引入更多的大排量机车,而是秉持一贯的作风继续以巧合、迅鹰、福喜这类小型踏板作为市场主打车系,这种策略可谓保守,也可谓稳健。
除了对车辆性能进行调整以外,劲战二代还将前叉30芯扩展到33芯,以增强车辆激烈驾驶时的稳定性,而33芯前减震的设定也从劲战二代开始被延续至今。与此同时,山叶雅马哈还将劲战一代前轮220的碟盘扩充至245,以增强车辆的制动性。



除了对性能的提升外,山叶雅马哈还对劲战的实用性进行了提升,针对日常使用,进展二代还首次增加了免熄火开坐垫、弹跳式油箱盖、七合一多动能锁头等一直延续至今的实用而经典的设计。

除此之外,山叶雅马哈还首次在125cc速可达车系中使用了LCD多能液晶仪表,并加入了当时只在大排跨骑车上能见到的转速表,辅助时速表,给车手更精准的车辆信息,而转速表是反应发动机马力输出的直接信息,山叶雅马哈在125cc速可达车系上增加转速表显示,无疑是在强调劲战的运动性,给喜欢跑山、改装和赛道的玩家留下足够的操作空间。

劲战二代在上市后,凭借其出色的工业设计和车辆性能,迅速得到了港澳台市场的认可,由于劲战优秀的车架设计及丰富的可扩展性,很多副厂配件商纷纷针对劲战车系研发专用改装部品,年轻人也争相购买劲战,一度掀起了一股改装劲战的热潮。

当时的台湾,如果一个玩125cc高端速可达的车友说自己没玩过劲战,那几乎等于是在说自己是外行一样,甚至坊间一度流传“男孩拥有一部劲战才能把妹”的玩笑,可见劲战在年轻人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由于劲战车系设计和销售上的双重成功,劲战二代不仅返销日本国内,同时也开始向欧洲出口,并在2010年推出了小改款。
劲战二代2008年欧洲出口版




山叶雅马哈于2008年推出劲战二代的欧规版本,出口欧洲,受欧洲对环保的严苛要求,劲战二代首次使用全日本进口的原装电喷系统,符合台湾五期环保法规,并将大灯熏黑以区别台湾本土销售版本。
劲战二代2010年小改款







2010年山叶雅马哈对劲战二代进行了第一次小改款,适当缩短了轴距,进一步增强车辆过弯稳定性,达到头尾呼应,人车合一的驾驶姿态;



同时增加了浪花碟盘、飞旋脚踏、侧边反光片等实用的小设计,并延续至今。
劲战二代2011年10周年纪念版







2011年底,山叶雅马哈在劲战推出即将10年之际,推出了10周年纪念版,增加了十周年专属的颜色及车身拉花。
劲战二代虽然在一代成功的基础上把劲战车系发扬光大,但给骑士的感觉始终是一只圆润而强壮的大鹅,很多车友觉得缺少了一丝攻击性,和“劲战”这两个极具攻击性的字不符。


从劲战三代开始,山叶雅马哈才逐渐让劲战展露出“锋利”和“凶狠”,从大鹅演变成了一只会飞的、极具攻击性的猛禽,而劲战三代也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让雅马哈“劲战”这个车系逐渐为内陆广大车友所知车型,并在摩托和电动车两个领域都有着极为忠实的受众群体。

下一章,我们就来详细的聊一聊真正把劲战车系代入内陆车友视线的经典——劲战三代。
尽情期待!


IP属地:北京1楼2018-10-03 22:4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