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也妙吧 关注:14贴子:164

@.@雨神@.@杂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毕业论文要求:
1,3000字,10篇参考文献
2,摘要100字,关键词3~5个


1楼2009-06-08 08:48回复
    类型:
    纯理论
    实践
    案例分析


    2楼2009-06-08 08:54
    回复
      个案研究


      3楼2009-06-08 09:13
      回复
        注意!!
        饮料中含有大量电解质,进入胃后,与胃酸产生化学反应,影响消化功能,增加肾脏负担,影响肾功能


        4楼2009-06-10 11:06
        回复
          要看的书
          《新老师上路了》


          5楼2009-06-11 08:26
          回复
            5、简述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他提出对儿童的应实施六大解放:
            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够去想、去思考;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
            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看事实;
            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有足够的言论自由;
            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儿童从鸟笼式的学校里走出来;
            解放儿童的时间,使儿童做支配时间的主人。
            另一方面,他开展了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他发表了《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的新大陆》、《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并和陈鹤琴在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了《注重幼稚教育案》,他带领学生建立了我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儿团,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乡村教师,并组织了乡村幼教研究团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证研究。


            7楼2009-09-07 22:27
            回复
              8、简述儿童观的内在结构
              1. 自然层面------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2. 社会层面------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3. 精神层面------儿童是精神的存在


              8楼2009-09-07 22:28
              回复
                9、简述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1. 儿童是稚嫩的个体,身心各方面尚不完善,需要科学地,合理地照顾和保护。
                2. 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力。
                3. 儿童是完整的个体,除了健全的身体之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 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除了有充分的发展潜能,还存在发展的个体差异,应该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承认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其潜能。
                5. 儿童是天生具有性别属性的个体,应杜绝性别歧视。
                6. 儿童是成长在一定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应注重给他们提供指向环境的体验,交往,操作,思考的机会。


                9楼2009-09-07 22:29
                回复
                  10、简述儿童观发展演变中出现的几种典型的儿童观
                  1.  “国”本位的儿童观:一方面, “慈幼”思想相乘相继,“慈幼”思想和措施得到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注重保护儿童的生存。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观的科学,并不意味着儿童得到真正的重视。统治者之所以强调“慈幼”,是因为儿童是国家的财富,是社会日后的劳力和兵力。
                  2. “家”本位的儿童观:一方面,父母把子女当做荣宗耀祖,传宗接代的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儿童是父母,家庭,家族的财产,他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父母的隶属物,并不享有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应有的权利,父母可以日益处置他们。
                  3. “神”本位的儿童观:在神权统治下,儿童被看做生来就是“有罪”的,要使他们尽早的赎罪。
                  4. “人”本位的儿童观:人是完全可以认识的,自由的,有规律性的活动体。这种人类观使儿童观从传统社会的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从确信人类的进步引申出了儿童是自由而具有发展可能性的存在的儿童观。


                  10楼2009-09-07 22:29
                  回复
                    11、如何正确认识学前教育价值观
                    学前教育价值观是在哲学意义上对学前教育价值关系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性质、类型的确认和定位。
                    不同的时代的学前教育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也有个体差异。当前,从学前教育价值的事实曾面看,可以说是多元化的。受认识水平,看问题的角度,层次的影响,价值倾向有异。从学前教育价值的价值层面看,应该说是有基本定位的,那就是:学前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具有教育性和福利性。旨在促进幼儿的身心在原有水平上和谐地,全面地发展,其中包含了幼儿和社会的不同的“期望性观念”。从世界范围看,学前教育价值观也在发生变革,从让幼儿“学会生活”到“学会学习”,再到“学会关心”,体现了人们根据社会的发展变革在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学前教育价值观念。这一观念即从注重身体安全、健康到注重智能的开发,再到注重个性的发展,使幼儿更加全面地得到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并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基础,为自己的一生作好准备。


                    11楼2009-09-07 22:30
                    回复
                      12、如何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目的观
                      学前教育目的观是指对于学前教育目的的根本认识和看法。
                      在确定教育目的的思想方法或立场上,也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个人本位论,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把人固有的,潜在的本质激发出来。另一种是社会本位论,强调学位教育中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在确定学前教育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幼儿的发展和需要。另一方面,社会对幼儿的期盼和要求要体现在学前教育目的中。


                      12楼2009-09-07 22:30
                      回复
                        13、试述当前教育观的主要论点
                        1. 幼儿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推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好发展的活动,必须认真地,科学地。
                        2. 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要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打基础。因此并需以促进幼儿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
                        3. 幼儿教育是一种追求效率的整体性影响活动。因此,必须注重教育内容的适宜性和联系性,并合理的,有效的,系统的和综合的使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
                        4. 幼儿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充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规律。,幼儿教育必须关注每个幼儿的需要,发展的可能和潜力。
                        5. 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他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支持和配合,幼儿教育应充分运用自然,社会,文化中的教育资源。
                        6. 幼儿教育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它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创造一种轻松,愉快而富含有效刺激的环境,引导幼儿在全身心参与的诸多活动中得到发展


                        13楼2009-09-07 22:30
                        回复
                          14、结合实践谈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已不只是传统观念中的高高在上的施教者,更不只是看护者、守卫者。幼儿教师可以是幼儿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也可以是幼儿的听众、观众。她是幼儿的老师,也是幼儿的朋友。幼儿教师地位的确定根本宗旨是促进幼儿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在生活活泼的气氛中达成各种教育目的,真正确保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与幼儿不应该只局限在上下关系中,不能以训导代替全面的教育行为;教师与幼儿各做各的,没有现实的相互作用,教师对幼儿的发展状况不了解,不关心,虽不训斥,也不是好的师生关系;而只有教师与幼儿真正在一起,进行相互作用,教师了解幼儿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那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教师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必须深入幼儿,接近幼儿,掌握组织、引导、激发、鼓励幼儿的技术和艺术,根据不同的教育情境,确定自己的地位并采取相应的策略。


                          14楼2009-09-07 22:31
                          回复
                            16、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及作用
                            自然生态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非生物环境是指高山、沙漠、湖泊、海洋等。
                            生物环境是指森林、草原、动物种群、植物群落等。
                            幼儿教育中主张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教育资源。一方面,应该让幼儿生活在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尽可能减少水源、空气、土壤等的污染。绿化、美化生活空间。另一方面,从微观的、具体的教育环境来看,应注重自然环境的规划、设计和营造,把自然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如设立饲养角,开辟“生态区”,利用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组织教育活动等。


                            15楼2009-09-07 22:31
                            回复
                              17、社会生态环境的结构及作用
                              结构:能源、粮食、社会政治、经济环境、聚落环境、规范环境及社会心理环境。
                              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前教育性质、发展水平。
                              聚落环境影响到学前教育机构的布局、教育形式和组织方面。
                              规范环境影响到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社会心理环境直接影响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人际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家庭与幼儿之间的环境及社会成员与幼儿园之间的环境等。


                              16楼2009-09-07 22: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