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清吧 关注:39,445贴子:1,752,686
  • 4回复贴,共1

从吉林省金代得胜陀碑,分析女真文与满文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目前已知明代前中期四夷馆里有《女真译语》可以说女真文在那时候还有少量使用,但到清太祖时期却没有人用女真文,由此命噶盖、额尔德尼仿照蒙古字母创立满文,

历史圈子这么关心女真文和满文不一样的问题,既然萌巢吧发问了,本鞑就根据吉林省出土的碑文来解读一下金代东北地区女真文字的使用情况分析分析这种文字为什么low的原因。



文章中的得胜陀碑,是金世宗时期巡幸回上京,路途中为了纪念金太祖阿古达起兵,缅怀先祖创业艰难,有感而发所立。实际上是针对当时女真族严重汉化的背景,为了挽救女真文化而作的一些措施。
《大金得胜陀颂碑》分为阴阳面女真文、汉字两类,而汉字部分亦有碑文、献文两部分。具体碑文献文可以自行百度。
这里文章的作者很强调,


女真文比汉字少了四句,很明显碑底原来是汉字。但是为什么是汉字呢?
这是因为:
这种民族文字在金源-带使用并不普遍,又有多少女真人认识本民族文字呢。女真文为金国书,天会皇统间的娄室碑,大定十七年的希尹碑,碑阴无国书,且希尹是创制国书的人,这只能说明女真文字并没有推广使用,从已发现的金代女真字碑刻中竟没有一方基志,就能说明在金朝的女真民间社会中,女真字始终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
(以上摘自论文)
总所周知,女真文是以契丹文为参考创制的,分为女真大字和女真小字。大字由完颜希尹创造小字在金熙宗时期出现。
但是女真文同满文一样,都是书写读音。
女真文字具有固有的局限,普及困难。再加上随着金代中原地区女真汉化,学汉语,写汉字,从而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地位。在元朝统治期间,女真族真正会女真文的人便逐渐减少。明中期以后,女真文逐渐变成了一种死文字,其使用范围也仅限于女真族的发源地。明末,很多女真人已经不认识女真字,甚或不使用女真字了。之后满语处在一种有语言没文字的情况.直到噶盖、额尔德尼创制满文,女真文才正式废止。
而满文字母比女真文字更易学和书写。

最后是女真文字创造者完颜希尹的墓碑。


1楼2018-09-30 17:11回复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10-01 00:49
    收起回复